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社會文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社會文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8月 08, 2024

求其講兩句種族歧視和衝突

呢度我只用我相當有限的經驗去講,是很主觀的。如果你係好似楊紫瓊《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台譯《媽的多重宇宙》) 咁開洗衣舖,受盡洋人白眼,那我可不是否定你的經驗。

回想起1990年代初期,我到澳洲旅行,到遊客區店舖,店員見到我係猛講日文的,她以為我是日本人。

然後記得有次搭巴士,約莫聽見有個鬼婆和男性友伴嘀咕着 "You don't belong here", 我心諗唔係咁排外啩??我唔肯定有無聽錯,亦唔肯定佢係咪講緊我。

而到了近乎2000年代初期我兩公婆到新西蘭旅行,因為唔熟行情,買咗隻老人家專用嘅 Newmann's Coach 行程,後來我上網格價覺得係貴得驚人,問當地親友也不在行。結果自己撲去背包客旅館問人,遇着個櫃檯後生仔,居然係好着緊幫我問人。

我嗰陣聽覺未出問題,但口語英文好一般,不過都聽見佢電話問人,話條友㗎長途車收佢咁多咁多,佢語氣係好肉緊嗰種。

雖然佢唔幫得上忙,但我表示很感謝他。

後來我面對面問 Newmann's 嘅客服,嗰位女士用十分自豪嘅態度話 "我哋係 Newmann's", 唔係雞記鴨記,收得咁貴價錢係好合理。

事實上,搭完又覺真係好舒服,完全係搭郵輪唔急趕嗰隻,畀你沿途觀賞風景,咁啱晒我哋唔太好動嗰啲,特別係老婆全無冒險精神,只中意嘆世界。

後來我哋上雪山小屋住一晚,第二日在山上小徑散步,遇到有鬼婆遊客打招呼, 咁我講完 Good morning 就怱怱走過,不過都聽見佢同朋友講,「佢哋只係會講早晨」。唉!我英文麻麻地,再加上,就算平時同陌生人寒喧其實我都唔多在行。

但我相信佢哋係好意嘅,甚至好大程度想了解中國人,同我哋多啲交流。這在前一晚有壯年鬼佬過嚟借開瓶器時,言談間我都覺如此。

還記得係參加本地團,因我哋都無乜同佢哋閒聊,但作為車上僅有華人,少不免引起其他人談興。有對上年紀的西人夫婦同行,先生那位跟人說起他也到過中國,但他覺得中國雖然現在發展起來,但人口太多,年輕人就業會是問題,耕地面積又細,不似美國農業能用機器提高效率。

最後講講親友經驗。他們因為眼見當年國企大規模下崗,加上遊戲規則劇變,預料基層唔會好過,雖然那時仍未流行割韮菜之類講法。他們都毅然謀求出國,先到新西蘭,後來落腳澳洲。

他們英語不算好,但係出賣勞力拼搏,就由替人做清潔去到自營清潔公司。他們做事不計較,看見同事鬼婆大大隻,郁動起來身水身汗,他們都不介意走多步。西人也十分感慰,都對他們很好。

在單純接近傳統價值觀,又着重公平合理的社會,你行楊繼盛那套「同行勿走好路」,又或吳楚帆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係行得通㗎。

以上經驗,未必能直接應對或解決當今世界的種族或衝突問題,但我覺得也不妨當是一服清涼劑,蓋愚見認為,若不回到基本人性共同建立普世價值的話,世界將會紛亂不止,永無寧日。
+++

星期五, 4月 14, 2023

族內歧視(2)- 唔好嫌我笑得大聲

//公民教育委員會製作了兩輯推廣「尊重與包容」價值觀的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分別名為「包容心聲篇」及「聲音篇」。「包容心聲篇」已於2013年3月23日起在電視及電台播出。另一輯名為「聲音篇」的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則向市民推廣「尊重不同價值包容不同聲音」的訊息。「聲音篇」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會於2013年4月15日起播出,…

公民教育委員會籌辦「尊重與包容」推廣運動,以鼓勵各人尊重社會內不同文化及背景人士,樂意聽取別人的觀點,從而促進社會融和。…// [1]


乍看之下,這和2005年時的推廣目標差不多,但用字上就少了「公民個人修養」、「對事不對人」、「求同存異」、「以理服人」等等。


我們同樣看看這兩套30秒短片

1)包容心聲篇

尊重不同價值 包容不同觀點

https://youtu.be/npLTpx16Pw0


男子:尊重?很簡單,就是互諒互讓

印度女孩:大家想法不同,但互相包容

搖滾女子:衣着前衛點,也沒有問題

公公:麻煩你,年青人也不介意我老態龍鍾

太太:    最好真的了解我

女旁白:希望別人尊重與包容你?很簡單,由自己做起吧!

