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香港政治」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香港政治」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8月 12, 2023

圍繞香港議會的爭論,就是一面民主照妖鏡

譬如呢件揾食 kol, 黃麗文 Fiona Yellow,

https://www.facebook.com/100037547512320/posts/971044864157088/

本來佢對袁弓夷香港議會嘅質疑和批評,我都大致同意。我唔係太中意佢拉埋戴耀廷來講,根本戴先生同件事無關。

呢條友嘅人品比袁弓夷更有問題。我留言話不必將袁弓夷和戴先生作比較。佢話「benny tai 會搞得好啲」,有乜事實根據呢?

佢不作反駁,但刪走留言,再 block 咗我,咁佢有幾多料,大家心照。

袁弓夷係答到亂咁嚟,但起碼有試過答,呢件物體只有更差。

不過,其實畀佢 block 都係好事,省卻不少麻煩,我又唔使阻人揾食,功德無量。

*

另一件 benjamin ling 應該係袁弓夷支持者啩,有人轉發郭子健[關於袁弓夷提倡「香港議會」嘅疑問同理解」一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14064456889148&id=100048568027982

咁呢個 benjamin 就話:「現在全世界冇人提出有效方案,只有他是另類!閣下有咁多問題,應該向其反影以便跟進!總好過只打嘴炮,沒實質行動。」

咁我話:「Benjamin Ling 公民社會嘅基礎係公開辯論,由公眾去了解和做決定。如果認為咁叫打嘴炮,我諗你未知民主係乜」

佢話:「Peter  Pang 我睇唔到係公開辯論囉⋯⋯感覺係批評多個辯論!」

我話:「Benjamin Ling 辯論係提出自己論點,咁無人反駁都無辦法㗎。

嗰啲「自己揾袁生留言」係將件事想像成袁先生嘅私人事務。

你食過間餐廳唔好食都可以公開講啦。

唉,真係好唔想見到,原來大眾質素係咁多」

咁佢就話:「Peter  Pang  笨柒包拗頸!」

因為佢當咗自己啱,所以其他唔同意佢嘅就係「笨柒包拗頸」。

講句「笨柒包拗頸」就以為好型?鬼咩,唔使成本嘛,你搞民運反對政權,行錯一步,大把人會輸身家性命。

*

呢件同 fiona yellow 可能取態相反,但我睇起上嚟,同樣好唔掂。

你諗下如果香港人都係咁質素,民主化後個社會係點?一樣係個地獄。

+++

星期三, 8月 09, 2023

海外港人議會的先天不足

撮要:

如沒執行能力,議會只會淪為空談。

作為一個沒實權的議會,又如何「代表社會整體利益」?你想代表環保反對填海,還是想代表劏房戶加快開發土地?

若果只是「為民主自由發聲」,便要追問具體手段為何?究竟想做支聯會定同盟會?

這與藏人議會有根本不同,藏人單純,因着信仰的原因有凝聚力。


正文:

這裡並不單是指向任何某一方力量所籌辦的議會,而是所有打算搞類似的海外議會所面臨的困局。

所謂議會,實離不開憲制架構下的權力運作。議會能以民主程序解決分歧,作出決策,並檢討執行成效再作修改。

譬如以前市政局,有財政自主權、有執行部門,就不致像區議會那樣淪為空談。

只要政府狠下心架空區議會,譬如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凡有質詢政府濫權失當的會議,民政專員和政府官員即拉隊離席,那麼區議會就一籌莫展。

那麼法國大革命時的網球場協定又如何呢?那是某程度的偷天換日,因為三級議會代表中產階級,他們覺得在原有憲制下不受尊重,便另起爐灶,到網球場開會,聲言自己代表法國平民,變相否決教士和貴族階層的政治權利。

這和美洲革命時各州議會,以至大陸議會,有同樣的「騎劫」嫌疑,因為民眾所預先給予的授權,實未包括容許代議士去決定是否脫離原有憲制。

當然你可以說,我立志就是要爭取合法性,奪取正統地位,只有我才是正宗代表香港人,並否決其他一切「偽政權」,若如是,你要坦坦白白向人交代,那麼仍願跟隨你的,才是 informed consent, 不致糊里糊塗。

***

況且,你想代表哪一些港人的利益?抑或仍然以為有「整體香港利益」?

社會越複雜分殊,越難達致利益趨同。因環保反對明日大嶼,和支持增加土地來幫窮人上樓,這些相衝突的願景如何協調一致?

啓德新發展區應否起簡約公屋?你問已在啓德置業的和住在劏房等上樓的,意見怎會相同?

以往香港政治啓蒙的80年代仍有「採風」想法,政治人物落區了解民情再議定政策,即由地區街坊、壓力團體捧紅政治明星。

這些早已此情不再,現在是先有政治取態,例如「爭取勞工權益、抗衡資本壟斷」云云,從政者豎起標桿大旗後,讓人「埋嚟睇埋嚟揀」,睇下意見市場有無人受落,再決定是否修正立場。那些不受落的坊眾根本「唔係你嘅客」,可以略過不理。

*

如果是大而化之,「幫香港人發聲爭取民主自由」,那太空泛,談不上支持或反對,有必要講明白具體打算怎樣做。

反清同盟會我知做乜,江西瑞金蘇維埃政府我知做乜,甚至香港支聯會都有具體行動綱領,若果係「為香港人發聲,追求民主自由」,我係唔知你想做乜,想用何種手段。

*

也有人會說,藏人議會不是可仿效的對象嘛?

藏人單純,因着信仰的原因有凝聚力。他們對自己藏人的宗教、文化生活有一種執著。

說他們單純,並不是說他們唔識貪心,唔識揾銀。而係當西藏被中共支配了,他們仍有某種向心力。他們所謂「議會」,並不著重民主選舉,實以達賴作標桿人物,竭力保存自我而已。

+++

星期五, 11月 25, 2022

求其講兩句刊物煽動罪

刑事罪行第9條「煽動罪」、第10條「刊物煽動罪」喺我 youtube 影片有講過啦(1),呢啲係英國殖民地政府針對左派宣傳「階級矛盾」,維護大英帝國社會穩定而立嘅法律。(3)

本身設想就係一個印刷時代,所以才有第10條(2) 提及嘅「沒收煽動刊物」條款。(2)


喺互聯網時代放晒 server 又有 mirror server, 沒收條毛咩。


特別是第10條「刊物煽動罪」是有起訴時限的,係罪行發生後半年內須予起訴(4),罪行當然係指刊印嗰吓,唔係派發或出售嗰吓,也不是寫嗰吓,甚至構思嗰吓。


如果唔係孫文講「我的革命思想,由香港而來」,咁你唔通將孫文革命嘅暴行,當係香港西醫學院煽動佢咩。


另外也不可能由販賣刊物去延伸起訴時限,否則我攞住梁振英或譚耀宗譴責六四暴行嘅印刷品,放上 carousel 賣,係咪可以照樣告佢哋呢?


