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3, 2015

作為人力Fans的選後寄語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徐緣

現任跨國公司市務總監(Marketing Director),及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兼職講師。喜歡發掘生活中有趣的營銷 (Marketing)啟示,及研究世界上過癮的廣告案例,再以幽默啜核的寫法向公眾介紹。曾出版《消費者通識》及《廣告@日本》等廣告書籍,現亦在報章發表有關營銷的專欄文章。希望透過不停寫作,有朝一日磨鍊成營銷界的「香江第一健筆」……或最低限度,進化為可以玩轉文字、以小啟發讓讀者大聲笑的「香江第一賤筆」。

2012-9-10 21:07:10

泛民於地區直選大敗,人民力量不能五區全勝,對很多人力支持者來說,今天,多少有點悲情。
縱觀全局,配票精準是建制派大勝之因,我嘗試把泛民與建制在2008年和2012年的總得票作比較,泛民的黃金比例,其實並沒有改變,仍維持在59﹪對41﹪的比例。

議席小勝,理念大勝
撇除比例代表制的分析,以總票數看泛民支持者的喜好,民主黨絕對是最大輸家,流失近10萬票,比上屆少了29%。公民黨吸多了近4萬8千票,比上屆多23%。而較激進黨派 (人民力量 + 社民連)的得票則大幅攀升,新增近10萬票,比上屆多61%,差不多等於盡吸民主黨的失票。這明顯是一次意識形態的勝利,是市民對民主黨政改立場的怒吼。人民力量雖然在議席上只少增一席,但從過去強調要懲罰民主黨的理念上,可以說是取得勝利。而激進派支持者的大增,也顯示更多市民對抗爭路線有所認同。

人力Fans不應怪陳淑莊
請大家不要怪公民黨「明星排第二」的策略益了建制,或埋怨什麼告急口號拖累直選大敗,民主精神,就是要尊重及相信自由意志,讓選民以個體作出最合他們心意的選擇,而不是像建制般以中央統一配票以至造假。我們要尊重公民黨希望盡力一搏全取兩席的決心,而不是去責怪他們搶票。我們只能怪自己感召力不足,未能爭取足夠泛民選民的支持。那怕建制永遠在技術上屈機佔優,我們也要盡力擴大泛民基數,以民主方式贏取民主上的勝利。在爭取民主的道路上,我們不單要爭取更多的議席,也要堅守民主的氣度。

胸襟,才是團結的基礎
今次選舉後,民主黨徹底喪失大佬地位,泛民再沒有一個共主,或領軍的大黨。但我認為泛民還是有團結的空間,因為團結與否,跟是否有多數黨無關,反而存乎於議員的胸襟。先前跟幾位政評界的前輩討論選舉與政情,他們一致否定人力,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認為黃毓民霸道爭做大佬、謾罵其他泛民、令大家心裏有刺,難以合作。黎智英在DBC節目上亦解釋說民主黨之前不參與拉布,跟與拉布派的心病有關,情感上難以合作。

我對這個情感論,感到最難以釋懷。過去在商場打滾十數載,經常要跟罵我的人合作。和集團零售商做生意,什麼霸道的說話或做法也面對過。但個人情感永遠不是我最重要的考慮,而是以公司利益的大局為重。就算先前如何鬧翻,在有利生意的前提下亦要放下個人情感。我們付託民主派議員為我們爭取民主,等同於請一個伙記打理「民主」這盤生意,我不能夠接受民主派因為個人情感而漠視選民給他們的託付。作為從政者,他們肩負著數萬選民的意願,個人的情感,比在商業世界中,更加不值一提。

當然有人會反問,為什麼毓民不可以先不罵人?為什麼人家一定要接受給他罵?那就要看毓民罵得是否有道理,我不相信毓民每罵必對,但在五區公投及拉布一役上,對不加協助的泛民中人,就絕對罵得有理。除非他們能提出比毓民所建議更加有效的方案,否則若是拿出如私人條例草案這等貽笑大方的反抗手段,但又不喜歡給人批評,這也可說是另類的霸道。

記得在鼓動五區公投時,毓民曾說只要能成事,他不介意退居幕後。公民黨加入後,毓民把整個運動交由他們領軍,余若薇更以五區公投總指揮的身份與煲呔作公開辯論。政評前輩不停強調毓民為人如何卑劣霸道,其實說到底都是誅心之論。我相信沒有人能真正知道別人的用心,但在五區公投一事中,我確實地看到黃毓民不霸道的一面。

只要泛民黨派以大局為重,在重要的議題上(如廿三條、國民教育)摒棄個人仇恨,團結一致,相信在議會上還有不少投票以外的集體抗爭手段,例如大班今早在電台所建議的全泛民參與所有事務委員會的苦肉計,便是其中一策。為議題而短暫團結,而非為團結而盲目結盟,相信會是今後泛民在議會中的有利形態。

