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0, 2014

阻擋金融業赤化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2012年08月31日

丘亦生

有線電視前日舉辦的九龍東立法會論壇,在口水橫飛的論壇中,主持人提出一條財經問題,「最近有一單新聞,財經人士議論紛紛,就是中國高精密(591),你點睇?」大有機會當選立法會議員的金融小說家、左派工會領袖,以至大狀,統統都被這條簡單的財經新聞考起,場面突兀。

最可惜主持人搞錯了資料,最後解畫時誤把中國高精密風波,以及標準水務的官司混為一談。《金融中心》有需要為此再度發聲,疏理清楚所謂何事。

證監抗「國家機密」立功


兩件不同事件,卻有着一樣的「國家機密」元素。中國高精密去年以「國家機密」之名,拒向核數師交出賬目,畢馬威因無法核數辭職。高精密後來另覓獨立顧問及核數師,但企硬不讓核數師審核,竟然得到港交所的通融。我當時已撰文,批評港交所(388)放行,萬一高精密盤數日後出事,將會引發監管黑洞。幸好高精密復牌數日,已於上周被證監會運用權力勒令停牌。

同屬民企的標準水務09年底申請上市,當時為其核數的安永發現會計資料有矛盾因而辭職,標準水務及後放棄上市,市場以為已告一段落。直至證監周一公佈向安永興訟,外界才知道,證監會鍥而不捨向安永追查審計底稿,但安永卻以國家機密為由,不肯交出資料。證監會今次不惜對簿公堂,目的就是杜絕核數師日後有樣學樣,當正「國家機密」是免死金牌。

證監會連環出招制止「國家機密」的問題惡化,總算維護了香港市場的尊嚴。香港市場的監管責任,素來都是由證監會及港交所共同承擔。「國家機密」的抬頭,非一日之寒。港交所攬着監管權,但為做內地生意,越來越寬容,新股濫竽充數。上市後股份表現差劣,港交所卻以「披露為本」監管作擋箭牌。然而,口口聲聲要與國際接軌的港交所,多年來都沒有積極支持在香港推展「集體訴訟」的法制改革,保障投資者的集體追索權利。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多年來爭取「集體訴訟」的長路漫漫,恍如港人爭取普選。

勿只為賺錢 斷送國際地位


接軌不成,反而屈服於國情。如我早前所言,由同意國家機密不審核,到接納中國會計標準,這種國情滲透港交所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港交所底線低無可低,要由證監會執爛攤子。
在前線目睹回歸15年金融業變化的中環精英,也憂慮這種為求生意而拜倒於國情之下的做法,會斷送香港國際中心的地位。《金融中心》版主蔡東豪經常提及的溫布頓效應,要點是維持一個Level Playing Field,不妥協於國情。想用國家機密為由迴避審核的公司,可以留在內地上市。既然來得香港,就要遵守香港的規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