因為殖民地統治者都知呢條法例純為鎮壓異己、鞏固政權,所以為免欺人太甚就設下時限,也不至於太干擾市民日常生活,令人憂慮被翻舊帳。


因此其本來意思是,若要煽動或對輿情有影響,咁刊登半年內乜嘢效果都應已出現了。事實上英治時期最大社會不安寧,係有中共潛伏嘅顛覆分子發動嘅67暴動,都只係最多一年貨仔。


追溯別人三兩年前嘅言論,話仍會造成社會動盪,何止無常識,簡直神經唔正常。


除非你講緊係文藝復興、啟蒙時期翻炒希臘民主、羅馬法治思想,又或《安妮日記》記錄荷蘭猶太人大屠殺經歷,又或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台灣景美牢房留下受迫害者的片言隻語…斷估法官和檢控官唔係講呢啲吖嘛?



1) 仇恨又卻是誰所種?掃蕩《立場新聞》 搞出爛攤子

https://youtu.be/8xOIZTx0PgA?=1m10s

[1:10-5:48] 討論兩條煽動罪


2) 同上

https://youtu.be/8xOIZTx0PgA?t=4m46s

[4:46] 第10條(2)指示政府可沒收刊物


3) 拘捕鄭麗琼, Feiner vs New York 2020年3月26日

[1:36-3:31] 亂用殖民地惡法告人,等於認同帝國主義 (依照現在認錯國歌、舞錯旗幟都可以當成侮辱國歌、國旗,咁認同帝國主義即係侮辱國家啦!)

連西方霸權都洗心革面廢除嘅嘢,港共政權卻如獲至寶,買櫝還珠,愚昧莫甚!


4) 涉改國歌歌詞及國旗加粗口 官裁境外發文可被控 18歲男認罪還柙12.14判刑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7%A4%BE%E9%81%8B/%E6%B6%89%E6%94%B9%E5%9C%8B%E6%AD%8C%E6%AD%8C%E8%A9%9E%E5%8F%8A%E5%9C%8B%E6%97%97%E5%8A%A0%E7%B2%97%E5%8F%A3-%E5%AE%98%E8%A3%81%E5%A2%83%E5%A4%96%E7%99%BC%E6%96%87%E5%8F%AF%E8%A2%AB%E6%8E%A7-18%E6%AD%B2%E7%94%B7%E8%AA%8D%E7%BD%AA%E9%82%84%E6%9F%991214%E5%88%A4%E5%88%91


//辯方今就控罪檢控時限及域外法律效力提出法律爭議。就檢控時限,辯方大律師關文渭表示,煽動罪檢控時限為半年,侮辱國歌及國旗罪則是兩年,惟控方於今年9月29日才作出檢控,大部分涉案帖文的發布日子均已超出檢控時限。//

依家告佢係發帖嘅行為,而唔係告緊「容許啲帖仍然存留在網絡被展示」,根本就扭曲咗條文意思。


+++

星期三, 10月 26, 2022

由「政治中立」到 「不偏不倚」

根本「政治中立」涵義一早變化咗。

王永平嗰陣係將執行政府職能專業化咗。

例如個司機係送你安全去目的地,而唔會理會老闆係去開會定去開房,上車係秘書定情婦。

而司機有自己行業準則要奉行。

但早兩年已經變成「自己不能有政治立場,而完全執行首長嘅指令」,就算呢啲指示可能違反「香港核心價值」。

即係波士叫你揸車撞人落山你要照做。

咁所以呢種跟党走嘅歪風是否「正名」為「不偏不倚」已無所謂。

新守則棄用政治中立 轉求不偏不倚 楊何蓓茵:做好賞罰機制 不擔心缺人

https://hk.yahoo.com/home/%E6%96%B0%E5%AE%88%E5%89%87%E6%A3%84%E7%94%A8%E6%94%BF%E6%B2%BB%E4%B8%AD%E7%AB%8B-%E8%BD%89%E6%B1%82%E4%B8%8D%E5%81%8F%E4%B8%8D%E5%80%9A-%E6%A5%8A%E4%BD%95%E8%93%93%E8%8C%B5-%E5%81%9A%E5%A5%BD%E8%B3%9E%E7%BD%B0%E6%A9%9F%E5%88%B6-%E4%B8%8D%E6%93%94%E5%BF%83%E7%BC%BA%E4%BA%BA-203126517.html

相關文章

求其講兩句公務員政治中立

https://curioushunter.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10.html

+++

星期六, 10月 22, 2022

有關錢穆「國族主義」以及練乙錚的「文化獨立」

這篇以前看過,大致認同,今日讀來,卻覺立論不妥當。

回應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談談錢穆與他的「中國」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E5%9B%9E%E6%87%89%E9%A6%99%E6%B8%AF%E4%B8%AD%E6%96%87%E5%A4%A7%E5%AD%B8%E7%94%9F%E6%9C%83%EF%BC%9A%E8%AB%87%E8%AB%87%E9%8C%A2%E7%A9%86%E8%88%87%E4%BB%96%E7%9A%84%E4%B8%AD%E5%9C%8B

//"我們臺灣怎麼樣呢?臺灣是中國人的,將來要歸併給中國大陸,還是此地仍是中華民國?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事。可是要獨立成為臺灣國,則是另一件事了。今天有人要獨立,可以不做中國人,中國從前的都不要了。你做中國人有三千年、四千年的生命,你做臺灣人,你的生命只從今天開始,只是世界上一個嬰孩,不能獨立於天地之間。做一個中國人,或做一個臺灣人,在人中間的價值是不相等的。[5]"

這是錢穆課堂間興之所至提及的,這門課講於 1974 至 1975 年[6],上溯荷蘭人踏足臺灣,剛好 350 年,也就是說臺灣當時最少有 350 年歷史了,怎能說「生命只從今天開始」呢?

五月花號到美國,不過比荷蘭人抵臺早幾年,他會認為當時已叱咤風雲的美國,只是世界上一個嬰孩,不能獨立於天地之間嗎?再者,以現在的知識水平來看,做非洲人有十多萬、二十萬年的生命,如果有人說:做一個非洲人,或做一個中國人,在人中間的價值是不相等的,倘錢穆泉下有知,該有何感想?//

其實讀《美國獨立宣言》,便感受到那種切斷文化紐帶的痛楚。而那時北美殖民地,少說也已繁衍一二百年。

然後美國人在獨立後,須努力開拓「文化獨立」。茲引練乙錚文章 [論香港人的文化獨立——日本和美國經驗的啟示]:

//相對於美國立國初期領導人汲汲於建立與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政治區隔和獨特的身份認同,美國的學術界卻持續在1776年之後的半個世紀裏一直唯英國及歐洲大陸的文化馬首是瞻。

英國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美國立國的主要思想資源——宗教信仰(清教)和政治哲學(民主),都源自英國;賴以思想的語言,就更不用說。如何擺脫英國文化影子而自創一格,進而為人類作出獨特貢獻,是當時很少數美國知識分子不懈思考的大問題。

走出英國文化影子

1837年,愛默生(R.W. Emerson,1803-1882)發表了題為〈The American Scholar〉的演說,完整扼要地提出創建新的美國文化的號召,後世思想史家尊之為「美國思想界的獨立宣言」。之後的四分一世紀裏,美國文化界人才輩出,他們的世界級作品都在此期間問世。愛默生所想望的,竟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了。之後逐漸成熟的美國文化獨樹一幟,品味和理路完全和英國不同,卻承傳了英國文化的所有優點,既有濃烈民族特色,也飽含普世價值。