婆婆:不要嫌棄我笑得太大聲


起首男的點題有種斷言感覺,它不打算營造「實況」,也不偏向說理,而是帶出一種訊息:尊重就是「彈手指」般簡單容易的事。


印度女子的造型是想指出不同族裔的人想法不同,但其實平機會也有條講多元文化共處的影片,這似乎是兩者有重複。後面我會提到平機會的短片。


為何不同族裔就覺得是「想法不同」?土生土長新一代的少數族裔,他們在本地學校讀書,講流利廣東話,對自己身處社區的熟悉和熱愛不比華裔為差。


譬如巴裔男孩會告訴你,小時候在灣仔愛群道清真寺附近那公園和夥伴們打板球,意外打爛泊在附近的電單車倒後鏡,然後大夥兒夾些零錢用紙包好,再連同一張道歉便箋攝在車上。


又譬如另一住深水埗的巴裔女孩會告訴你,小時候坐校車,司機會䁥稱她「拜神妹」,她致電司機家告知改行程,司機家人會代她轉告,「拜神妹今日拜神」。她也會告訴你尼泊爾店和巴基斯坦店的分別:尼泊爾人不吃牛肉,而你可見店面有炸甜麵包圈。信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人則不吃豬肉。


所以其實反而是華裔港人未有更多了解其他族群有趣一面。


「搖滾女子」這節大概是想突出「前衛」,又或者如大陸官方媒體早前形容《媽的多重宇宙》裡面的洗衣店華人第二代,形容她「作風西化」(暗喻同性戀),但觀乎「搖滾女子」的衣著真的一點也不前衛。


不管「印度女孩」、「搖滾女子」、「公公」造型,其實全部都有「隱患」。最危險的地方就是 learn by example 好容易令人誤以為「阿媽係女人,所以女人都係阿媽」,變成滑坡謬誤,以為「想法不同、互相包容」就是和印度人保持禮貌、「衣著前衛」就是釘釘珠片的牛仔 look, 「老態龍鍾」就是行得慢少少……得罪啲講真係未見過大蛇疴尿。


嗰啲嚟香港扮傷殘、扮和尚行乞係咪又無問題?旺角街頭「賣身葬父」呢?小巷佈滿站街女也還罷了,卻有「雌雄大盜」劫掠嫖客,甚至今日(2023年4月4日)出現罕見的「攬住阿伯揸下體劫金鏈」[2],請問點樣包容?


能否包容要視乎問題的嚴重性,也視乎當事人的態度。


好似「容姨」咁可愛當然無嘢[3],佢又用到「嫌棄」這自謙之辭,同時又有一種爽朗、心直口快的親切感。而當然也視乎社會氣氛會否令人太煩躁窒息,以至「容不下」。


早陣子有講普通話的媽媽們在地鐵內要求別人「讓」關愛座「給小孩坐」,因而引發罵戰,也不期然有人疑心這些是大陸人,雖則她們也說自己是台灣人了,但這種先入為主的觀感不正好突出了中港矛盾?


而大陸也有網紅們來港製造話題,故意看看「用普通話會否受歧視」。在網上也不乏大陸人吐嘈:「你們茶餐廳幹嘛要搭枱?」、「整日價排隊,太煩」。


2)聲音篇

尊重不同價值,包容不同聲音

https://youtu.be/yZffMXNvNCg


「聲音,有些會觸動心弦。我聽到生命力、城市的脈搏,也有我不喜歡的噪音。

放開懷抱,細意品味、聆聽,你,可能有新的體會。」


男生在城巿晃蕩,去收錄不同的聲音。

有嬰兒在哭,有師傅在修理鐘錶,嗒嗒作響,有電車在叮叮駛過。然後見到小貓咪、在叫嚷或是吵鬧著的檔販、地盤開工在聒噪煩人、一對男女在街頭吵鬧。最後影向海濱,男生與朋友們聚頭,給一個女生戴上耳筒。


這片見到日常都巿生活的生動和活力。它隱藏的訊息是萬物有情,只要你用心傾聽,甚至抽離一些,以旁觀、品味的角度去看這些日常不過的聲音,也可發掘妙趣。甚至乎聒噪、討厭的聲音也是整個可愛城市的一部分。


