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七歲來港,旅途困頓,初嘗即愛上港式西多士。在殖民地生活十九年,特區十六年後,依然熱愛同一個香港。經歷管理顧問,創業,企業管理,教育和投資者等角色,在舞臺上繼續用心跳舞,但最享受做兩個小孩的爸爸和路上的跑手。
2013-6-1 2:27:33
去年戈壁250公里長征, 對身體的痛苦有著深刻的體會(詳見拙文戈壁獨白)。 在一行禪師的佛法開示中, 慢慢理解心靈的痛苦◦ 佛佗離家苦修多年, 在身體飽受痛苦後知道單單依靠肉體的折磨非修道之法, 最後在菩提樹下悟得四聖諦「苦,集,滅,道」◦
人們一般避苦趨樂, 將苦視為大敵, 以壓制、逃避的方法以求遠離之。 沒想到,這只是「舉杯澆愁愁更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苦生起是最自然不過的事, 不用怕, 我們可以待之如嬰孩, 辨識他、 將他安抱入懷中, 輕輕呵護,與之對話。清楚瞭解苦的性質後,再慢慢將之轉化。 我們的苦也許是憤怒,也許是妒忌,也許是自卑,無論是什麼,我們都要誠實面對,慢慢昇華。跑者有說“Pain is unavoid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難免,苦卻只是選項,佛法在這裡和長跑的體驗何其接近?
一行禪師講道: 「我們心中有苦和惡的種子, 亦有喜和善的種子, 問題是我們如何選擇性的灌溉以令喜善的種子茁壯成長。」
孟子也有講到過選擇造箭和造鎧甲為職業的人的分別: 造箭之人唯恐箭之不利不足以傷人, 造甲之人唯恐甲之不固不足以保護人。 久而久之,害人之心和救人之心越行越遠。如果我們的力量只能來自憤怒和排斥,那苦和惡的種子就會生根,我們也只能一生在苛責自己和別人的痛苦中渡過。
佛佗相信人是有選擇的! 人性和佛性是互融的,即所謂”生佛不二“, 是以眾人皆可以成佛! 一念可以成佛。
此時此地、正念呼吸、活在當下即可成佛。淨土不需要遠尋,幸福就在此時此地!
對,,人是有選擇的! 是我們的恐懼和社會對生活的某種期望令我們茫茫不可終日。養一個小孩四百萬; 退休應該等同無所事事、 (甚至躺在沙灘上做一頭豬),保時捷就是快樂等等, 令我們漸漸迷失。 今年以來,,跑了人生頭2個馬拉松、參加了Padi Yatra 的電影會和一行禪師的禪修營, 更加豐富了我對人性的體會, 在修身和“養吾浩然之氣“的路上更為堅定。
我們可以選擇善、惡。 我們可以選擇 過一個自在還是掙扎的人生, 走一條創造不平凡還是因循的道路。
孔子說: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思是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的人: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 當我們去掉與人比較之心,反求諸己,前面的路豁然開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