但愛默生並不擺出一副搞文化批鬥的架勢,而是小心鋪排他的人文哲學,一種在英國和歐洲大陸已被古老歷史埋沒、必須在新大陸壙野的原始純樸裏重新發掘的人文哲學。他講人性復歸,講天人合一、格物致知。

談到知識分子的角色,他說:「按社會分工,讀書人負責思考。在正常狀態裏,他是一個思考着的人。在退化的狀態裏,他變成僅僅一個思考匠,或更糟糕地,成為了一隻學舌的鸚鵡。」

愛默生不排外拒古,反而鼓勵人們讀古代人的書、英國人的書;但「正如要創造地書寫,也須創造地閱讀。」

他認為讀經典重在讀出經典的原創意念而不在具體章句:「創作活動的崇高,變成了作品的崇高。游吟着的詩人是靈慧的,此後他的詩句也便是靈慧的。……(若這樣想,)書本馬上發出霉臭,指引變成指令。」

…六位美國19世紀上半期的思想家、小說家和詩人,並推崇其中的愛默生為先知。其餘五位分別是:作家Herman Melville、Edgar Allan Poe、Nathaniel Hawthorne,思想家Henry David Thoreau,詩人Walt Whitman。

這些人並非個個都是自覺的文化獨立倡議者。Melville開始寫作的時候,甚至不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當不成教師,做小生意也失敗,在陸地無以立足,於是索性報名當水手去捕鯨;那幾乎是當時最低賤、最危險也最沒有出息的職業,卻造就了後來他的寫作事業,讓他寫出新大陸第一本世界級的文學作品《白鯨記》;把小人物的小事迹寫得頂天立地,那是當時歐洲特別是英國文學裏未曾有過的。

又例如Hawthorne,非常保守,在南北戰爭一事上,他並不認為北方全對而南方全錯,他要尊重各地區的人的生活方式,認為抽象價值不足以支持北方對南方動武。但在他的文學作品裏,他的價值觀念卻十足前衞。我們拿他的代表作《The Scarlet Letter》(《紅字母》)和之前英國文學所達到的最後高峯即所謂的novel of manners(我譯作「態度小說」)做比較,就很清楚。

英國的「態度小說」,可以Jane Austen的作品《傲慢與偏見》為代表,主要是在現存社會結構和道德規範之下,透過細膩的筆法,寫出「有教養」人物對情與慾的掙扎和克制,樹立社會風尚典型。這種寫作的社會目的和手法在18世紀末的美國也大行其道,例如Edith Wharton的《The Age Of Innocence》(我譯作《純真紀》),更可謂青出於藍。大家記得這部小說結尾那幕,地點選在浪漫的巴黎,但男女主人公20餘年不能相見最後可以相見卻又彼此都選擇不見,不可謂不感人,歌頌的是道德規範之下的自制與昇華。

但在Hawthorne筆下的美洲大陸,政治解放不能不同時帶來人性解放。《紅字母》中的女主角有了私生子;她承認違反了當時的法律,願意接受裁決,卻認為情與慾俱出自心性,何罪之有。於是她把法律加諸她身上的兩種懲罰——胸前須掛一個紅色A字(A for adultery)、不得與人交談——都變成自己的選擇,甚至當輿論回心轉意、對她的懲罰終止以後,她依然選擇沉默。這和「態度小說」的主旋律比,乃南轅北轍。//

整項「文化工程」實在相當艱巨。

「做非洲人有十多萬、二十萬年的生命」卻是穿鑿附會了。因為非洲未發展至先進文明,而在殖民侵略之下,原有文化及生活模式迅速瓦解,又如何談得上十多萬年的文化源流?

然而非洲部落對融和自然與人、人們無分彼我信賴,以至讓孩童多所自由歷練的育兒方法,也令人類學家欣羨呢。

//國族認同凌駕國共對立

新亞書院四十週年校慶時,邀請了錢穆寫紀念祝辭,對於即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的香港,錢穆在祝辭中有以下感言:

"現在不僅英國人即將退出其殖民地的地位,而香港也真成為新亞洲一重要的新邑了。我們中國人正該歡欣鼓舞,而不幸今天居住在香港的中國人,不僅沒有這表現,反而懷有恐懼憂慮的心情,這真是值得悲傷的。[10]"

祝辭寫於 1989 年 5 月 18 日,當時有一批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絕食,亦有數百萬名市民在北京遊行示威,吾爾開希也在當日穿起睡衣到人民大會堂與李鵬談判。錢穆執筆之際,大概還未有人預測到學運的結局,文章接觸到它的第一批讀者時,相信學運的大局已定,那可怕的血腥鎮壓畫面,能不使人對此政權恐懼憂慮嗎?

用香港今天的觀念說,錢穆是「民族回歸派」,比「民主回歸派」更不堪,錢穆只希望中國人統治香港,有否民主根本無關宏旨,即使接收的不是他所屬意的中華民國,中國人也該歡欣鼓舞。

可見,錢穆的「反共」,也不是無條件的,在歐洲帝國主義等外敵面前,國共對立也要讓步。//

我卻讀出與作者相反的結論。錢穆明白香港確有辦學自由,以便作為抗共文化樞紐的位置,否則他為何要來港創立新亞書院呢?

他整個詰問就是:明明以中國人身份來說,「今天應該很高興」,他卻坦承「居住在香港的中國人」沒這感覺。可他只是感到「悲傷」,而沒去認為香港人的國家認同需要提高。

為甚麼而悲傷呢?很明顯是為了國家搞得一團糟,不能振奮人心而悲傷!因為香港人害怕喪失自由而憂慮,正是錢穆先生四十年前的親身經歷,他又怎會責怪香港人?反而他是以儒者口吻敦促新邑的統治者理應自省。

不幸的是,中共收回香港都25年了,明顯他期盼的政權自省改正、爭取民心,依舊落空了,「恐懼憂慮的心情」更甚,「值得悲傷」更甚!

