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29, 2014

該教甚麼育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張婉雯

高貴又懶惰的罅罅,是理想的我;驚青又騰雞的小必,是真實的我。

2012-9-5 10:25:22

昨晚在老媽家吃過飯,跟阿彭和弟弟一起離開。電梯門快關上,一對母女才出現,弟弟便按掣開門,讓她們進來。電梯中,做母親的不停問五、六歲的女兒「物理問題」:甚麼東西放在水裡會浮,甚麼會沉,女兒答錯了又給她引導……

走出電梯,她們一邊問答一邊離去。弟弟小聲說:「教個女咁多嘢,都唔識教佢講句"唔該"。」

這讓我想起:數年前汶川大地震,香港人茶餘飯後也以此作話題。一次走在街上,聽到一個母親跟她的小學生兒子說:「甚麼是"生靈塗炭"﹖好似地震咁死好多人囉。或者叫"慘絕人寰"也可以。」大概是發現在我旁邊,這位母親彷彿很自豪地看了我一眼。

這名母親並沒有說錯,但當時我這個路人甲就覺得感覺很奇怪。現在想起來,我想那奇怪的感覺是:這位母親的態度也太抽離,太冷靜了吧,既是「慘絕人寰」,還得趁機上成語課,把人家的災難作教材啊﹖

教育真的只有「傳授知識」這一環嗎﹖「知識」真的只餘下生字、成語、物理數學公式嗎﹖如果作父母的,在人家幫了忙時說句「謝謝」,在人家遭難時搖頭嘆氣或同聲一哭,是否就不算教育呢﹖

有一次跟朋友提起社區動物,朋友說:「如果流浪貓走進學校,可以讓學校照顧牠們。」我說:「學校是向漁護署投訴的熱門單位,他們怕家長投訴。"愛心"從來不是我們的課程內容。」

也許,將來作父母的年老了,要人照顧了,子女看他們一眼,只說一句:「哦,這是"風燭殘年",或是"油盡燈枯"。」然後轉身離去,那作父母的該說自己教育很成功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