人民力量2.0
當然,我們不能只對其他泛民諸多要求,人民力量自身亦有極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平心而論,即使認為道理在自己一方,罵人時總應該留有一點餘地。我相信有不少香港人,會厭棄人力對民主黨指罵時的惡形惡相,這樣只會把選票導向公民黨或是扮溫和的假建制派。這建議不單適用於毓民及黃洋達等領軍人物,也絕對適用於部份較易激動的人力支持者。港人大多對政治冷感,要與公民黨共同於未來徹底消滅民主黨,就應調教一下火候,以爭取超越10%的支持,而這也有利於整個泛民未來的合作。為未來四年後人力能夠得到更多的議席,支持者應著眼於提升自己的質素,學習以文明與道理說服別人,支持者的平均質素越高越斯文,就越能增加一般市民對激進抗爭的認受性。

但在釋放善意的同時,人力亦需要保持擇善固執。跟政評前輩交談時,他們對超區的白票運動非常反感,覺得是明益建制派,是毓民「露了底」,是投共的明証。但作為營銷界的一份子,我卻認為這種「不計落敗後果」的愚鈍堅持,其實是人力必需具備的市場定位 (Marketing Positioning)方針。人力可以在短短數年結集大批熱血的支持者,靠的就是對理想的堅持,對「不可能」的一份盲拼,而這也是對功能組別徹底杯葛這個策略上的Stupid Move之合理解讀。

我沒有學習過政治,常聽人說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但在營銷的世界,妥協就等於面目模糊,定位不清,只有忠於理念及品牌創始的視野,鍥而不捨地塑造品牌的定位,才可吸納最多的顧客。人民力量作為新生政黨,正值吸納支持者的高峰期,需要的正是一份不妥協的立場,這也是人力的魅力所在,那怕這會換來失去選票的後果。到人力成為泛民的重要大黨,相信才有妥協的本錢。

誓破泛民黃金六四比例
政評前輩認為人力對香港民主的發展造成窒礙,但我想法有點不同。我相信人力的路線及創新的宣傳及抗爭手法,最能吸引年青人關心政治 (袁彌明的政治BB班Video是一例)。前輩們認為民主黨始終是正統,是共產黨唯一忌憚的政治勢力,但我認為中共沒有害怕的政團,它們真正害怕的,其實是更多年青個體的政治覺醒。中共今屆還可以透過增加年長選民基數來平衡新生的年青反抗力量,令泛民黃金比例保持六四,但隨著時間流逝,受建制擺佈的長者比例會越來越少,只要年青人更關心政治,熱愛民主自由,六四黃金比例始終會被打破。

香港長遠民主的爭取,不是靠什麼政改方案一小步一小步的緩進,而是靠盡力增強整體市民的政治意識,令議會可以配合街頭抗爭,以道德感召制衡政府及建制力量,使立會中佔大多數的建制派也不敢硬推法案。要讓政治冷感的港人熱血起來,要不就是有一個如反國教般的富爭議事件,要不就是透過政團動員民眾炒熱政治議題,從今次立會選舉一役可見,民主黨已失去動員群眾的魅力。民主運動已進入改朝換代的一刻,我相信以魅力計,人民力量與公民黨將會成為香港民主發展的火車頭。希望兩黨在未來四年更加進步,而香港人則能更加團結,以配合議會中的少數泛民。

看來,是時候到A&F多買幾件黑衫了。

孩子,謝謝你! _ Rosina Shing _ 主場新聞

Rosina Shing

非牟利機構工作十多年,自覺係好人一個,愛生活,愛自由,希望簡簡單單開心過日子。

2012-10-3 10:27:14

人生有幾個十年,女兒剛開始第二個。結婚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成為父母則是願意挑起一世的擔子,為子女健康、學業、成長、交友、工作、家庭擔憂。俗語說得好,無怨不成夫婦,無仇不成父子,一家人總有親愛打罵的時候。

年青時我喜愛自由,吃喝玩樂大滿足,不明白人為何要結婚生仔,失去自己,到最後發覺原來命運早已寫好。

結婚讓你明白伴侶的愛惡,處理身邊人的關係讓你更理解別人的看法,尊重別人的選擇,把過大的自我收起,完善自已的性格,步向成熟。

為人父母讓你深入了解與子女的互動關係,你的一言一行如何深深影響子女,看他們的生活習慣、性格、口頭襌就是父母的鏡子。學懂其中奧妙,可以放諸日常,更懂得和別人相處。子女是一面鏡子,毫無保留地映照自己的好與壞。當你責罵孩子沉溺上網打機時,必須檢視自已是否一樣。孩子總有自已的性格,但父母可以在他身旁撒下溫柔小草的種子,讓他在成長路上踏青而行。