*

論香港人的文化獨立——日本和美國經驗的啟示(練乙錚)

//70年來,中國文化受馬列毛共抑制,死水一潭。但是如果香港發展出迥然獨特、與中不同的文化,便是政治上始終獨立不了,永遠是中國一部份(那是可預計的將來裏接近1的高概率事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顯然也會非常正面。因此,文化獨立是一種雙贏獨立。做得好,中國無需打壓亦無從打壓。……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至深,中國文化傳入日本而成為其主體文化,在周秦時期開始,至唐宋達峯;宋朝理學幾乎無延遲地傳到日本,成為其知識階層的顯學。但是,宋朝文化鼎盛,竟敗亡給文化發展相對原始的蒙古人。更匪夷所思的是,宋朝不單覆亡了,大批南宋高官和知識分子跑的跑、投降的投降,不少還趕緊鑽到元朝政府裏做事。這包括宋末大儒許衡,以及後來當上忽必烈的宰相的劉秉忠。劉是所謂的「紫金五儒」之一,其他還包括郭守敬、王恂等人。劉根據《周禮.考工記》對天子之都的詳細想像,負責建造了元大都,即北京古城。其他四位「紫金五儒」和劉一樣,都入仕蒙元。日本人對其文化母國如此輕易就在華夷之防的大問題上整個崩潰,其知識分子不僅反抗無力,連意願也幾乎沒有,簡直看儍了眼。這是一個最強烈衝擊,是日本文化獨立第一因。……

然而,這個文化獨立不是對抗性的,日本人至今珍視中華文明,甚至讓中國人有禮失求諸野之嘆,那是大家熟知的。

…美國當時的人口只有250萬,戰爭中犧牲7萬,即2.8%。其後英國並不甘心失去大片殖民地,繼續在經貿方面封鎖美國;美國國內中上階層親英派大批移民加拿大,造成美國經濟不振,而加拿大卻得以繁榮。緊張關係終於導致1812年的英美戰爭,史稱「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英軍一度攻陷華盛頓,連白宮也燒毀了,比火燒圓明園還厲害;打了三年,英國方肯罷休。

讀這段美國史,會發現一個我們今天在「地球村」觀念深入人心的思想境況之下容易忽略、卻不難明白的事實:美國立國初年的民族主義很强烈,「他」、「我」分野明顯;支持獨立的愛國派(Patriots)和反對獨立的精忠派(Loyalists)之間的敵意,絕不比今天香港獨統二派之間的少。

其實,美國自立國之初、包括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以降的多位總統,無一不為鞏固新生國家的主權、建立美國人政治身份認同而焦慮無間。第五任總統James Monroe(門羅主義的提出人,華盛頓總統很看得起的一個晚輩),更是其中表表者。美國史家Harry Ammon替他寫的傳記《詹姆士.門羅——民族身份認同的追求》,是迄今學術界公認最好的。Ammon在序言中特別提醒說:

「1776年那輩美國人並不把美國革命僅僅理解為切斷與英國的連體關係,而視之為一次創建全新體制的事情。他們的終極目的,是要在美洲建起一個在根本原則和國民氣質上與舊世界迥然不同的民族國家,並以此為己任。」

「與法國革命的領導人不同的是,門羅那輩的美國政治家並沒有要拯救世界的使命意識。他們以建立新的美國體制為第一優先。他們相信,當這件工作完成之後,美國才能成為世界的一個榜樣,從而發揮精神上的感召力。」…

日本和美國的文化獨立都有其政治背景,都是在這兩個民族國家從其文化母國作出了政治獨立之後發生的。如果我們承用Benedict Anderson的說法,把民族理解為「想像的共同體」的話,文化就是這個共同體自然分泌出的黏合物;當這個渾沌的物自身演化出他我意識的時候,文化就走上獨立;但如果這個自覺了的共同體是受制於另一政治實體的話,就會本能地進一步求取政治獨立,如同瓜熟蒂落。在這個論述底下,日本和美國的政治獨立走在了文化獨立之先,好像本末倒置、錯了時序,還未做好準備工夫就發生了。一個歷史解釋是,這兩起歷史發展都發生在促生現代國際秩序的西伐利亞和約以外的時空,因而是可能的。在今天,國家觀念和國際秩序普遍固化,政治獨立就沒有那麼便宜。

不過,文化和政治到底是兩碼事,兩者的發展,之間並沒有必然因果關係或先後次序。如果我的了解沒錯,余英時先生認為思想發展有其自身的邏輯和規律,其範式突破每每是一種內向超越,政治因素只提供其發生時的若干表現形式。因此,當我們思考和實踐香港文化獨立的時候,並不需要把政治的方向性帶入文化空間作指引。

就今天香港文化已經表現出來的氣質而言,其與古今中國文化的差異,已不亞於日本文化之於中國文化。但我們也應該特別虛心接受中土文化對香港文化幾十年來的傳統評價:我們的確還與那「文化沙漠」的說法距離不遠,正如18世紀的美洲大陸,相對歐洲和英國文化而言,是一片蠻荒。然而不可思議的是,Ziff筆下那六位美國文化獨立的理論和實踐先驅,以及他們在文化上的成就,竟然都是在1837-1861那短短四分一世紀裏同時湧現的。好像時不我予,但觀近幾年香港文化界年輕人的躍躍欲試和已有表現,我有理由期待這裏出現同樣的黃金突破。//

https://collection.news/appledaily/articles/IQNRMNDGL6RAH6237G4RYR7RLE

+++

星期三, 8月 10, 2022

求其講兩句公務員政治中立

因公務員 Secrets 被查封,管理員也被控煽動罪,引發人們思考背後有關「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問題。

公務員能否「反政府」?又或者能否表達自己政治立場?

嚴格來講,這和香港的罷工權一樣,其實並不算清晰的。

紀律部隊是不容許表達政治立場的,唯一表達是做選民去投票。

教師受制於教育條例,教書時當然不能宣揚政見。

一般公務員的「政治中立」,在於不應讓人產生錯覺,認為其政見會影響其服務的專業可靠。

如果在工餘時間表達政見,除了紀律部隊,又沒多大原因須要制止。

最大問題是,各部門或各職系公務員,近年來經常要就有爭議的政策、法例為行政當局背書。

如果覺得反對政府會令巿民失信心,那麼,無條件支持政府,包括防疫政策、國家安全議題,以致中共對台灣的政策,同樣會令巿民對其是否仍屬「科學、客觀、中立」生出懷疑。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那麼公務員「撐政府」可能比「反政府」危害更大。

星期日, 6月 26, 2022

越近回歸25週年,越發妖氣沖天

是日幾則新聞,都是關公災難、達到葛咸城小丑級數。

1)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表示, 回歸25年,商界最滿意是落實《基本法》保障經濟制度沒有任何變質,維持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發揮「一國兩制」的特色。…他提到,過去連串政經風波對本港形象和聲譽有很大打擊,但營商環境沒有太大改變,企業沒有出現明顯撤資或者其他行動撤離香港。//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54760-20220626.htm

梁兆基只講經濟不談政治,好像兩者真能分開。

報喜不報憂,即係公司水浸,你問佢搞成點,佢話:「pantry 同厠所無浸。」

2) //梁振英指出:「當時大家的意見是香港不是一個政治城市,香港是一個經濟城市,譬如說,港幣是否仍然可以自由流通。我們這個地方亦非為全國做一個『政治示範單位』,示範西方所謂的民主制度如何運作。內地很多的士司機比香港的立法會議員更加清楚,香港對國家的價值。」//

https://news.tvb.com/local/62b7d2c1e774ff2a1a3a069f/%E6%A2%81%E6%8C%AF%E8%8B%B1%E7%A8%B1%E7%89%B9%E9%A6%96%E7%94%B1%E4%B8%AD%E5%A4%AE%E4%BB%BB%E5%91%BD-%E4%B8%AD%E5%A4%AE%E5%B0%B1%E6%9C%AC%E6%B8%AF%E6%96%BD%E6%94%BF%E7%B7%A9%E6%80%A5%E6%8F%90%E6%84%8F%E8%A6%8B%E5%81%9A%E6%B3%95%E5%90%88%E6%B3%95%E5%90%88%E6%B0%91%E6%83%85

這其實和梁兆基同一取態,不過梁振英一向都只有內地的士司機水平,不足為奇。

如果只係講香港對國家嘅價值,咁香港對香港人嘅價值,係咪唔使理?

