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14, 2014

雞同鴨講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Carol Wai

二十有幾,忽然之間由香港嫁到新西蘭,與上海人老公展開新生活,現職C9一名。隨意寫寫,亂噏24。

2012-8-21 21:15:33

在外國生活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語言。奧克蘭是一個華洋雜處的地方,從各個地方來留學的、工作的、生活的都有。說了廿多年廣東話的我,轉眼跳到以普通話、英文為主的環境中,的確是一個挑戰。現在身邊有了說普通話的老公,而且與內地人交流較多,這半年所說的普通話絕對比我過去人生所說的還要多。

先不詳述我的普通話有多不滯(曾經把「吃柿子」聽成「吃獅子」、「痳痺」說成「媽B」),單單是當遇到一個亞洲人的時候,要選擇說普通話還是英文就已經是一個大難題。剛來奧克蘭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亞洲人面孔的售貨員,理所當然的跟她說普通話,但她一句“Sorry, can you speak English?”,我便想到在外國還是說英文比較好,始終這裡有不少NBC(New Zealand Born Chinese)吧。然後有一次遇到一個亞洲人面孔的侍應,再一次理所當然的跟她說英文,這次我被一句“Sorry, can you speak Chinese?”搞得糊塗了,原來人家覺得大家是中國人,說普通話較為親切。另外有一種情況是大家都是中國人,但其中一方不知如何選擇而說英文了,於是大家用不太標準的英文交談,然後才發覺大家其實可以說中文的。以上種種特殊的「雞同鴨講」情況讓我彷彿患上「語言選擇困難症」般,現在通常先作小小的觀察,再選擇開口說「雞話」還是「鴨話」,或者猜猜對方是說什麼語言也可以當遊戲吧。

遇過一種人是比較有趣的,有天在超市排隊付款,聽到一個亞洲面孔的收銀員說“I can’t speak Chinese.”心想又是一個NBC吧。然後某天再到超市的時候,竟然聽到她跟其他店員說純正的普通話,她不可能短短一周便學會普通話吧。只可奇怪明明是雞的,為何要偽裝成鴨呢?一隻裝成只會說鴨話的雞或只會說雞話的鴨只會讓人感到突兀吧。

語言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讓人互相溝通,而並不是用來標明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的高低。說得好、講得壞、操什麼口音等等並不是首要的條件,只要拿出跟人交流溝通的誠意,說什麼語言都可以,甚至什麼都不用說,身體語言也可,難道不是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