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教不壞,在孤單錯敗中成長的孩子易失方向。

囡囡生日快樂。

媽媽
寫於囡囡生日前後,2012

癡人 _ 梁文道 _ 主場新聞

梁文道

讀書人,媒體人,鳳凰衛視評論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多份報刊專欄作者。

2013-1-1 10:00:33

直接從巴利文譯出南傳三藏,這可說是華文文化界的盛事,可喜可賀。雖然受到批評,但粗略翻過北大和泰國法勝大學合作的這套《漢譯巴利三藏.經藏》之《長部》,我覺得它還是很可讀的,十分難得。最簡單的例子像「Ambalatthikà」這種地名,以前的人把它音譯成「庵婆羅林」或「菴婆羅林」,如今這部新譯直採意譯,做「芒果樹園」;簡單不少,也清晰不少。

它當然也有問題,挑其中兩三部經細讀,甚至還能找到不少毛病,尤其註釋的功夫不夠,恐怕稱不上是學界企盼的「精審」(critical)版本。為了不悶壞此間讀者,或許將來再另寫書評說明。我倒是想在這裏說點讀書的心得。

現在想起二十年前寫的書評,我會慚愧得手心冒汗,主要理由是那時候看書的心態很怪。年少氣盛,目無餘子,看書往往變成了挑錯,最可笑的是寫評論時還要專門揀人家最軟的柿子下手,結果好像每一本書都不值得看似的。其實不管是多有名的大家,一生寫了那麼多東西,難免會有失手的時候,多少要留一些襯不上他最佳水準的次貨。你專拿這些次貨當箭靶,豈不太過容易?

好像是羅爾斯(John Rawls)在他的道德哲學史講座裏說的,在閱讀前賢的作品的時候,該替他讀出最強最完美的論證;真要批評,就該以這最強最好的論證為目標,否則不算功夫。我覺得這番話說得真好真有氣派。的確,就算遇到自己不同意的東西甚至論敵,我現在也會試着先瞭解它,替它設想出最站得住腳的說法。

何止哲學,又何止於其他論述,年紀越大,我就越傾向在一切作品裏面讀出最有營養的部份。就算眾口皆毀的著作,我也能找到人家苦心着力的佳果,大概不如此讀,就怕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似的。人生有限,如果看每一本書都只看出可以拿來開玩笑的東西,未免太對不起自己。於是一年下來,叫我回想碰過什麼爛書,居然費盡力氣也想不夠兩本;我曉得同好書友多半要笑我癡人了。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星期五, 3月 13, 2015

沈祖堯:大學生應做的三件事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區家麟

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

2012-9-11 10:22:34

是年暑假,中大是地盤、山頂似荒漠。

為了迎接新學制、新研究中心,大學裡到處趕工。人文館大裝修,到處電鑽鑿牆聲,辦公室裝修,無處容身;新亞聯合canteen也在裝修,暑熱天時,中午吃飯要來回本部。

大學巴士站也變了,為迎接同學人潮,校巴終於分了路線,一二三四號巴士,去不同地方,但新巴士站沒有上蓋,等新亞二號車,日曬、雨淋,我們將與藍天、白雲、綠樹、艷陽,一起玩遊戲;雨水汗水,發熱發酵,發揚「馬料水價值」。

往新亞的校巴站也搬了,在民主女神像旁。每次搭校巴,都會同民主女神打個照面。

同學簡稱「民女」,總覺得怪怪。

而這個民女雕塑,看了兩年,仍不覺得美,很難得,她的加固基座,更是粗陋、山寨、鄉土。但是,普天之下,就只剩下香港幾間大學,容得下她。

山頂新亞的唐君毅像下,多了兩句標語。


當年錢穆唐君毅南來,在香港保存了一點點中華血脈,香港、內地,沒有誰欠了誰。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那是1988年嗎?我們在百萬大道大集會,抗議殖民地政府,把大學學制「四改三」,螳臂擋不了車,好多好多年後的今天,終於三改回四。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那是1989年。本來不太想當記者,陰差陽錯,被指派到電視台實習,那是1989年,實習是6月開始,正式踏進新聞部,大約是6月3日。歷史在你眼前發生,一切都沒有選擇。

好多好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又回到百萬大道。

好多好多年後的今天,民主女神還在我們身邊。

你我霎眼抗戰二十年,火花竟然越燒越旺。

那是誰說的?我們的墓碑,將刻著我們的名字與生卒之年。我們是地球人,生活或許不固定在一地一點;但我們的生命,被年代定義,被框限在時間洪流中,不能逃避,不能視而不見,不能無知無感,是我們這代香港人的宿命。

***   ***   ***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於新學年開學禮上,建議學生要做的三件事。

大學,是一種生活態度。做到了,同學不枉四年,找到自己的路,或許無憾此生,就從當下開始。

我們不知交了什麼運氣,竟然有一位這樣的校長。

沈祖堯在開學禮演辭全文

----------------------------------------------------

新學年伊始,我謹在此代表全校師生,歡迎你們加入中文大學,成為中大一員。

今年是香港高等教育史上很特別的一年。我甚至認為它是一個歷史時刻和範式轉移。中大自1963年 創校起就實行的四年制,今年終於獲香港教育制度認同。1989年大學教務會就《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發表聲明,說:「中大素來認為六年中學四年大學的教育制度是最適合香港的,而這種學制不一定比『五加二加三』學制更昂貴。」經過二十三年的爭論,我們終於重回正軌。

現在本科生多了一年在校時間,應該怎樣利用?