//對於有意見認為,李家超以往較專注做保安工作,未必熟悉其他範疇,較少開腔評論李家超的他,今次這樣回應。

梁振英認為:「亦有他的好處,就是他沒有包袱,他不會怕今日想做一件事,與五年前、十年前,當時在某個局的做法、主張不同,會被人家翻舊帳。」//

這點我也和人討論過。中央覺得「有政務經驗」、「能駕馭公務員體系」不再是必要,因為他們就覺得政治中立、跟從程序的公務員價值觀阻手阻腳,妨礙他們加速赤化、全面管治。於是就和立法會一樣,搞唔掂民選制度咪拆散重來囉。

所謂「無包袱」、「不怕翻舊帳」,就是說換個執行者便可放膽砍伐,即係邵逸夫你叫佢去刻薄員工他有些面上掛不來,咪叫方逸華去做囉。但其實背後咪一樣係大老闆意思?只是掩耳盜鈴而已!

3) //全國人大前常委范徐麗泰稱:「…這25年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訓,教訓所有香港市民不要再在說出來很民主、很重視人權,其實我們基本權利就是做這麼多工作,希望有相應報酬,這報酬可令生活平穩,甚至有一點增長,如做不到這點,甚麼民主都是沒用。」//

https://news.tvb.com/local/62b7d2d7e774ff3a1a3a069c/%E8%8C%83%E5%BE%90%E9%BA%97%E6%B3%B0%E6%8C%87%E9%81%8E%E5%8E%BB25%E5%B9%B4%E5%B0%8D%E5%B8%82%E6%B0%91%E7%82%BA%E6%95%99%E8%A8%93-%E8%AB%87%E6%B0%91%E4%B8%BB%E5%89%8D%E6%87%89%E5%85%88%E4%BB%A4%E7%94%9F%E6%B4%BB%E5%B9%B3%E7%A9%A9

又是那種「民主不是萬應靈丹」,講到好像過去25年香港一直有民主似的。那麼我想指出,過去25年一個很大的教訓是,威權政府、甚至開明專制都行唔通囉,現在倒向極權就更冒險,假如民主不能當飯吃,那極權同樣不能吃得飽,甚至你連嗌肚餓的權利都給剝奪了。

4) //嗇色園黃大仙祠升旗台啟用,祠方指是全港首間舉辦升旗禮的宗教場所。

國旗、區旗,在嗇色園黃大仙祠財神宮平台緩緩升起。祠方稱是全港首個在主要宗教場所設置的升旗台,六大宗教代表都派員出席升旗禮。

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因須進行「閉環」管理未能親身出席,由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代致賀詞。

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稱:「讓國旗在黃大仙祠上空高高飄揚,體現了嗇色園愛國、愛港的鮮明立場,對培養市民信眾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感情,加強市民信眾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https://news.tvb.com/local/62b7e803c652e9f57fdaa07c/%E9%BB%83%E5%A4%A7%E4%BB%99%E7%A5%A0%E5%8D%87%E6%97%97%E5%8F%B0%E5%95%9F%E7%94%A8-%E7%A5%A0%E6%96%B9%E6%8C%87%E5%B1%AC%E5%85%A8%E6%B8%AF%E9%A6%96%E9%96%93%E8%88%89%E8%BE%A6%E5%8D%87%E6%97%97%E7%A6%AE%E5%AE%97%E6%95%99%E5%A0%B4%E6%89%80

中共做如此荒謬的事情,根本不知宗教自由為何物。

我不管你是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印度教都好,宗教場所之內怎會掛上國旗?

如果有日做子夜彌撒,十字架旁掛個習近平畫像,那是何等滑稽?

+++

星期四, 6月 02, 2022

求其講兩句「愛國者治港」

鄧小平講了甚麼?

鄧講「愛國者治港」(1)、「共產黨是罵不倒的」(2)。

現在卻是說「叫囂「結束一黨專政」,是毀壞一國兩制制度根基」(3),「妄想通過街頭政治改變大陸政制來適應香港,必定玩火自焚」(4)

鄧卻從沒說過,須擁護共產黨一黨專政的舉國體制才算愛國者。

如果他有這意圖,他也是間接婉轉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就是「愛國者」都想中國好,而共產黨的帶領(才)能令中國好。(1)所以自必然愛國者會擁護共產黨。就算共產黨有錯(所以會給人罵),但這些不會是致命的(所以罵不倒)。(2)


現在卻是由量變到質變。由本來鄧的政權「天然壟斷」到現在的「法理壟斷」,不容許探求其他可能。


Note:

  1. 鄧小平民選第三卷 - 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一九八四年十月三日) |  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33839/34943/34944/34947/2617888.html

  •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我們的政策不會變,誰也變不了。因為這些政策見效、對頭,人民都擁護。既然是人民擁護,誰要變人民就會反對。

  • 在過渡時期後半段的六七年內,要由各行各業推薦一批年輕能幹的人參與香港政府的管理,甚至包括金融方面。不參與不行,不參與不熟悉情況。在參與過程中,就有機會發現、選擇人才,以便於管理一九九七年以後的香港。參與者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愛國者,也就是愛祖國、愛香港的人。一九九七年後在香港執政的人還是搞資本主義制度,但他們不做損害祖國利益的事,也不做損害香港同胞利益的事。

  • 選擇這種人,左翼的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

  • 我希望港澳同胞多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看看國家的面貌,看看國家的變化。


  1. 同上

  • 一九九七年以後,台灣在香港的機構仍然可以存在,他們可以宣傳“三民主義”,也可以罵共產黨,我們不怕他們罵,共產黨是罵不倒的。但是在行動上要注意不能在香港製造混亂,不能搞“兩個中國”。他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相信,他們會站在我們民族的立場,維護民族的大局,民族的尊嚴。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他們的活動,進行他們的宣傳,在香港這種情況下是允許的。

  • 我們不是有個口號叫“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嗎?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維護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麼政治觀點,包括罵共產黨的人,都要大團結。


  1. 駱惠寧:叫囂「結束一黨專政」者是香港繁榮穩定真正大敵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637293

  • 駱惠寧表示,共產黨開創、發展及捍衛「一國兩制」事業,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憲法規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者,叫囂「結束一黨專政」,否定黨對「一國兩制」事業領導的人,是毀壞一國兩制制度根基,是香港繁榮穩定的真正大敵。


  1. 鄭雁雄扭曲高度自治、一國兩制 學者批「狗屁不通」| 大紀元時報(香港)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2-05-30/76641456

