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3, 2015

癡人 _ 梁文道 _ 主場新聞

梁文道

讀書人,媒體人,鳳凰衛視評論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多份報刊專欄作者。

2013-1-1 10:00:33

直接從巴利文譯出南傳三藏,這可說是華文文化界的盛事,可喜可賀。雖然受到批評,但粗略翻過北大和泰國法勝大學合作的這套《漢譯巴利三藏.經藏》之《長部》,我覺得它還是很可讀的,十分難得。最簡單的例子像「Ambalatthikà」這種地名,以前的人把它音譯成「庵婆羅林」或「菴婆羅林」,如今這部新譯直採意譯,做「芒果樹園」;簡單不少,也清晰不少。

它當然也有問題,挑其中兩三部經細讀,甚至還能找到不少毛病,尤其註釋的功夫不夠,恐怕稱不上是學界企盼的「精審」(critical)版本。為了不悶壞此間讀者,或許將來再另寫書評說明。我倒是想在這裏說點讀書的心得。

現在想起二十年前寫的書評,我會慚愧得手心冒汗,主要理由是那時候看書的心態很怪。年少氣盛,目無餘子,看書往往變成了挑錯,最可笑的是寫評論時還要專門揀人家最軟的柿子下手,結果好像每一本書都不值得看似的。其實不管是多有名的大家,一生寫了那麼多東西,難免會有失手的時候,多少要留一些襯不上他最佳水準的次貨。你專拿這些次貨當箭靶,豈不太過容易?

好像是羅爾斯(John Rawls)在他的道德哲學史講座裏說的,在閱讀前賢的作品的時候,該替他讀出最強最完美的論證;真要批評,就該以這最強最好的論證為目標,否則不算功夫。我覺得這番話說得真好真有氣派。的確,就算遇到自己不同意的東西甚至論敵,我現在也會試着先瞭解它,替它設想出最站得住腳的說法。

何止哲學,又何止於其他論述,年紀越大,我就越傾向在一切作品裏面讀出最有營養的部份。就算眾口皆毀的著作,我也能找到人家苦心着力的佳果,大概不如此讀,就怕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似的。人生有限,如果看每一本書都只看出可以拿來開玩笑的東西,未免太對不起自己。於是一年下來,叫我回想碰過什麼爛書,居然費盡力氣也想不夠兩本;我曉得同好書友多半要笑我癡人了。

原文刊於《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