幾個禮拜前,我在網誌中說,校園流傳一句話:「認真,你就輸了。」大學生從小學、初中、高中一路走來,經歷過無數公開考試,身經百戰,最終獲得入讀大學的資格,因此校園就盛行一種觀念,認為大學生活,是時候喘一口氣,放鬆一下,好好玩一下。他/她應該選一些可輕鬆過關、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在大學的這幾年應該好好享受,晚上在書院宿舍開開派對,為辦學生活動開開會,通宵達旦,在所不計。如果還有空餘時間的話,最好找份兼職工作,確保自己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對此我另有看法,我的看法是,如果你選擇在未來三、四年「放輕鬆」、「過好日子」和「捨難取易」,你的大學生活就白過了。以下我提出幾件事,看看你們在未來幾年的校園生活裡做不做得到。如果你至少肯嘗試去做,你的大學生活會更豐盛,你的未來會不一樣。

1. 每個月讀一本書,一本與你的主修科目無關、與你的專業無關的書,一本讀完也不會拉高你的GPA分數的書。任何題材的書你都應該讀。讀一本歷史書吧,我們所有人都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讀一本關於世界局勢的書吧,地球只不過是一條小村落而已。讀一本心理學的書吧,人心這本大書要難讀得多。去讀關於人類文明的書,讀攝影的書,甚麼書都去讀一讀,用甚麼語言寫的書都去讀一讀。你的生命會更豐盛。從本學年起,我們的圖書館二十四小時開放,好好利用它。

2. 每年至少認識一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朋友。你的班上或者書院中有國際生、內地生,你應該認識他們,跟他們交朋友。帶他們去一家好的中菜館(或者你家),吃一頓晚飯,看一場音樂會,帶他們去行山,帶他們遊覽香港,逛我們的歷史博物館,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文化和社會。反過來,請他們與你分享他們的文化和歷史,他們引以為傲的事物和面對的問題。嘗試學他們的語言(韓文、日文、西班牙文、德文,當然還有英文),教他們講廣東話。他們會告訴你,廣東話很難學,他們的語言容易很多。

3. 在書院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無論你是宿生還是走讀生,都不要錯過與書院同學一同生活和享受生命的機會。至少參加一次他們的服務之旅。學習團隊的工作方式,這個團隊是由不同背景的人組成,成員是不計較個人利益的男女,大家不會互相競爭。在你未來人生中,說不定這個團隊會幫你一把,沒有人說得準,對吧?在書院裡,你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你照我的話做,接受我的建議,畢業前就會讀完三、四十本書。會了解三、四種不同文化,會講幾種語言,對世界事務也開始有所了解。你會喜歡與人合作,而不是人爭我奪。你的世界會更廣闊,而不只局限在維多利亞港兩岸。你會更懂得待人接物,更擅於隨機應變,人緣也更好,每個人都樂於和你交朋友。未來發展事業時,你會更有本錢遨遊四海。在世界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工作、發展事業和建立家庭。

各位,我上述所說的幾件事,如果你能認真去做,你的大學生活不但不會浪費,還會是你成長過程中最無法忘懷的歲月。

連結:潮池

十一歲的女孩 _ 徐意 _ 主場新聞

徐意

靚女傳媒人,工餘時瘋狂寫作,貪靚,愛運動,尤愛瑜伽,愛得狂熱那種。

2012-10-8 9:10:34

瑜伽源自印度,傳到歐美,在那裡發揚光大,更成為一門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看看瑜伽中心的月費、瑜伽用品的價錢、瑜伽假期的收費、私人瑜伽教練的收入,及其他衍生出來的生意,便可想而知。反觀發源地印度,大部份的人口仍活在赤貧的境況。

Prema是一名十一歲的印度女孩。

香港十一歲的女孩應該是剛升中一,愛Hello Kitty、開始愛模仿成年人、偷偷拿媽媽化妝品來試試、愛聽903 DJ Leo、Donald及朱薰...Prema這位同樣是十一歲的印度女孩,生於傳統印度Devadasi家庭,卻有著令人心碎的人生。Devadasi的意思是“Woman who serves God”,侍奉神明的女子。 這個傳統本來是為尊貴特權階級獨有的,發展至今,Devadasi這個傳統已變質。在印度有很多女孩因為家貧,被賣到廟宇中成為Devadasi, 被性虐待、強暴,甚至被轉賣到妓院去 。