  • 鄭雁雄更警告:「妄想通過街頭政治,改變大陸嘅政制,嚟適應香港,係一種愚蠢嘅本末倒置,必定玩火自焚,呢個係香港法治方向、法治底線嘅根本問題。」


星期五, 3月 11, 2022

治術失效及其後

一、引子

中共一直以謊言和暴力治國。

惟此刻已到了「竹帛煙銷」、「劉項並起」階段。

謊言和思想改造對有讀書的人有效,因為他們依戀秩序;對無讀書的無效,不知「道理為何物」的不會被洗腦。

暴力對無讀書者有效,但對文人無效。文人喜歡遊走規矩之間,不准叫「男人女人」,就叫「先生女士」,又如何以暴力禁止呢?當有人指出「皇帝的新衣」,秩序就破壞報銷。

此為「由治入亂」。

何時才步出混亂呢?一是找回傳統,二是有自發自主有行動力的人。這類人也可稱「主體」,有別於「隨遇而安」被動接受之客體。


就舉一個例子說明:


平安夜的短暫和平


【新慶祝主義】 「今晚是平安夜,不准殺戮,把槍給我。」


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美國總統列根曾在二戰 40 周年發表講話時,分享了這個故事,感動無數人。臨近聖誕,不如重溫並銘記背後的一切:


歷史發生在 1944 年二戰時期的聖誕。……


「聖誕快樂!」機警的 Elisabeth 先發制人。這幾名德國士兵也跟自己的隊伍失散了,希望能向 Elisabeth 借宿一晚。Elisabeth 歡迎,卻隨即說:「我還有其他客人,這些人不是你們的朋友,希望你們容納他們。」德軍一聽便知道了,內有美國人⋯⋯「今天是聖誕之夜,誰也不准在這裏動干戈,請將武器放在門外。」Elisabeth 說。


德國士兵縱有猶疑,仍放低武器,走進小木屋;但那邊廂,美軍已經緊張起來。Elisabeth 隨即再以法文說:「今晚是平安夜,不准殺戮,把槍給我。」


在 Elisabeth 以聖誕為名的宣告下,雙方都放下了武器。……


1958 年,Elisabeth 的兒子 Fritz 結婚並移居夏威夷,……相隔 50 年,Fritz 和美兵終於再見。

美兵說,「你母親救了我們的命。」


平安夜,祝大家心中有愛,和平安好。    


https://www.facebook.com/450374085157863/posts/1721018291426763/


--------------------

一些時候,你以為和平無望,但原來有智慧運用禮俗和傳統,也能化險為夷。


這是「由亂入治」。

首先,Elizabeth 挺身而出運用屋主的身份。「我還有其他客人」,「請將武器放在門外」。


然後她運用傳統,「今晚是平安夜,不准殺戮,把槍給我。」


而又假設彼此都「知禮」,那是可行的。


但如任一方不介意失禮,便即時 collapse.

人間正道就如此脆弱。


***

因為我常與人爭拗,但在爭拗中我等於是做「田野研究」 field study.


惟有如此才掌握民情脈搏。

我發覺現在已「由治入亂」,但很不幸香港沒形成條件「由亂入治」。


你見烏克蘭被俄羅斯入侵,又或緬甸軍事政變……他們的國家不會消散,就算給暴力打成稀巴爛,國體猶存。


所以中共迷信「槍桿子出政權」,是搞錯了。


但香港沒去到這種堅強地步……


***


二、不談政治的和諧 (圖 1-9)











由撐共者強行植入 :

「以訛傳訛不要太認真

武漢封城已在新年前進行

成效就是最好辯証」

就是強行植入謊言。


他不提過年前武漢講「有限度人傳人」是謊言,由鍾南山揭穿。

也不提三日後即封城,事變倉促。

只單純提及「過年前已封城」,年廿九與年初一只差兩日,雖仍算「過年前」,卻早已釀成災難。

而大家現在還要為災難埋單,還好意思說「最佳例證」?

要知道武漢有多慘,只要看一下方方日記,足以永世難忘。


https://www.academia.edu/43454053/%E6%96%B9%E6%96%B9%E6%97%A5%E8%AE%B0_by_%E6%96%B9%E6%96%B9_z_lib_org_


但群組人們的反應是甚麼呢?「新冠資料資訊疲勞」,「只談論義工活動」的潛台辭是「不談政治」。

好像合上眼太陽就會消失,殺死公雞就沒有天亮。

然後人們仍可再昏睡百年。

假如合口閉嘴,中共和它搞出來的武漢肺炎疫情就可消失,我何止建議大家閉嘴,直頭叫你們用針線把口縫好。


***


三、無賴橫行霸道、大眾默然離開 (圖 10-19)












另有一個組員我覺得是有比較正常啲嘅反應,就回了句「都幾煩」(見圖 18),那個撐共無賴白痴就把他當成是我,回了句「你系甘又要完又要回,吾系好矛盾嗎,甘都幾煩 但又話我煩」(見圖 19)

那插話的就只回個訕訕的表情就算了。


正常人都會明,「完」的意思就是覺得這話題已經無討論下去的必要,而不是代表自己打算收口。

若果想收口,不回應就可以了,何必要先講明「完」。

然後這白痴就說,「我從未說完,完不完是我的事,與你何干」(圖 19),好像他寫的話,並不是要人看到,自己寫來自己看就好,何必上載到群組內?


當然以上反應的只是少數,大部分的反應是「沒有反應」,或者乾脆離開群組 (由圖 8 開始,陸續有人離開),就好像人們移民或逃離共產香港一樣。


劉曉波論及文革,說如無大眾配合,或主動為惡,或被動附和,以至不加制止,毛澤東更壞,也不能如此禍國殃民達十年之久。


冷眼旁觀是「新常態」,都怕惹禍上身。遇上突發事故,人們不是去制止地鐵車廂中的縱火者,也不是報警,而是舉著手機拍攝。


這我在 721 當晚,就看着人們互相鑑賞剛剛拍下的暴打場面。


以往我也有見過有人在網上貼出有人見義勇為制服地鐵站內的搶劫犯。我問他既然如此大讚,換轉是你,你會出手嗎?他說不會。


人們「見到黑暴好驚驚」,覺得「愛比暴力強」,當然避之則吉。


***


四、和事佬的「只是意見不同」 (圖 20-24)







圖 20,有和事佬出現,呼籲「放低誤會,重拾初心」,以後「專注種植、環保、義工的議題」


原來問題是因為有異議,討論離題了,而不是與討論態度有關?真的有誤會嗎?我一早已經叫「完」,他卻說自己「沒說過想完」,這就是他的初心。


圖 24 另一個和事佬也屬類似意思,唔認為組內適合辯論,亦已有組員退組,再拗下去亦改變唔到對方想法,希望大家尊重群組目的,不必再拗下去。


所以最緊要是和諧,恢復秩序,前因後果是非曲直不用理會。


老實說如果這些規則是合用,一早便不應該讓這白痴在浪費大家時間,現在就以「不論對錯」為對,卻不容討論,這與藏污納垢何異?


可以看出這些人對公平正義沒多大興趣,不論有多無賴,一切都只是觀點與角度,「世間無對錯」就是對,「堅持分對錯」就是錯。


而改變唔到對方就不如不做,多麼奇怪!你遇賊劫,如沒大損失都無謂報警啦,你改變不了賊,對嗎?


