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編者按:莊陳有一向關心公民社會發展,近年來參與推動社會企業的工作,有點領受,想與讀者分享。在《看不見,但……》出版後十多年,再與讀者分享他對人生價值,克服逆境等的經驗。本月尾,他亦會出席新書《新角度,新空間》發佈會,資料刊於文末。)
《新角度,新空間》這本新書的構想來自鄭柏禮,也源於好單位。
由黃英琦成立的好單位Good Lab,於去年八月正式運作,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向青年創業家提供一個互動的基地。為了支持好單位,也為了分享一些正向訊息,我舉辦了一個名為「黑暗中的彩虹」,以音樂、影像、觸覺藝術配合個人分享。參加者都是知音人。
這是第一次見到鄭柏禮,他與太太帶著三歲的孩子。他的孩子非常主動,回應我的邀請上前觸摸一個觸覺藝術作品,回答問題。孩子留給我的印象更深。個多月後,鄭柏禮透過Brenda約我傾談,建議出書鼓勵中小企業營運者。
我到過不少學校鼓勵老師及同學,也到過不少社區中心,與長者、傷殘人士、家長分享經驗;我也到過政府部門、公營機構演講或提供培訓;也經常接受保險公司、地產代理商、電信公司、銀行、跨國公司的演講和培訓邀請。真的,我沒有想過我的經驗能跟中小企業人有任何關係。鄭柏禮以他二十多年的中小企訓練經驗說服我,我的經驗能啟發中小企業人的精神與鬥志,潛能與堅毅。
近年我也參與推動社會企業的工作。2007年就與李正儀、謝家駒、蔡海偉舉辦香港首屆社會企業民間高峰會;2008年成立低碳亞洲、參與創辦黑暗中對話;2009年開始營運EL2100教育機構。社會企業的目標在以商業或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消解社會問題,滿足被受忽略的社會需要,對環境問題提出答案,對弱勢社群提供有尊嚴的、有意義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都希望找尋到有意義而能維持生計的職業,有些甚至創辦社會企業。對於想創業的年青人,我建議他們重視價值觀。
創業會遇到很多的挑戰與困難,而最重要的是聚焦於自己的使命。社會企業講求價值觀、理念與使命感。要與這些來管理好一個企業,在這點上我想我是可以分享一些個人經驗。以黑暗中對話為例,在全黑的空間裡讓參與者體會視力之外的其他感官經驗,從而加深認識自己,也能體會同理心。在黑暗中,參與者由失明人士帶領,經驗不同的模擬場景,過程中的對話,使參加者能更領會人的潛能,擴闊空間,增強信念。這個社企成立三年以來已招聘了四十位失明朋友作為導賞員,有超過十五萬人參加過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工作坊或暗中作樂音樂會,更能達致財政盈餘。黑暗中對話能夠匯聚不同的持份者、中小企管理人、參加訓練的企業員工、老師學生、公眾人士、甚至遊客,為香港創出一個新的亮點,都是全靠一種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以對話建立共融與尊重。
企業的管理人也越來越重視價值觀。
最近McKenzie的一份報告提出價值函數(Meaning Quotient)作為企業管理層需要重視的人力資源。企業能否懷抱清晰的價值觀,能否令員工認同這些價值觀,而為之努力實踐,影響員工的表現,也就影響企業的整體表現。
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於2008年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上,曾說過﹕「我研究過宗教的管理,後來發現,最有效的管理是用文化去管理,而不是用制度去管理。你用文化體系、價值觀體系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從十八個人發展到一萬多人,靠的就是使命感、價值觀、共同目標。」
我在樂施會的經驗是,如果同事真心相信他在救援、發展項目、教育、籌款,甚至行政工作,能多付出一分力,會令一些人減少一點痛苦,增加一些改善生活的機會,社會變得公義一些,他們願意付出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創意及努力。但如果他們說「老闆叫到,無辦法」,即是說他們只願意付出百分之九十的力度。
又譬如毅行者是牽涉三千個義工、四十七個團體、三四千個參與者、上萬的支援隊及捐款者的一個大型活動,我們作為一個小小民間團體竟然能從英軍手上順利接管下來,靠的就是大家的共同信念與使命感。靠同一信念與使命感,我們將毅行者推展到十多個國家,成為香港可能是唯一的輸出海外的籌款活動,每年為扶貧工作籌募過億的捐款。
最後,要說明的是我不是商業奇才,沒有成功的企業管理經驗。但我對人生價值的分享是真摯而堅定的。我過去的努力,將來的投身,都是在重新演繹傳統人類認為最大的一個悲劇。
失明不一定是悲劇,也不等於失去一切。能夠改變這個觀念,人便能發揮潛能。相信自己生命是有價值的,也就能改變別人。不要以別人的眼光看自己,不要困在別人對自己的判斷,勇敢地探索及體現自己的信念。如果這些文字能啟發讀者在困境中仍有希望,在窮途中仍以愛待人,就是我最大的願望。
聖經裡有一個故事,有人帶著一個盲人問耶穌,是他的父母犯了罪,還是他犯了罪;耶穌說兩個都不是,是要體現神的愛。以忍耐、希望及愛,面對生命給你的挑戰,必能找到出路。
莊陳有 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