在Devadasi這個傳統內,女孩小至四歲,就像Perma被選中成Devadasi,要侍奉在印度教中主宰生育的女神,女孩到達青春期便被賣到廟宇中,終生不嫁侍奉神明。 女孩被賣到廟宇後慘被性侵犯,年紀漸長便被賣到孟買、新德里甚至尼泊爾等大城市的妓院內渡餘生。她們不能再與家人聯絡,過著被虐待慘無人道的生活,沒有希望的生活,更有極大可能會染上愛滋病、肝炎、性病。大部份被選中成Devadasi的女孩也來自貧困家庭,均沒有機會受教育,她們及家人的無知以為這是神聖不過,以為這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人口販賣不單發生在印度,更在不同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發達國家。每年全球大約有250萬人被販賣,當中大約有120萬是兒童,超過九成被性虐待或虐打。不要以為這事情與你無關,香港是人口販賣熱門的中轉站。試想想如果在那250萬受害人中,有你的家人、朋友、愛人、女兒、姐妹...

下個星期天(十月十四日),在香港有一個為被人口販賣的受害者籌款的瑜伽馬拉松,用瑜伽這個源自印度的傳統,去幫助因為另外一些無知的傳統而被賣的印度小孩,你不需要是Yogi才能參加,你只需一顆惻隱之心,希望可以盡一己之綿力,去幫助他們重過新生。

CY鬧劇騎呢show _ 添馬男 _ 主場新聞

添馬男

八十年代畢業於港大,八九年六四時身陷北京前門人潮,從此對政治興趣不能自拔,在傳媒及政圈浮沉多年。獲損友邀請在蘋果撰寫專欄《中門大開》,決心闖入總部,用一本iPad,一枝筆及一張摺凳,揭露政治圈內「膠人膠事」,寸嘴得嚟又有根有據,開本地政治評論新風格。

2013-1-3 6:35:03

元旦挺CY無端上演一場鬧劇,表面撐實質踩,先打NOW記者,再有職業CY fans公廁出糧大踢爆,其唱衰效果比長毛、阿牛、民陣大得多。自從反國教一役後,建制勢力決定以群眾對群眾,一大棚撐CY團體被組織動員起來,呢類政治動作,添煩添亂,仲會適得其反。在台灣九十年代初,民進黨及社運勢力抬頭之際,國民黨也一度動員自己群眾組織上街,而傳媒則不斷踢爆參與者乃「走路工」,即係收錢上街職業示威者,示威遊行唔係靠人數咁簡單,而係參與者所展示出來嘅「精神面貌」,學民思潮發動包圍政總所以成功,同樣係黃之鋒、黃莉莉、張秀賢等人展示出來嘅「精神面貌」,年青、有理想、有學識、敢作敢為。呢類氣質只存在反建制人士之中,對唔住,真係冇得學。

由於先天上親建制就一定唔可能有型,傳媒效應已嚴重削弱,究竟仲搞嚟為乜?當然係為咗交差,以示自己團體支持政府,花些少使費,日後頭目人物便可索取政治酬勞,何樂而不為。正如社團開片,大佬call行友,醒目仔定必老遠由屯門、元朗帶大班人出旺角,明知打唔成,但至少出過力,不計成效,總有分紅。傳媒明知上幾次撐國教群眾古靈精怪,自然會千方百計搵出「走路工」玩踢爆,而結果呢類撐CY活動不單撐唔住CY,更會令記者更加討厭佢。

要「平衡反對派勢力,搶奪傳媒話語權」,唔可以靠低水平群眾活動,反而最近王菀之、高皓正一類「我討厭政治」、「要敬拜權威」等提法,仲有多少巿場。今時今日要挺CY挺得有論據,實在唔容易,與其自暴其短,不如玩「反智」,一句我討厭政治,唔駛點用腦,大把fans、信徒和應,也適合唔多用腦的新一代,至少可以將大片青年人中立化。建制派低能之處係希望將反對者爭取過來,其實要河蟹,最重要係令青年人繼續唔用腦、非政治化、低低能能就覺得好幸福。

香港其實唔係咁多個黃之鋒,王菀之就有好多,但以特區今日政治揸fit人水平,又怎會明白,睇怕要靠新市委書記指點。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星期二, 3月 03, 2015

Winning Ugly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添馬男

八十年代畢業於港大,八九年六四時身陷北京前門人潮,從此對政治興趣不能自拔,在傳媒及政圈浮沉多年。獲損友邀請在蘋果撰寫專欄《中門大開》,決心闖入總部,用一本iPad,一枝筆及一張摺凳,揭露政治圈內「膠人膠事」,寸嘴得嚟又有根有據,開本地政治評論新風格。

2012-9-11 7:36:11

泛民分區直選總共有55%選票,但只佔議席51%,建制派總共有43%選票,卻佔議席49%,從得票上睇,泛民冇大敗,而且係勝利,佢哋敗在票數無法轉變成議席。在分區直選,民建聯成功實踐了Moneyball精神,計啱數,僅僅夠贏,唔需要票王明星,即使知名度高如曾鈺成、譚耀宗,一樣低調做「助攻」,俾其他名單兄弟入波,齊齊當選,所以佢哋九張名單全數當選。