這令我想起金超群主演的《包青天》電視劇。(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8C%85%E9%9D%92%E5%A4%A9_(1993%E5%B9%B4%E9%9B%BB%E8%A6%96%E5%8A%87) )


劇中王丞相常與人為善,經常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一次,包公忍不住也向王丞相發牢騷,說他「與人為善」是爛好人,只會被壞蛋佔便宜,造成的局面是好人受害,公道不張,最後綱紀敗壞,不堪設想。


***


五、反口覆舌的無賴稱「尊重組織」、

支持中央者「放心阿爺會做嘢」 (圖 25-29)







圖 25,條白痴契弟話「吾系我想,有文字為証,尊重組織的原意」

咁我又真係睇返文字。圖 19,「我從未寫出(完),完不完都是我的事,與你何干」 既然「都是我的事」,仲好意思話「我都唔想」?

再睇圖23,「柒得過你,有來有往」

圖 24,「回不回都是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利」


似乎呢個白痴無賴已表達得十分清楚,他是在行使他的自由,他愛說甚麼是他權利。


事已至此,反而說「吾系我想」,有比這更垃圾嗎?不,不應侮辱垃圾,起碼垃圾仍可循環再用回收堆肥,這是這群組的主題。


圖 24, 「然後就人身攻擊」,首先人身攻擊是用侮辱性字眼,隨意貶損人,好像以前倪震罵情敵劉錫明「毒瘤明」,但沒有說明他如何毒瘤。


現在這個無賴白痴垃圾,他所有惡行,我都說明白,有根有據才鬧。他是無賴,我就鬧他無賴,難道要叫他「世紀偉人」?


圖 24, 「我又吾識你,你又吾識我,你憑甚麼批評我」。哦?原來批評人要識得才可以?批評人要擺事實講道理就可以啦,要計識唔識?


圖 25,無賴提到「尊重組織的原意」,我先聲明,我只參與義工活動,並加入 whatsapp 群組,並無加入任何組織。

依家講「組織」好敏感,(非愛國愛港)政黨、報館、人權監察、記協、……隨時都有可能犯法。「犯法就係犯法,一定揾到證據拉你」

到底無賴是否加入了甚麼「組織」,我就不知了。


圖 25,見有位組員表示「支持中央強治抗疫政策」,然後說「群組好多後生仔女人生經歷仲係淺」,「無好好接受國民歷史教育」,「講都嘥氣,香港人好自為之」,然後就走了。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六四當晚是一邊看著電視直播,一邊東莞親人打長途電話來,我說「事已至此,還有甚麼好講?」


我雖則無接受國民歷史教育,自問歷史根底都不弱,90年和同學暑假到華東旅行,他親戚家在南京,他舅父是貨櫃車司機,就帶我們到巿內某廣場位置,說之前六四人們就在這高喊「打倒共產黨!打倒壽西司古」,並且惋惜和羅馬尼亞的革命「開始一樣,結果不一樣」


我自忖都可說上兩句,便「追上前」私訊和他攀談,果然有意外收獲!


圖 27,我先補回幾句我為何認為無賴是有問題,然後說人們不願努力,就怕事離去。

這部分容後會再提及。

現在先講因他已離去,我怕他看不到,所以轉貼給他。


他回覆「是但啦」,只是義工活動而已。我說我已年過半百,並非他口中「中晒毒,講唔到架」嘅細路。


我說:「香港就被英國殖民管治太久,全是過客心態,極易為謊言暴力所惑」,我指的是中共的暴力和謊言。


可能他誤解了,就回答我:「亞爺會做嘢 放心」


我隨即問他:「你看 721 是否阿爺做嘢?」

他說他不知內情,但「判七年係痴撚線」,我說我就在現場,並給他視頻連結。


(元朗721事件所見所聞

https://youtu.be/r8scEcbiyXI


他說他不想知。


他也慨嘆人生太累 (圖 28)。師兄,有誰不累呢?我見到此情此景,何嘗不是「疲倦面對俗世人」?但人生就是如此,「明天仍要繼續」,對嗎?!


(譚詠麟 明天仍要繼續(字幕)

https://youtu.be/hILTy-PxCx8


***


六、鄉愿偽善比真小人更可悲 (圖 30-32)





我認為,當初徵求舊電話的組員,可說是個典型鄉愿。

他私訊問我,可否別理「嗰位人士」,免得管理員難處理。並說一切由他而起感到不好意思。


我完全看不到他有甚麼做錯,又不覺得有甚麼難處理,而管理員其實一直無反應。


我說不關他事呀,只是任得如此垃圾的人在群內相當不妥。


他說明白我感受,但我叫他站出來,他就說不想管理員難做,而群組人多是會有不同意見。


他和之前兩個和事佬一樣,都想扮作沒大問題。這種狀態仍在說「只是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他不想管理員難做,但難道這就不為難我嗎?


原來管理員踢人走是如此為難!原來公開在群內叫這白痴無賴收聲要莫大勇氣!那難怪他寧願私訊才跟我講了。


那麼你明白我感受何用?你明白烏克蘭人感受,幫他集氣打氣,他們不會死少半個人。


然後他問我怎可以讓我舒服點?好像最大問題只是我不舒服?那麼政府找藝人拍片激勵抗疫,可有令你舒服了一些?


這根本就是個將口水抹在車廂門一樣的無賴,你跟他講道理已經沒用。


中國人就是膽小怕事,不肯勇敢面對困難,完全欠勇氣去實踐道德,偽君子比沒道德的流氓真小人更可悲。


陳茂波要業主體諒租戶,三個月不能追租。羅致光叫僱主和員工互諒互讓,卻不願回應若禁足強檢會否要求僱主出糧,韓正責怪私家醫院不接收染疫病人。


同樣只是口惠實不至扮好人。

這些都是太理想化的良好主觀意願,希望靠「順得人」來應付問題,但現實不是如此運作。

「理想雖美好,現實太骨感」。


總之別理對錯,別再鬧了。和大陸維穩同一心態,你就不要再上訪,為國家添煩添亂了。


我想起京劇《包公案》提到秦香蓮狀告陳世美的情節。

//包公恐事態鬧大,正在為難之際,欲看在太后情面,放陳世美一馬。(老師說明:「鄉愿心態」就是不顧正義道理,屈服於上司或同事壓力,大家一起和稀泥。)


包公吩咐手下取出自己俸銀三百兩,無奈跟秦香蓮說:「這案子難辦,你拿著這些銀子,拿回家度饑寒,帶著孩子回鄉下去吧!好好教育子女,長大成人後千萬莫進官場當官!」


最後秦香蓮心一橫,拒絕了銀兩,只撂下一句話說:「人人都說包公辦案公正亷明,沒有想到包公也是官官相護,我就算屈死,以後再也不再喊冤打官司了。」說完一兩銀子都不拿,轉身就走。


這番話刺痛了包公的心,他臉色鐵青,阻止秦香蓮出府,並將頭戴烏紗拿下放置公案上,並說寧可不做皇家的官,本案也要堅持辦到底,立即下令再度升堂審案。//

https://rueylin0119.pixnet.net/blog/post/95710233-%e4%ba%ba%e6%80%a7%e7%9a%84%e5%85%a9%e9%9b%a3%e6%8a%89%e6%93%87%e2%94%80%e2%94%80%e3%80%8a%e9%8d%98%e7%be%8e%e6%a1%88%e3%80%8b


喜歡看視頻的,我推介湖南電視台的《小戲骨:包青天怒鍘陳世美》

[2:45-5:36]

https://youtu.be/TdML19WmvyQ?t=3m53s


[10:17-12:13]

https://youtu.be/TdML19WmvyQ?t=10m17s


***


七、不管理的「管理員」就如不保護巿民的「警察」、

「實事求是」及「為受害者鳴冤」是基本倫理

(圖 33-36)






管理員一直神隱不作為,甚麼原因就不得而知。他可能是怕事,也可能是走漏眼。


這好像明朝萬歷皇帝三十年不朝,又似元朗 721 襲擊事件時,那兩個掉頭走,神態自若的香港公安。


放棄保護巿民的,就別叫做「警察」;放棄管理群組的,叫甚麼「群組管理員」?

