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07, 2014

略談希特拉:不關民主選舉,只在消滅制衡 若缺齋老人 主場新聞

若缺齋老人

 19 January 2014 | 1:03 am


遊覽柏林幾次都有同一感覺:古蹟落在東西柏林命運簡直完全不同:相對而言蘇聯管治的東柏林對政權象徵建築簡直「心狠手辣」:前德皇皇宮城市宮被摧毀,改建成東德國會大樓共和國宮(Palast der Republik,現已拆毀)、希特拉的總理府更容不得存在於世上(被拆毀後現在是一住宅區)。

但若是沒有政治象徵的古蹟待遇卻非常「忠於原著」,例如柏林大學主樓海因里希皇子宮(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被譽為柏林最漂亮的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市內最古老教堂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都按原貌修復,即使經費缺乏直至德國統一後才完工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建築群沒錢時也大不了放在一邊晒太陽,至少不會胡亂塗鴉。

然而部份落在美國(輔以英法)把持的西柏林的古蹟若是有靈可真是要哭了:被拆毀也大不了在人腦海中留下美好的回憶,但西柏林政府最愛的便是將古蹟搞到不輪不類:典雅的柏林工業大學主樓只保留了一面,背後卻貼上工廠般的大型新建築(可從Google Map搜尋“TU-Berlin”,在Straße des 17. Juni一面的街景可清楚見到最右面的古典建築像背上長了腫瘤似的新大樓)!同遭到類似毒手的如威廉大帝紀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等。

至於對柏林國會大樓的玻璃圓拱的罵聲則更多了(嚴格而言該「重建」計劃是德國剛統一時進行):所認識的德國朋友每次提起這由英國人妞曼.科士打(Norman Foster)為他們蓋上的圓拱都無一例外大瞠其眼:單看國會大樓原件固然漂亮,單看圓拱也沒什麼問題,但兩件完全不協調的物體強搓成一塊便是大問題!

如果是單單一處或可說是孤例,但接二連三便難免令人懷疑盎格魯.撒克遜殖民政府即使不是存心靠害,其品味也實在太差了。

當然建築師設計時不會單單以醜為尚,也會配以理由解釋這些古怪意念從何而來,例如國會大樓那醜陋的圓拱不但是裝飾,也是供公眾參觀用的觀景廊,暗含政府應在民眾眼下透明地監察的味道 – 當然這意義相當深遠,但從外表上看也還是醜!

希特拉是民主選舉選出?

相信大家都記得葉劉淑儀說「希特拉都是民主選舉選出來的」,令不少人認為她推崇希特拉,吾友葉劉淑儀狂熱支持者Simon Tong更因而推愛,當聽到本老頭遊柏林時要求到前總理府遺址拍照供他留念…但若看上文下理似乎他們解錯了:當時葉劉淑儀正大力批評民主選舉,所以她應不是推崇希特拉,相反正是她認為希特拉與民主選舉都不是好東西吧?

葉劉淑儀的支持者或許誤會了她,但她本人似乎也誤會了民主選舉:希特拉專橫非關民主選舉推選,相反正是因欠缺了包括民主選舉在內的制衡!

在說理論前先申明一點:葉劉淑儀似乎解錯了歷史,希特拉並非德國選民選出來的總理!納粹黨雖然在1932年7月和11月兩次大選中獲最多數議席但都遠低於半數,在成熟的民主政制中恐怕都當不上執政黨而只能聯合執政而不算眾望所歸。希特拉本人不但沒有被選作總理,事實上根本沒有「總理選舉」,而且在單挑式的總統選舉中更敗於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

當時德國總統權力已充份發揮威瑪憲法第53條賦予的權力:自行決定總理人選(與英式英皇多根據慣例必會委任多數黨黨魁不同),希特拉的總理位子是連月各方討價還價的結果。

正因總統權力大得驚人,希特拉在興登堡逝世前夕通過後者逝世後取消總統制,將所有權力集中成元首及總理(Führer und Reichskanzler)即他自己身上,自此不但能廢除總理的人沒有了,他自己作為「沒人能廢的總理」更不須面對總統最多七年面對一次民主選舉的牽制(威瑪憲法第43條):所以希特拉算不算是民主選舉選出來已有大疑問,但肯定他非常了解民主選舉的制衡能力而要除之而後快!

警惕制衡被陰乾

雖然總統被拔掉了,但當時德國尚有一股勢力可以制衡政治家的專橫:軍人。雖然歷史經驗軍人干政通常都沒有什麼好事幹出來,但相對下沒有制衡的權力更可怕得多。

在傳統上德國軍人雖頗有影響力,亦曾有一批軍人對希特拉沒甚好感而企圖踢他下台,然而軍人的政治威望卻在一系列「鬥大」行動中損失殆盡。

在希特拉幾次擴張行動,尤其向捷克索要蘇台德區以至入侵波蘭時,都有一批將領恐怕擴張行為會引起英法干預甚至進攻德國,然而當時的英法政治家相當不爭氣,一次又一次姑息希特拉的野心,在希特拉欺負捷克時固然加上一把逼捷克就範,在德國進攻波蘭時英法聯軍也只在邊境上吃罐頭動也不動。

當每次擴張結果都是希特拉得逞、軍人警告的危難卻次次落空後,軍人也不好意思再多發異議,這股最後能制衡希特拉的力量因而慢慢消失,直至希特拉將國家引領到兵敗崩潰。

希特拉不見得是民主選舉的代表,但非常清晰表達了獨裁者想專橫獨行時往往會先向制衡力量下手,而民眾最能參予的制衡力量正是定期的普選,當然民主選舉不一定選出好的政治家,但至少能令當權者對民心有點顧慮;

更重要的是反對者如德國軍人雖然未必次次估中,但即使在一個甚至多個議題中執政者雖佔了上風、反對者雖押錯注(希特拉估對了英法不敢干預不能稱為對,只能說是猜中),但反對者噤若寒蟬正是轉入撞板大直路的開端:縱使反對者未必次次佔理,也不應是抹殺反對聲音的理由!

德國人受了極慘痛教訓,所以即使國會大樓醜得令人吃不下飯的新設計也勉強接受,畢竟民眾能監察政府的意義比外表更重要;然而葉劉淑儀卻反其道而行大用立法會秘道,似乎她對民主選舉的理解與德國歷史有點不同,對議員面對群眾的態度也剛與德國人相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