這篇驟眼看來比「包容心聲篇」更有深度,它表現為容納多元文化。甚至你說裡頭有著莊子「齊物論」都不為過,但其實這正是最危險的潛移默化:它叫你抽離嘛,就是 neutral point of view, 保持中立。


上一篇《族內歧視(1)》內文提到葉蔭聰的評論。他引用齊澤克(Slavoj Zizek)「除咖啡因 (de-caffeinated) 的世界」之說:


//他說,任何人的信念、立場及價值,其實都具有激情與動力,互相碰撞雖不必你死我亡,但造成各種文化震盪與衝突其實是無可避免,當代社會發展出一種逃避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及別人的所思所想,化成一種「觀點」,一種「見解」,或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別人便變成於己無關的他者(other),自己則自以為很理性與冷靜;所以,不同意見的人最好不要太有激情,支持民主也好,支持穩定也好,基督徒也好,回教徒也好,法輪功也好,只要不太激動,便可共享太平。// [4]


3)平機會的「種族共融」30秒宣傳片

https://youtu.be/Q198o3ub5gw


「無論彼此的膚色、語言怎樣不同,我們都可以融洽共處。《種族歧視條例》保障我們在教育、僱傭,以及享用貨品、設施、服務等範疇免受種族歧視」


有中東人讓座給孕婦,孕婦安坐後和鄰坐包頭巾南亞女子閒談,中非跨族裔結婚以港式婚禮接新娘,工作間華人和西人邊喝咖啡邊在加班努力,下課後華人女孩子向南亞男孩同學送上美勞小手工。


平機會這短片在2010年10月發佈,其中這些畫面能表達不同族群間如何身體力行去促進好感,繼而生出良性活動、加深了解。


奇怪的是公民教育委員會的短片卻不循此方向構思。


其實公民教育委員會可併入平機會作推廣就可以了。但反而平機會的短片「點到即止」,怱忙交待「種族歧視條例」的效力就收場了。


*

交代一下時間背景,兩條公民教育短片發佈在2013年3、4月間,而2012年9月出現光復上水站行動,是一系列光復行動的開始。


2013年5月梁振英粗暴對待學生示威者[5],到8月時出席天水圍論壇,更爆出黑社會護航事件。[6]


相關帖文


族內歧視(1) - 細數公民教育得失

https://curioushunter.blogspot.com/2023/03/1.html




1)「尊重與包容」推廣運動

https://www.cpce.gov.hk/main/tc/promo_act.html


2)紅磡兩女子操普通話兜搭 89歲老翁被「攬住揸下體」搶金頸鏈(更新) 2023年4月4日 am730

https://hk.news.yahoo.com/%E7%B4%85%E7%A3%A1%E8%80%81%E7%BF%81%E8%A2%AB%E6%90%B6%E9%87%91%E9%A0%B8%E9%8F%88-%E5%85%A9%E5%A5%B3%E8%B3%8A%E9%80%83%E5%8E%BB-023708441.html


3)飾演「婆婆」的譚倩紅,當年以劇集《真情》(1995-1999)內「容姨」一角為人所熟悉


「請問尼個是否陳倩紅女士 於2013年公民教育廣告演出,由於家父十分喜歡陳倩紅女士演出,又怕認錯她本人,希望可以求証」

https://www.uwants.com/redirect.php?tid=19770663&goto=newpost


4)誰的包容與尊重?———歪讀公民教育委員會「社會共融」短片 2005-08-08 葉蔭聰

https://www.inmediahk.net/%E8%AA%B0%E7%9A%84%E5%8C%85%E5%AE%B9%E8%88%87%E5%B0%8A%E9%87%8D%EF%BC%9F%E2%80%94%E2%80%94%E2%80%94%E6%AD%AA%E8%AE%80%E5%85%AC%E6%B0%91%E6%95%99%E8%82%B2%E5%A7%94%E5%93%A1%E6%9C%83%E3%80%8C%E7%A4%BE%E6%9C%83%E5%85%B1%E8%9E%8D%E3%80%8D%E7%9F%AD%E7%89%87


5)古德明: 公民教育 「包容」至上? 2013年5月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2592.html?m=1


//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最近不斷宣傳「尊重不同價值,包容不同聲音」:現代漢語所謂「價值」,是英文value的化身,等於中文「是非觀」或「原則」;至於所謂「包容」,當然也不是中文。