建制派經典代表作是新界西,民建聯譚耀宗、陳恆鑌、梁志祥、工聯麥美娟全部勝出,得票分別為譚耀宗四萬三、陳恒鑌三萬六、梁志祥三萬三、麥美娟三萬五,唔使做票王,四人當選fit晒。

究竟Winning Ugly戰略,泛民能否適用呢?好難,明知有偷雞機會,也執行唔到。馬後炮好多人指摘泛民策略失誤,但平心而論,只有一個超級選舉機器,配合各種條件,先至可以準確成功執行。首先有黨組織紀律,人人守規矩,按既定計劃分區拉票,唔准越區拉黨友票,唔准因一時民調上落便喊苦喊忽,亂Q告急搶自己兄弟姊妹票。泛民做唔到,因佢哋ego太大,個個要入波,鬥早告急搶票,邊個肯冒低票當選風險呢?新西民主黨也拆兩條,高達同陳樹英兼且係夫婦,斷估唔會出蠱惑搶對方票,新東也拆三條,結果高票落選。

泛民只係雜牌軍,一個冇嚴格組織紀律的民主陣線,黨與黨之間無法過票,也無法禁止互不搶對方地盤票。最重要佢哋背後冇一個「阿爺」做裁判,掌握賞罰機制,邊條友唔聽話就郁,咁先可解決爭議。民主派之所以係民主派,因為佢哋唔係如共產黨般黨性強,以集體利益為先,人性就係自私,為自己利益着想。在幾千至幾百票之間去操作配票,泛民再研究學習多十年也做唔到,因為呢個唔係選戰技術問題,而是政黨操控選民意志,巿民心甘情願放低個腦,跟從組織指揮問題。

要成功在選舉中運用Winning Ugly策略,必定要有所謂「僵屍票」,各候選人肯乖乖守紀律,唔告急或越區搶票,因為有集體分配「僵屍票」,冇規冇矩搶自己人票者,會擔心受懲罰,調走僵屍票。而「僵屍票」組成,先至係Winning Ugly精髓所在,因為真係醜惡,泛民亦唔會做。

首先係新增13萬老人票,老人院集體登記做選民,再一車一車去投票。另一批老人係經年累月用蛇齌餅糭收買,你叫佢投邊個都冇所謂。每區只要調動到幾千僵屍票,就可決定最後一席誰屬,未計中聯辦系統控制同鄉會、工聯、青年及婦女組織。

泛民支持者,以中產、年輕人、教育水平高為主,即使泛民學到足,又有大把水,派蛇齋餅糭,佢哋邊可能心甘情願投身僵屍之列。不做僵屍但泛民支持者會自己策略性配票,例如超級區議會,我識好多人自動配畀馮檢基,為咗一個理由,就係隊低劉江華。但要細緻到調動幾千票去贏分區直選最後幾席就冇可能,呢種巿民自動配票,出錯機會相對高,如公民黨明星告急,為保余若薇,可能吸走民主黨高達票,結果女神同高達雙雙出局。

我明白好多泛民支持者,難以接受贏了選票、輸了議席呢個結果,但公道講,新西慘案實非戰之罪。今日同泛民對選,係共產黨,唔係建制派咁簡單,佢哋有能力指示梁振英取消重要外訪APEC之行,在臨近選舉前連出三招,港人港地、擱置自由行擴大及取消三年國教開展期,目的為保建制派,咁仲唔明,泛民依家係打緊「大佬」,唔係民建聯,只有大佬在背後作操盤手,才能實現Winning Ugly戰略,李永達,咪嘥時間去研究,你一世都學唔到,儍仔!

在反國教運動及投票率高企下,大家對泛民期望上升,而明星墮馬,倍添悲情。冷靜下來,回心一想,泛民成功奪取27席,實已萬幸。至少在超級區議會、會計、IT界偷番佢雞,取回三席。

原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

Stars on 45 _ 陳大仁 _ 主場新聞

陳大仁

在4As廣告公司浸淫十多年,見盡不少反面教材。 2001年,把心一橫,創辦陳曾黃朱梅廣告行。 近年愛聽一台怎麼聽也不太好聲的古董Hi-Fi,堅持拉著怎麼拉也拉不好的Cello。

2013-1-3 14:00:36

上篇文章我提及在Pacific Place看到一位「富裕」的男人,趁星期日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他的外表、裝扮我已形容了,這次談點深入的。

廣告行業中有項習慣,事實上我挺喜歡的:就是描述目標受眾(Target Market)。雖然受眾數量龐大(想想有多少人會看到電視廣告),但每個廣告也只以一個人為說話對象來進行創作。這個人正是我們的目標,而創作的首步就是界定、設計出這名目標人物。在想像過程中會盡量放大他的特徵,概括出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令性格鮮明呈現。在PP的男人觸發我去思考這類目標受眾,以代表…例如是香港的高收入中產人士。現在我會示範一次該怎樣做。

