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1, 2014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瑟多納釋放法 Sedona Method 讀者投稿 主場新聞

讀者投稿

《主場新聞》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Editorial@TheHouseNews.com。來稿者請註明文題、筆名、個人資料及作者簡介。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網立場。編輯部保留對所有稿件的篩選權利。

2014-2-27 16:50:00
【文:不將】
習命者觀命日久,或多或少會對人生有更深體會。不少術數大家亦兼修佛道,以求安身立命之處。不將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套由現代美國人發明的法門,名為瑟多納釋放法(Sedona Method)。它由萊斯特 (Lester Levenson)於五十年代建立,綜合他半生追求幸福的經驗而成。瑟多納釋放法認為人生本來是美好的,既無匱乏又無痛苦,只因後天種種情緒、欲望、想法掩蓋了真我的美好。它的目標是透過反身而誠,釋放各種情緒重擔和壞習慣,最終過著天然的、樂莫大焉的生活。不將親身實踐此法,覺得確實簡單、有效、可行,因此斗膽與大家分享一點體會。

基本原理
釋放法創立人萊斯特本來是成功商人,但生活各方面亦頗順利,然而卻不滿足、快樂。四十多歲時他經歷了一次幾乎致命的大病,逼使他反思人生最根本的目的是甚麼。他反覆推敲前半世經歷,發現每個人所求其實最終都是沒有悲傷的幸福,而這種幸福完完全全發自內心、與生俱來的。那麼,為甚麼很多人活得如此痛苦呢?他了解到是內心各種負面情緒、想法和兩者背後的欲望掩蓋了自性,因此他摸索出一套方法並親身實踐,三個月後他聲稱了悟真理,回歸了最圓滿的自性中。
釋放法將人類各種欲望歸納為三大欲望:想要生存、想要認可、想要控制。
人一出生便教導要為生存而奮鬥,因此維持生命是生物最根本欲望。然而很多時候人類無法單靠一己之力生存,繼而引申想要控制外物、資源、他人來確保自己安全,和想要得到其他人認可、支持、愛護來保護自己。
為甚麼欲望令人得不到幸福呢?釋放法認為一切欲望本身就是缺乏,只有人本身認為缺乏甚麼才會對此產生欲望。試想想,閣下寧願要減肥的欲望還是窈窕身材?若果擁有完美身材,是否仍會念念不忘節食?因此欲望本身就類似佛家所謂求不得苦,即使求得到亦很快失去滿足感,繼而產生其他欲望,追逐不已。事實上,人之所以有欲望,正正認為欲望可帶來幸福或避開痛苦,但事實是欲望會令人失去欣賞生命美好的能力,它本身亦吊詭地令人痛苦。情況就如懷著要減肥的欲望吃大餐,罪疚感便很可能蓋過滿足感,多不划算啊!
此外,各種欲望會衍生不同情緒,釋放法將之歸納為由低至高的九種:絕望、痛苦、恐懼、貪婪、憤怒、驕傲、無畏、包容、平和。前六種為負面情緒,會令人對生活卻步,無法真正體會生命之美;後三種為正面情緒或狀態,會令人勇敢、積極面對生活一切。
一般人面對負面情緒多數會壓抑它、發洩它或逃避它,但以下三種方法只治標不治本,它們可能殘留數年甚至數十年,是令生活痛苦不堪的元凶。為此,釋放法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五大方法
釋放法經萊斯特及其後學所改進、完善,主要可分為以下五種方法:

直接釋放
釋放法最基本的招式,就是直接放開種種感覺、情緒、想法,回復內心清明。應用時可自問或由他人代問以下問題:
現在有甚麼感覺(願意如實感受當下感覺嗎)?
有能力放手嗎(你相信有能力放手嗎)?
要放手嗎(如果你有能力,願意放手嗎)?
何時放手?
問題內容可按不同需要、不同情況因人調整,重點是答者必須誠懇面對自己,不願放就不願放,不想放就不想放,勉強回答只是掩耳盜鈴。事實上,很多時候人們之所謂不能釋懷正正在於不能承認自己介意,千迴百轉、想方設法逃避現實,反而作繭自縛。此外,應用時越簡單直接越好,按感覺直問直答,避免頭腦糾纏在文字上苦苦思量,否則又落文字障矣。
深入情緒
此法正合老子所謂將欲弱之、必固強之之理,即將情緒、感覺加倍放大,勇敢面對,反而可以捨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最後看破其虛幻,全身而退。使用時以舒服姿勢或坐或臥,閉上眼仔細感受內在情緒,或想像各種情況,看看內在有哪種負面情緒作祟,身體腹腔之間是否有一股蠢蠢欲動的不適感。容許自己慢慢感受它們,有如置身5D電影之中。一旦有任何緊張、不適,儘量容許自己放輕鬆來感受。如無太大感受,亦可想像最極端、最惡劣之情況來勾起痛苦感覺,直到對此處變不驚或不再困擾為止。漸漸,情緒和感受會按邊際遞減,最後煙消雲散。
容許浮現
容許情緒、感覺浮現或於當下存在是最為簡單的釋放方式。使用時可將手放在身體緊張不適處,如頭、胃、肚等,再問自己我能容許所有感覺浮現嗎?我能容許它們存在嗎?同樣要誠實回答。其原理就似看鬼電影,當鬼魅未出現時大家會提心吊膽、處處提防,一旦示人全豹則一點也不恐怖矣。不將個人體會是很多執念自己極不願放下,但甚容易容許相關感覺浮現,繼而出現放屁或打嗝,不少執念就會被釜底抽薪,沒有負面情緒支持的執著便成為無腳鴨政府,不倒自倒,不散自散。
雙面釋放
在形而下的世界,凡事皆以相反相成之方式存在。人生之所以活得痛苦而執著,很多時皆由追求幸福、抗拒痛苦而來。
例如不將很貪財,得到一百萬會令我很開心,那麼可以預知我非常討厭破財,失去一百萬會很痛苦(當然兩者比例不一定相當,經濟學家發現一般而言人對痛苦的感覺比滿足更持久)。又如女士們極愛美,那麼亦必定極惡醜。因此釋放的重點是釋放對某事物的貪愛和憎惡,只有在兩方面都放下,才能真正不為之困擾。
以減肥為例,對肥胖之憎惡顯而易見,可是不少人潛意識卻可能喜歡脂肪帶來的安全感。如果不放開對脂肪的貪愛(想要安全之表現),便經常會掙扎、對抗,成效亦不彰。相反,以金錢為例,很多人會對此抗拒、討厭(真的,大家不妨捫心自問),例如怕太有錢會遇不測,抗拒有錢會被人分去家財,賺得太多、太輕易會罪惡感有等等,因此便會有很多藉口不追求財富,或是追求得很辛苦但仍不富有。大家不妨就某事物反覆來回抽問,說不定可能令人柳暗花明。

三重歡迎
此法由三問句組成:
第一,歡迎你有這種情緒、欲望、想法嗎(容許自己有情緒、欲望、想法嗎)?
若否,歡迎你抗拒自己有這種情緒、欲望、想法嗎?
第二,歡迎你想改變、推開、抓緊、解決、壓抑它們嗎?歡迎任何對它們的行動和想法嗎?
第三,歡迎你屬於它們或它們屬於你的想法嗎?歡迎你任何身份認同嗎?
同樣,答者必需誠實宜答。如有不歡迎,不妨追問能否歡迎這種抗拒;若中間出現其他想法亦可追問能否歡迎。字眼方面可考慮使用容許、接受等等。此法有如直搗黃龍,不斷深入挖出負面情緒和念頭,再鬆開抓緊它們的手,很多時候問題和痛苦便自動消融。
依不將粗淺理解,釋放法實與佛家所謂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的說法相通,又與道家所謂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的修法相合。三者皆重實修,不尚空談,而釋放法由現代人所建立,方法平實,內容清晰,更易為現代人採用。創立人萊斯特提到,方法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你必須親自驗證這套方法,而不要道聽塗說。以上五種方法不將全部親身試驗過,令不將由人生谷底和情緒深坑中慢慢走出來,因此冒昧借花敬佛向大家介紹一下。不將至今雖不致不食人間煙火,卻漸漸明白到莊子所言「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的境界並非天方夜譚,不將亦以此為目標,希望成功爭取不為萬物所勝所傷(一笑),也希望各位生命能多一種選擇。
您願意試試「回家」嗎?

(上文僅為個人心得,詳細資料可參考釋放法官方網站:http://www.sedona.com/Home.as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