中文「包容」一詞,首先應見於統治者教育,而不是公民教育。…至於百姓,却不必「包容」統治者。……


現代漢語「包容」的含義,却和傳統中文相反。例如香港百姓籌劃「佔領中環」行動,以爭取真正普選,中共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竟然怒斥他們不懂包容:「佔領中環方案,即使有一萬人簽名支持,假如不考慮其他人意見,等於少數人的獨裁。」

……

另一方面,統治者對民眾却是睚眦必報。根據現代漢語說法,這不是不包容,而是「維護社會安寧」。五月十六日,梁振英往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出席明愛六十週年國際會議,二十多個學生到場請願,氣氛和平;梁振英却一不接請願信,二懶得聽他們說話,左右一擁上前,就向學生動武,或用脚踢,或用手推;或施展金剛鐵腕,直叉學生脖子;或張開男兒鋼臂,環抱女學生兩隻乳房。這樣的事,今天已是司空見慣。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教我們必須懂得尊重包容。


但我受的是儒家教育。我記得孔子見權貴橫行,會憤然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新進元朗「教父」蒲頭 湯財文庫 2014年1月

https://realblog7.rssing.com/chan-6795958/all_p90.html

 

//梁振英到天水圍出席地區論壇,一班14K和新義安江湖大哥紛紛蒲頭護駕,並在場指揮他們的馬仔幫政府「維持秩序」,泛民支持者遭到圍毆,事後警方雖然拘捕了九名涉嫌打傷泛民支持者的大漢,但在場的江湖大佬及政界人士至今一直沒事。當日在場的立法會議員梁志祥,被指是吹雞的始作俑者,他雖然極力否認,但「黑色梁粉」一詞迅即爆紅,梁振英與黑道關係也變得撲朔迷離。梁振英未上任特首前,已被爆出涉嫌為拉選票而與黑道人士安排「江湖飯局」,至他上任特首後,黑道及元朗鄉紳亦一直盛傳幾位江湖大哥,四處吹噓透過立法會議員關係,與梁振英搭通「天地線」,並藉此在元朗區各項土地發展上獲利。

……

梁志祥及曾樹和可謂一對「孖寶兄弟」,自發生八月天水圍論壇外的打架事件,高佬和面對電視鏡頭,仍爆粗兼指使手下「維持秩序」,輿論為之嘩然。梁志祥事後就一直否認有「吹雞」,只承認有致電着高佬和出席論壇。但當晚宴會時,兩人卻在席間細細聲「雞啄唔斷」,顯然關係十分熟絡。……


有份出席當晚飲宴的一名鄉紳阿蒙表示,元朗現正值新舊勢力交替的敏感時期,因梁志祥自上年入了立法會後,元朗的各方勢力隨即起了微妙變化,「八月梁振英落區,去天水圍搞論壇,成班江湖大哥蒲晒頭,班大哥响場外做到好似現場指揮咁,叫班僆仔當住鏡頭都爭先恐後打人,驚死你唔知佢哋係黑社會咁,成個元朗都嘩然。」他指出,這次事件可謂「大賣廣告」,鄉民都覺得,這班江湖大哥和梁志祥,甚至梁振英都是同一條陣線。阿蒙語帶雙關,道出黑色梁粉當日大晒馬,其實就是出來演一台戲給元朗鄉紳睇,就是他們講黑有黑,講白有白,不但有政界高層人士撐腰,除可直達特首外,連遠至北京中央也可搭通天地線,打完人警方也無計可施,「最搞笑係當日警方都理唔到,事後拉咗九個魚毛蝦蟹交差算數,之後班大哥仲可以行出嚟也文也武,完全未受牽連,呢場戲可謂演出成功,起碼有鄉紳看在眼裡覺得呢班人有料到,有實力。」//


+++

星期日, 3月 26, 2023

族內歧視(1) - 細數公民教育得失

平機會擬修例禁港人內地人互歧視 朱敏健:已交建議正進入最後階段

https://today.line.me/hk/v2/article/BEPPNB6

//平機會兩年前透露計劃修訂《種族歧視條例》禁止「族內歧視」,包括禁止港人歧視內地人,亦禁止內地人歧視香港人。平機會主席朱敏健稱,相關建議修例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

朱敏健今日(19日)表示,自前年向政府提交修例建議後,政府目前仍在研究法例的定義、管制範圍及影響,尚未有進一步定論。他並稱,政府和平機會都有與個別立法會議員,進行非正式溝通聽取意見,料立法工作不會有問題。//

其實咁係分裂國家…你等於認同大陸同香港係兩族群, two peoples.