好,角色設定。

首先要給他一個名字,既然他經常到PP,那就即管叫他作Peter Pang,彭彼德。阿德四十多歲(外表仍很年輕),他是個中下階層家庭的獨生子。父親是名公務員,但因為沒有大學學歷,所以晉升空間有限。德父遵守團隊規則,工作時間非常勤力,下午5時則準時離開座位。比較之下,他的同事都於4:55離座,4:57離開,德父則風雨不改5時正離開公司大樓。因此,他覺得自己很不錯。

阿德的父親在事業上看不到前景,所以將人生目標都投放在唯一的兒子上,寄望他拿到大學學位,得到高薪厚職,過著幸福人生。

阿德就讀於香港華仁書院,畢業後到英國升學,在University of London的Queen Mary College拿取了學位,然後在英資跨國集團就職,第一份工作是Management Trainee。他非常勤快,謹守道德規條,英文流利,那英國口音令其他人留下不俗印象,特別是他的上司。他相信只要比其他同事努力和忠誠,便能更易得到晉升。而暗地裡,他會以其他同學為比較對象,特別是華仁書院的舊同學,衡量彼此職業成就。

現在,他已是一間歐洲大公司香港分部的部門主管。當年從原公司轉職至現公司薪金已上升兩倍,在十五年後的今天,年薪更達$150萬。但在1997年的金融風暴中,他與其他人一樣遭受重擊,成為負資產。他從外父和身邊朋友借來不少錢,勉強救回自住的800呎物業;另一伙為投資而買下的物業證實不治,只能飲恨賣出,虧損離場。

現時阿德45歲,還清所有債務。為了獎勵自己,他買了一架全新的Audi Q7。雖然他偷偷想過不如買一架Porsche Carrera(無S的型號),但Q7看來較適合自己的好好先生形象。

2011年2月,香港樓市大旺,阿德的自住單位升至$1萬元呎價水平。苦等多年,他一直在等待報復的好時機。眼見樓價升勢急劇,阿德認為水位已近頂峰,不久定將回落。於是,他決意把現有的800呎物業賣出,待樓市大瀉時便可乘勢而上,奪回於97風暴中失去的種種。對於這重大決定,他向妻子解釋道:「兒子不小了,是時候搬到更大的地方,讓他過更優質的生活!」賣出物業後,他立刻以月租$5萬元在貝沙灣租住了一間極高層,帶海景的1,348呎單位。

可是2012年,香港樓價仍升勢如虹,阿德的舊有單位呎價升至$1.3萬元……要買回800呎的單位已是天方夜譚,莫論買更大的單位。他預期的回落如海市蜃樓般只在他腦海浮現。在現實回落的,卻是他的賺錢能力。歐洲總部正考慮裁減香港部門,或是大力精簡運作。地區分部正計劃物色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職員頂替他,讓每年節省約$70萬元開支。我想,讀者已能預示到事情會怎樣發展。

對我來說,悲劇寫到這裡已經足夠。在我眼中PP就是一個充滿彭彼德的地方。每次步進PP,不知為何聽到的環境音樂總是這歌。
The Stars on '45 keep on turning in your mind
You still don't "Tell Me Why" and "No Reply"……

從胡穎兒身上學懂人生寶貴的三課-感恩篇 _ Vivian Lau _ 主場新聞

2012-9-29 16:54:09




相片:www.wef2012.net
三年前為電台節目四出尋找隱世智者時,上天讓我認識了胡穎兒,Wynnie Wu Cosgrove。Wynnie在一九九年東吳國際廿四小時超級馬拉松賽中,與當時剛創下新世界紀錄的俄羅斯女將,及拿下六次歐洲杯冠軍的德國籍女跑手被 稱為「三雌爭霸」,而最受矚目的是在香港土生土長,嫁到紐西蘭及育有兩位兒子的37歲母親 – 胡穎兒。結果Wynnie 在廿四小時跑了218.37公里,成功擊敗俄羅斯及德國跑手,獲得女子冠軍。
認識了Wynnie, 覺得她的經歷實在太震撼,太令人謙卑和佩服。一直期望她可以回港親身分享她的經歷,Women Extraordinaire Forum終於把她從紐西蘭帶回來,在上個星期分享the truth about women’s fear。我從她身上學懂人生寶貴的三課。
最震撼的不是Wynnie能在廿十四小時內不停地跑了218.37公里,亦不是她在26歲的「高齡」才開始跑第一個馬拉松,而是一個在她五歲時發生的故事。
小時候,穎兒每天會經過兵頭花園,現稱為香港動植物公園,步行上學。五歲的時候,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早上,當穎兒步行到兵頭花園時,一位正在練武的男士揮出一把長劍,劍尖剌傷了穎兒的眼睛。Wynnie如此憶述,只是記得流了許多、許多血,醒來發現自己身在醫院,所有家人在病床旁邊,爺爺在哭,家人緊握她的手。離開醫院回到家中,右眼完全失明。但看電視的時候,她在想,如果有兩隻眼,是否可以看到兩部電視呢?
問Wynnie 有否憎恨那位練武之人,怎麼可以如此魯莽, 把她可見到的一半世界就此一揮而去?她的答案令我羞愧,她非但沒有憎恨那位練武之人,她還感恩這件事發生在她五歳的時候,比較容易適應,而她其他的感官亦因此訓練得更敏銳。雖然Wynnie只有一隻眼睛有視力,不能參加越野賽,但卻擁有驚人長跑的天賦,為她在人生的跑道上贏取敬佩和尊重。
這是我從Wynnie身上學到的第一課,縱使右眼失明,凡事心存感恩,失去的已經失去,繼續為已失去的埋怨,懊惱是於事無補,是不健康的,而將焦點放在其他的恩典時,可看見,可聽到,可感受的將會更美好,更遠和更充實!

