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13, 2014

那些年,我被洗過的腦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青豆

2012-9-3 10:17:39

寫在新學年的開始︰向壓住潘朵拉盒子的英雄們致敬。

去年有一次在Google+上,見人廣傳一幅據稱是趙連海上載的照片,照片裏是一本教科書,書名是《共產黨好》,封面則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幾支彩色油畫筆,不看書名以為是美術科的課本。趙連海的留言大槪意思是︰這個政府、這個黨,讓他的孩子讀這樣的東西,讓人氣急敗壞。下面一連串的留言,其中一個說︰怕什麼,我們不都是這樣被洗腦洗大的麼﹖長大了自然就明白真假。

我的童年在大陸度過,小學讀到四年級,沒錯我是被「洗過腦」的。但看著趙連海的照片,我覺得,這年頭大陸的「洗腦」,似乎跟我年少時的不太一樣。印象中我小時候的「洗腦」,意識形態的色彩還比較重,而不是赤裸裸地、直白地、毫無修飾地說「共產黨好」。我沒看過趙連海那本教科書的內容,但我在想,現在這「共產黨」的背後是些什麼呢﹖它現在拿什麼來告訴人家「共產黨好」呢﹖

趙連海這幅愛黨教育教科書在網上流傳時,我在蘇格蘭讀藝術史,確切地說的是西方現代、當代藝術史。這是一個極度Euro-American-centric的學科,(很難得地)很少亞洲學生。五、六十個學生中,很多是美國人(非歐盟學生的學費較高),也有不少其他歐洲國家的學生,有一些英格蘭那邊過來的學生,蘇格蘭人只有一個,亞洲人有五、六個,其中一個是新加坡人,香港人只我一個,其他幾個是大陸學生。我是工作過幾年才重回校園,這些大陸學生讀完本科直接到英國讀碩士,應該比我小五年左右,半個generation gap。讀西方現代、當代藝術,涉及蠻多意識形態問題,一次一位大陸同學竟然對我說,她總是搞不懂什麼是「意識形態」。這話讓我吃驚,我沒有開口對她說,但心裏想︰你小時候是怎樣被「洗腦」的﹖

那我小時候是怎樣被「洗腦」的﹖

我在大陸讀小學的年代,是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一科叫「思想品德」,這是為中學時要讀的「政治課」作的準備,低年級時不用考試計分。「思想品德」將「愛國」、「意識形態」與「道德」綑綁在一起,方法主要是口號式宣掦「馬列主義好」、「社會主義好」,將資本主義之惡,例如對工人農民階級的剝削無限放大,從而justify中國、以及中國所走的道路最為正確,西方國家都是錯。

然而它所宣掦的「社會主義好」,又不只限於社會經濟範疇,有時會奇奇怪怪地混入一些個人品德操行的問題,例如它會說,社會主義國家的孩子比較團結、顧及集體,不像資本主義國家的孩子那樣自私自利。我記得課本中有一個例子,在一次國際性的學生競賽,参賽的小朋友要以最快的時間解決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模擬要從一個狹窄的礦井裏救出三個人,一個窄口瓶代表礦井,瓶中三粒用繩子綁住的玻璃球代表三個人,瓶口每次只能讓一粒玻璃球通過,問題考參賽隊伍的合作性。結果中國小朋友很講集體精神,馬上將三粒玻璃球一個接一個拉出來;美國隊的小朋友卻擾攘一輪,爭先恐後要把玻璃球拉出來,卻每次都卡住了。不知為何,這又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牽扯到一起。(這有沒有讓你聯想到現在的運動員愛國宣傳show﹖不知為何,運員的個人努力又能與國家的偉大聯繫到一起,非常跳躍的邏輯…近年大陸的形象包裝也許沒有八十年代那樣土氣,但他們的propaganda來來去去走不出那幾道板斧。)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思想品德」課,總歸還是會打出一個「意識形態」的幌子,告訴你「社會主義」是好的、「資本主義」是壞的,而不是劈頭就大喊「愛國」。程翔早前有文章指出,大陸正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正式是從1994年以後才開出現,1976年以前,中共本來不應該有「愛國」這回事,因為「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本是要以「國際主義」為理想,所以中共長期以來並沒有推行「國民教育」,直到1994年8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程翔指出,中共要在1994年提倡「愛國主義」,原因是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崩潰,對維持「一黨專政」的中共來說是很大的威脅,不能靠以往的意識形態,所以要結合中國本土特色、傳統文化,取代被唾棄的馬列主義,目的是延續「一黨專政」的統治,而非真心彰顯中國文化。1994年,我已經移民到香港,後來的「思想品德」、「政治課」是怎樣洗腦的,我不得而知。如今看來,程翔的說法至少對我來說,解釋了很多東西︰為何只不過年少於我五年的人,所受的「洗腦」教育似乎已經不同。

今天香港教育局想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與「思想品德」有相似之處︰用「思想/意識形態」的外衣包裝「愛國/愛黨」,用「道德」的壓力鞏固政權統治。當然香港的那一套,不可能採用「土共」的語言、或者我年少時「思想品德」的那些「意識形態」,那對香港人來說無比陌生,就算在大陸那也已成化石,今天不難找到一個大陸人告訴你︰中國其實比資本主國家更資本主義。

我認為,香港不會找得到一套「合適」的、讓大家信服的語言來包裝「愛國」,那根本不在香港的文化基因裏,無比笨拙的小學雞《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就是個很好的失敗例子。政府的理據總是︰教材還未定,很難說洗腦。不要再借「國民教育」向中央獻媚,教材才不是關鍵問題。道理很簡單,無論是我小學時代富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思想品德」,還是比我年少五年的同學所經歷的(supposedly)不太講「意識形態」的教育,抑或趙連海孩子的《共產黨好》,以鞏固政權為目的的本質並沒有改變,所以,教材隨著時代演變,「洗腦」沒變。

想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看看蘇格蘭,那是一個經常讓我想起台灣的地方。如果說British Museum代表的是殖民主義,Scottish Museum代表的卻是Scottish nationalism,若有英格蘭人參觀完Scottish Museum覺得蘇格蘭想搞獨立,絕對不無道理。英國人似乎早已習慣,蘇格蘭的這種民族主義,誇張得要在所有東西名稱之前加一個形容詞「Scottish」,就把它變成了彷彿是蘇格蘭特有的東西。那才叫做發自民間的凝聚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