徐緣
現任跨國公司市務總監(Marketing Director)、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職講師。喜歡發掘生活中有趣的營銷 (Marketing)啟示,及研究世界上過癮的廣告案例,再以幽默啜核的寫法向公眾介紹。曾出版《消費者通識》及《廣告@日本》等廣告書籍,現亦在報章發表有關營銷的專欄文章。希望透過不停寫作,有朝一日磨鍊成營銷界的「香江第一健筆」。
Louis Vuitton上周就其格仔設計控告本港小店侵權,作為國際巨企,矛頭不指向負責製造的山寨廠商,而對弱小的商店開刀,引起社會各方聲討。在民間巨大壓力(包括夏蕙BB的格仔餅挑機)下,最後主動與小商戶和解。LV事前低估其法律行動對公關形象的影響,無視港人鋤強扶弱的正義感,整件事我認為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叫做「笨實」。
這間「笨實公司」,讓我聯想到位於大角咀的知名老店「老實公司 – 朱義盛」。朱義盛以售賣鍍金首飾及刨花油而聞名,待客童叟無欺,滿載一份街坊人情味,但最後還是不敵社會變遷而於2010年結業。
一間「笨實公司」,可以進駐各大黃金地段;但一間「老實公司」,卻連在舊區也找不到容身空間。這,就是香港社會金錢掛帥背後的悲哀。
地產和領滙霸權,以及社會的高速發展,共同扼殺了眾多本地特色小店。我們雖則有現代化的連鎖集團,取而代之提供優質的商品與服務,但卻犧牲了社會消費選擇的多樣性,及伴隨我們成長的本土傳統文化。我認為是得不償失。
所以當我上周在大角咀廟會活動中,看到一個不起眼的攤位上,有一張寫著「肯定個體小店價值,紀錄特色商戶及消失的老店」的單張,馬上引起我的注意。
攤位的主辦機構名為「生命工場」(link: http://www.facebook.com/lifeworkshop),成立於2004年,以「培育生命素質」為目標,致力為本港來自清貧家庭的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提供支援、實踐夢想。它們也關顧受市區更新影響的個體小店,鼓勵青少年及市民關心本地歷史、文化及鄰里網絡,推動小店支援及倡導計劃,探訪並紀錄個體商戶,從只有10多年歷史的街坊小店,到百年老號,透過舉辦市集、展覽、工作坊、出版刊物等提升市民對小店的認知,以每間商號甘苦經營的故事介紹當中的「人、藝、情」。
2010年朱義盛結業,生命工場助其保存「朱義盛」招牌,並舉辦「光榮結業街坊夜」,推動傳媒作廣泛報導;亦鼓勵東主莫生及太太繼續生產刨花油,透過它們的網上商店及星期天市集發售。
生命工場更舉辦「細藝再生工場」,鼓勵老店東主向下一代傳授手藝與處世之道。在教導年青人關懷社區的同時,讓帶動香港社會發展的上一代得到應有的尊重。這些活動不單令文化技藝得以傳承,亦能增強小店知名度,誘發市民光顧,從而延續小店的生命。
細藝再生工場-華戈書法班 (由書法家「華戈」教授)
生命工場的工作意義重大,值得港人大力支持。唯受資源所限,並未能組織更大規模的關注本土小店運動,改變社會風潮。
美國不同州份也有很多推廣「Buy Local」的志願組織,鼓吹市民到社區小店消費,協助它們在大集團的競爭下生存,減低社會失業狀況,但組織運動亦是缺乏規模,對小店生意的幫助有限。
然而,美國信用咭公司American Express近年所辦的一個推廣小店運動,卻搞得有聲有色,很值得我們參考。它們把感恩節後的首個星期六,訂為「Small Business Saturday」,並以廣告向全美國宣揚。市民只要在當天用AE 信用咭到參與計劃的小店消費,AE將給予$25美金的現金回贈;活動亦設Facebook專頁,宣傳參與商戶,專頁至今人數超過300萬,累積成效不俗,帶動小店生意顯著增長。
此計劃的重點,並不單在於金錢的誘因,而是提供了一個綜合平台,讓各地的小商店統合成一個巨大群體,並將「到小店消費」塑造成富有意義及社會價值的行動。活動雖然涉及龐大營銷費用,但卻讓AE信用咭使用率激增,而最重要的是,大大提升市民對該企業的好感。
在商業掛帥的香港,單靠有心的志願組織推動小店消費的潮流,未免有點吃力,我認為商界的支援與合作,對此運動極其重要。若然EPS或各大銀行的信用咭服務能仿傚AE的做法,相信對活化小店消費會大有幫助,亦能提升這些大企業的社會形象。試想每月收到的信用咭宣傳單張中,都加插一個介紹本地特色小店的故事,讓商業宣傳品平添一點人情味,必能吸引不少客戶細閱,而不會秒速將其撕毀。
香港,要發展成有品味而健康的社會,不能只追求更多集團式的上市公司,容忍更多白鴿眼的「笨實公司」,而是要共同守護滿佈各區的「老實公司」。香港,已有足夠的銅臭味,我們所欠缺的,永遠是暖暖的人情味。
*改寫自蘋果日報《十萬緣想》專欄文章《香港需要老實公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