Vivian Lau

國 際成就計劃香港部行政總裁 (www.jahk.org),及Pacific Air Limited 的董事,於美國奧斯汀德克薩斯州大學心理學學士及澳洲雪梨麥覺理大學商業管理碩士畢業。曾任香港石油化學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精英互動廣告創辦人兼常務董 事,及澳洲雪梨澳洲航空公司的高級計劃顧問。

從胡穎兒身上學懂人生寶貴的三課-決心篇 _ Vivian Lau _ 主場新聞

2012-10-8 9:20:35


二十六歲那年,在丈夫的鼓勵下,穎兒決定參加澳門馬拉松。她丈夫輕鬆地稱這為一個許多香港人去澳門參與的social event,跑完後大家喝喝啤酒的活動。為了準備她人生第一個馬拉松,賽前穎兒在太平山頂每天跑兩小時,跑了十天便出賽,結果在三小時二十多分鐘跑完 42.195公里,並取得女子組第五名!
澳門馬拉松一役後,穎兒才發現自己原來擁有驚人的天賦,開始愛上跑步,繼續參與不同賽事,更從馬拉松轉戰超級馬拉松。一九八六年她和三名男士參加一百公里的毅行者比賽,Wynnie因為右眼完全失明,在黑暗中她必須緊依著男隊友才不致於跌倒,最後以當時破紀錄的十四小時二十多分鐘擊敗當年的駐港英廓爾喀 (Gurkhas)僱傭兵。雖然屢獲佳績,但Wynnie仍然不以為意,直至到一九八八年,香港跑手在漢城奧運失利,而當時的南華早報刊登了一篇漫畫,描繪評判在終點久候香港跑手完成賽事而瞌睡了,標題是can we ever win。 穎兒看過漫畫後,不但覺得憤怒和被侮辱,更下定決心成為世界級的跑手。
穎兒的決心是一步、一步跑出來的,為準備賽事,每個星期跑的里數可以高達七百多公里。再加上其他身體操練,務求可以真正為世界級的跑手。結果是在苦練多年後,在一九九七年的歐洲杯錦標賽,穎兒在二十四小時跑出二百三十六點二八四公里,創下當年的最佳成績。一九九八年國際田總為Wynnie創下當年廿四小時賽的世界最佳紀錄的二百三十公里,而特別頒發特別獎給她。而上一篇文章已提到一九九九年東吳國際廿四小時超級馬拉松賽中,在廿四小時跑了二百一十八點三七 公里,擊敗俄羅斯及德國跑手,獲得女子冠軍。
相信當年看過南華早報的漫畫後而感到憤怒的不只Wynnie一個,而她卻付諸行動。這是我從穎兒身上學懂人生寶貴的第二課,她沒有停留在憤怒中,她將憤怒變為正面推動力,累積推動力變成決心,將決心變成行動。那顆堅毅不但將她帶到被公認為「長跑之后」的位置,更証明了香港運動員can win,香港人是可以跑的。
Wynnie唯一的遺憾是從未可以代表香港出席國際賽事。一九九六年, 她已經追隨丈夫移民紐西蘭,她被邀請參加一項國性賽事,當時穎兒期望代表香港出席是次賽事,但未獲香港政府支持,最後穎兒以紐西蘭華裔跑手出賽。雖然如 此,每一次穎兒出席國際賽事,她仍會攜帶兩面旗幟,一面是紐西蘭,另一面是香港。繼續証明香港人是可以跑的!

Vivian Lau

國 際成就計劃香港部行政總裁 (www.jahk.org),及Pacific Air Limited 的董事,於美國奧斯汀德克薩斯州大學心理學學士及澳洲雪梨麥覺理大學商業管理碩士畢業。曾任香港石油化學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精英互動廣告創辦人兼常務董事,及澳洲雪梨澳洲航空公司的高級計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