鄉愿怕令他難做,就好似包公告訴秦香蓮「此案難辦」,不想辦就當然難辦。


我在細群內怒罵無賴是「正一垃圾」。我埋怨管理員為何可以放任不理?

我就提議一係大眾公投踢他走,一係管理員踢他走。

當然,踢我走或者兩個一齊踢走,也算解決辦法。

這種人你和他講道理已經無用。又不是靠避開爭議話題就可沒事,就算講借舊電話他都可惹事。

我慨嘆人們離組,就等於港人移民畏懼中共治下的亂局是同一心態。


同樣的說話我在大組已講過,我轉貼來小組,管理員依然無反應。

我將帖子私訊轉寄給管理員,一樣無回覆。


然後之前其中一個和事佬回應我,他說不同意「佢某些立場」,例如用別人手機拍安心出行,但不覺得要花時間同佢辯論。


我其實同樣不想浪費時間作空廢辯論。你對中央抗疫有信心也好,喜歡用別人手機也好,我都不願理。只是我指出事實,共產黨是經常變卦的,你沒做兩手準備,隨時害死你。


言猶在耳,不須一年半載,一星期未夠,全民禁足強檢又已剎停。


至於武漢的慘況並不是辯論,這是人命!人命毋須辯論,是鐵一般事實!為死者鳴冤是最起碼的人性!


至於用別人手機,你不去澄清,有人信以為真,可以被刑事檢控的,於心何忍?


我根本一直就不想講空話廢話,這君卻一直無無謂謂,請問由得他亂來是好方法嗎?並且就以「世事無絕對」這類廢話來掩飾怕事懦弱?


但和事佬既然都這樣講,我失望之餘也無謂多講了。就只回一個攤手的表情符號算了。


他卻反而興致勃勃繼續講,「他們移民因為他們試圖改變不成,甚至已付沉重代價,…去一個子女不被洗腦地方…不是每一個都只是逃避,應對事情並不是只有一個啱的方法」


我同樣是回一個攤手無奈表情。

我從沒說過他們是逃避,我沒說他們沒試圖改變,也沒說只有一種方法應對。

我只是說他們不願嘗試改變,或覺得不能改變,也覺得其他人同樣不會有行動,不如一走了之。


這和人們離開群組是同一心態,而結果同樣是沉淪可期。


我既沒心情講下去,就表示我認同這本是講種植興趣的,提到移民只是有感而發吧。言下之意,我不太願繼續談此話題。


然後我說明不能任由無賴橫行。我已經很忍讓,只是更正他一些不負責任的錯誤資訊而已。


提到武漢萬家宴,「有限度人傳人」謊言,沙士蔣彥永醫生的義舉,他都不敢回應,就專講「新年前已經封城」,就知道他根本是吃共產黨的飯啦。


我直接問他三次是否覺得自己沒問題,他都不敢回應。那種無賴流氓相,和中共的戰狼外交部有甚麼區別?


然後我就加一句,如果你還想談,不如私訊算了。並不是因為我覺得需要私底下談甚麼秘密,而是既然公眾都錫身,不願沾手淌混水,怕痛怕癢明哲保身,那又何必佔用公眾渠道?


至此其實我對這群組都很失望。


***


八、追求鄉土耕耘,怎能怕滿身泥濘?

(圖 37-38)




我發覺這一帖提及萬家宴、蔣彥永,以至無賴的不敢堂堂正正回應, post 去大組同樣合用。

並且大組的明哲保身,怕打爛仔交是一樣嘛。

田間種植時能不沾水不沾泥濘嗎?這些人卻可崖岸自高,以至「不想花時間辯論」,真是活在雲端的。

所以那句「不須打擾各位衣冠楚楚,不願落場的眾人了」也同樣合用,所以我同樣轉貼去大組了。


那和事佬卻在細群回應「不用私信傾喇,反正都可以被 quote  到另外嘅群組」(圖 36)


我莫明其妙,我 quote 的是自己原話而已。

而我提議私訊,也只是無謂再在群組扯淡而已,不是因保密關係。


可以在細群講,又為何不能在大群講?而貼出的只是他電話號 (這訊息本已在大群內),和我回他帖子時引述開頭幾句「有人移民因為已試圖改變但不成功,且已付沉重代價,有人去另一地方覺得有利支援及倡導,亦有些人走…」


這有甚麼問題?

我亦向他私訊解釋,他是否接受我就不知了。


***


九、結語


今年為香港運勢求得的車公靈籤,「媚奧不如去媚灶」,有些人以為是叫人實實際際不應好高騖遠。又有人解釋「奧神」是中央大仙,「灶神」是說封食肆不妥。亦有解作既然是現代人民為先,「奧神」是人民,「灶神」是京官,你媚灶是只顧俸祿,為個人小利益失卻公眾大利益。


惟獨趙善軒趙博講得中方向。此本出自《論語·八佾》,衛國的王孫賈暗示孔子,與其你希望打動君主,不如投靠我更實際。孔子就不點破,仍然是回答他關於求神的幌子,說「獲罪於天,不可禱也」。


現今香港的情況,說他應關注香港這家的根本,這只能算對一半。香港已徹底淪為傀儡政府。連黨媒說句,砸了錢弄出來的緊急警報系統都沒用,第二日就全港響了一遍「狼來了」。


車公還會叫你實心為民,還救根本嗎?太小看車元帥了。


其實他是向全港巿民作緊急警報:「不可禱也」。罪大惡極,早已水浸眼眉。


你說我犯了甚麼罪呢?不作為已是罪!你明知司機是失常的,卻害怕沒加阻止,本來一整車乘客合力一定能制服他。大家選擇不作為,然後全車撞入冰湖,又有甚好埋怨?


「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善意鋪成。」

日後倘若遇到危難,請記得你們早已被提醒。「趙括為帥之日,妾身已不視為生人矣。」


至於我,「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家政者,Home Economics 也。經濟 Economics 者,經世濟民之學也。我將烹飪之法、治亂興衰之道,都悉數傳授世人,可無憾矣。


蒸燉燜煮,唔係咁易!

蠔油唔夠,要煮食,未夠喉

搖來搖去,就兩滴,無得走!

惟求燜煮欠豉油,下芡都不夠!

要落味精心傷透!


~ 全篇完

~ 謹以此文悼念前《頭條新聞》監製施永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