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12, 2014

反國教,「球」一直在政府那邊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徐少驊

網名老徐,早年從事媒體工作,記者、編輯、出版人、專欄作家、電台主持、書籍作者。於2003年始從商,專營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系统及方案業務,繼續關心社會時事,不時在網絡月旦時人時事,其博客名命為「一名儒商的百寶箱」,是為自我之定位,即一名關心社會及文化之小商人。

2012-9-4 15:30:44

有市民認為,「反對國民教育」的家長、學生和老師也太霸道了吧!你話要「撤回」就一步不讓,完全拒絕談判,這樣的態度難道就符合「民主」精神嗎?這種質疑驟眼看似有點兒道理,但其實是基於對「反對國民教育」論據理解之不足。

反國教人士的論據大致可分為兩類,大部分家長質疑由教育局確立的「國民教育指引」有很多含混的地方,尤其是課程之目的是要增強學子在「情感」上對國家的認同,換言之,他日學校若達不到此項目標,其「國民教育」效果就可被判斷為失敗。是以,他們要求「撤回」國民教育並重新諮詢,矛頭是這把他日會架在學校和老師頸項上的「指引寶劍」。既然是課程的精神指導出了問題,成立任何的諮詢組織來討論如何「落實」課程內容都是本末倒置之舉。事實上,今天在輿論沸騰之下,政府當然擺出凡事皆有商量的姿態,但一旦輿論退潮,又或是「土共政府」成功掌握香港政治各方力量,到時候教育局就可拿着這把「指引寶劍」向學校和老師施壓。是以,持此意見之人不是本質上反對在香港實施國教,而是必須 先做好一份符合港情的國教指引,「撤回」不是取消而是重新推動。

另一類反國教人士則是從根本上認為香港無須進行國教,認為香港過去曾推行「公民教育」,應在這個基礎上加強「公民教育」在學校之推展,這不但更為符合香港的需要,亦與世界大潮接軌,持此觀點的多是反國教的學子。既然是從根本上反對國的必要性,那麼結論當然只有一個,就是「撤回」,而從這個上文下理下去了解他們的「撤回」,就是「取消」之意了。

所以,反國教人士一開始就已表明,不會在這個階段加入政府的任何諮詢組織,不是什麼霸道或是不民主精神,而且根本就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只有政府撤回國教,重新展開諮詢,才能把雙方溝通的大門打開。是以,從一開始,「球」就沒有離開過政府那一邊。

-----------------------------------------------------------------

HouseViews

由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撰寫的主場觀點

國教要向特首政務司問責

2012-10-17 13:01:05

立法會今日開鑼,葉建源提出動議,促請吳克儉為國教事件負責,引咎下台。國教鬧出大風波,先有729七萬家長學生上街,再有九月初爆發十二萬人包圍政府總部事件,梁振英「被取消」出席APEC會議,留港善後。這是近年少見因單一政策而觸發的政治風波。

主事官員教育局長吳克儉責無旁貸,理應引咎下台,他在七月大遊行後未有積極處理,平息風波,加上公開發言失當,指七萬人上街乃小數,為事件火上加油。但平情而論,國民教育政策涉及內地,吳克儉作為新任局長,在政治上欠缺一槌定音的決策能量,撤回與否,由不得他個人決定。事件初起至729大遊行,一直是由梁振英與吳克儉兩人籌劃應對,直至大遊行後成立胡紅玉督導委員會後,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才開始介入,當時整個八月政府採用拖字訣,梁振英及林鄭月娥均要承擔責任。及至學生發表絶食宣言,佔領政總行動展開時,吳克儉已無權處理這危機。

對於危機拖延及擴大,議員應向特首及政務司問責,問清楚究竟是誰人下決定,拖到九月八日才宣佈擱置開展期,我們不相信這是吳克儉個人的決定。而國教風波至今,梁振英一直諉過上任政府,對自己判斷及處理失誤,從未公開承擔責任。

梁振英今日到立法會發言,也未有作自我反省,檢討百日來施政失誤,導致民怨上升,請求市民給予機會再出發,所謂理念,仍然停留在陳詞濫調選舉口號,令人失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