如果真係有所謂「族內歧視」,係要大家慢慢了解、協調,以求逐漸消弭誤解、互相適應。

好像國府遷台初期,本省人、外省人涇渭分明,而本省人也可再細分為國軍家眷、遷台平民,甚至臨時拉伕,給莫明其妙抓了去的大陸人!

本省人也有再分,到底是原住民 (番仔),還是由明清、民國時期陸續移居台灣的大陸人(如閩、浙兩省)。

就算中國大陸都內部歧視嚴重,北京歧視上海、上海歧視廣東、廣東歧視湖南、……

而在香港,除了有新移民與本地人的爭執,也有在政治立場上的藍絲與黃絲之爭,而一些五六十年代以降的對北方人和非華裔的歧視,仍殘存在「撈鬆」、「鬼佬」、「阿叉」這些日常用語,但歧視意識早已淡化。現在老外還會不以為忤,覺得「鬼佬」這詞有地道特色、很有趣。

//窗外太陽漸低,我忽發奇想問:「若宋老先生尚在,他是黃絲帶抑或藍絲帶?」他只微微一笑,便走到書架抽出《宋淇傳奇》,翻開某章。原來宋老先生自滬來港,對文化衝突深有體會,他一輩子說不好粵語,搭的士總是雞同鴨講。六一年編喜劇《南北和》,諷刺香港南北人的偏見,沒有激起公憤,反而大收旺場。

「爸爸就是用幽默化解南北衝突,」他慢慢解釋,「但現在不行了。我們是新移民,不就是蝗蟲嗎?」我笑:「不,當年你們住北角八千尺洋房,是土豪不是蝗蟲。」──那麼宋老先生到底是黃抑或藍啊?「你又認為我是黃抑或藍呢?」他一派悠然地說。我參不出什麼禪門機鋒,只覺得這好像表示那是not even wrong的提問。

回家後,我倒認真檢出那本《前言與後語》來,有一篇〈同情與寬容〉,反復強調欣賞文學要多讀多想,切忌武斷或排斥異己,這樣才能開拓美學感性。末段卻柳暗花明,竟引用《談民主生活方式》的話:「民主不只是一種政府的形式,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作者接着說:「一點也不錯,就讓我們從文學中做起。」我讀來不由得一陣悵觸。今天還有人會說「多讀多想是民主生活方式」這樣素樸而清真的話嗎?從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入手改造社會,是百年前杜威、胡適那代人早已提倡的了,然而今天我們依舊前路茫茫。// [1]

故此,「化於無形」才是王道,而公民教育委員會也有出過力的,但收效甚微。

看看2005年的推廣:

//香港是個多元化社會,要達致和諧共融,加強不同背景、不同界別、持不同信念或立場人士的相互溝通和合作至為重要。

     委員會希望透過宣揚「公民個人修養」,推廣人與人間互相尊重及互相包容的態度和精神,藉以建立和諧共融的公民社會。

     公民修養的元素,包括以「理」服人、對事不對人、求同存異、尊重不同意見,以及相互了解和溝通。

     委員會共製作了兩齣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以不同手法,推廣建立和諧共融社會。宣傳短片和聲帶由5月23日開始,在各大中英文電視台和電台輪流播放。 

     由公民教育委員會及青年事務委員會聯合組成的「國民教育專責小組」公布,將加強「心繫家國」電視宣傳短片的內容;加進6輯長15秒的短片,向市民講解國歌的歷史背景、歌詞精神、歌曲精髓、法定地位及重要性等資料。// [2]

這兩輯短片與「心繫家國」系列同時推出,似乎將公民教育和愛國教育綑綁。

先看看兩套30秒短片:

1)社會共融 I

社會和諧,在乎尊重與包容

https://youtu.be/VM_9hO6KLk0

「人嘅相遇,係一種緣分。縱使你我嘅背景、信念、立場或喜好都唔同,但基於尊重、溝通同埋包容,我哋係可以和諧共處嘅。」

條「大橋」(即劇本綱要)係,喺公園忽然落大雨,於是玩船仔嘅後生、捉棋阿伯、買餸師奶、西裝友、小朋友、牧師、僧人、清潔工、學生哥、學生妹,就齊齊喺涼亭避雨。

牧師有遮,遮埋僧人。學生妹會畀紙巾給急住走嘅男人遮一下,師奶抹水之餘,也給西裝友遞上紙巾。

其實就係講獅子山下同舟共濟精神。

2)社會共融 II

互相尊重,和諧共融

https://youtu.be/-3DDOBlFiEE

「每個人都有自己嘅價值觀同睇法。但係過份執著自己嘅見解,就可能引起紛爭。如果我哋對事不對人,嘗試喺人哋嘅角度去諗,尊重其他人嘅觀點,多啲了解同溝通,咁就容易和諧共處啦!互相尊重,和諧共融」

這第二套短片說理成分較強,它符合了中國人「以和為貴」的傳統文化。

一把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士聲音帶出人人意見不同,若各人相持不下,就會引起紛爭。畫面則配合有綠衣人和白衣人在對峙,各人手持直尺、角尺、三角尺和圓規,並以「自己把尺」去「量度」他人,然後又拿著尺子互相擋格,但不暴力。神情雖不致敵視、但嚴肅無笑容,眼視帶著懷疑。

當轉變為「對事不對人,從人哋角度去諗」,就出現各人交換對方的尺,「尊重其他人觀點」時,就見兩男都同樣拿三角尺,然後女子拿著圓規和三角尺並排看,看看吓就生出微笑,「多了解,多溝通」時,就男女一起拿著一把大型的組合尺,同時包含圓規和三角尺,友善歡笑。

最後遠鏡是這十來人分成數撮在互動。

問題是「引起紛爭」真有這樣可怕嗎?幸好它不是叫你不作聲,而是叫你從別人角度出發,put yourself in someone 's shoes. 問題是多些了解和溝通後,你可能更為不同意對方觀點呢?

整條片其實暗示一切都是觀點與角度,並無是非對錯。只要你不帶有色眼鏡,或者一起帶同一副有色眼鏡,又或者將觀點炒埋一碟,瀨尿蝦和牛丸夾埋造瀨尿牛丸,「牌品好,自然運氣好」,世界果真如此理想?

是時葉蔭聰在獨媒發文批評:

//…換言之,原來是人民要求強權及特權包容異見,但不知不覺變成,人民要包容有權有勢者,不要挑起紛爭。

…我們日常談話時,當說到「尊重」時,我們其實是想結束溝通,或不想了解對方…你不想糾纏下去,…然後當然是各行各路…

…大談尊重包容,由老董及一眾特權階級觸動起的民氣與激情,被化約成「過分執著」與「對人不對事」的噪音,多元民主聲音變成和諧共融的新秩序…// [3]

這是在2005年5月23日首播,即七一遊行兩年後,董建華突然落台之前,而剛推出了「心繫家國」系列宣傳短片。到6月21日,已經是曾蔭權當特首了。

如果這仍是「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階段,則到了梁振英主政時期,就越見「畫公仔畫出腸」了。

相關帖文

族內歧視(2)- 唔好嫌我笑得大聲

https://curioushunter.blogspot.com/2023/04/2.html


1) 20141110-馮睎乾:宋家父子看「雨傘運動」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4/11/20141110_96.html?m=1

2) 「社會共融」宣傳片推廣包容信息 2005年5月18日    

https://www.news.gov.hk/isd/ebulletin/tc/category/administration/050518/html/050518tc01003.htm

3)誰的包容與尊重?———歪讀公民教育委員會「社會共融」短片 2005-08-08 葉蔭聰

https://www.inmediahk.net/%E8%AA%B0%E7%9A%84%E5%8C%85%E5%AE%B9%E8%88%87%E5%B0%8A%E9%87%8D%EF%BC%9F%E2%80%94%E2%80%94%E2%80%94%E6%AD%AA%E8%AE%80%E5%85%AC%E6%B0%91%E6%95%99%E8%82%B2%E5%A7%94%E5%93%A1%E6%9C%83%E3%80%8C%E7%A4%BE%E6%9C%83%E5%85%B1%E8%9E%8D%E3%80%8D%E7%9F%AD%E7%89%87

//《心繫家國》短片曾惹起一陣風雨,加上解說及字幕後,好像被我們「包容」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妨歪讀一下公民教育委員會新一輯的宣傳短片(短片一與短片二),短片鼓吹「尊重」與「包容」,其實意指「縱使你我的背景、信念、立場或喜好不同」,各位香港同胞,請「包容」一下我們委員會繼續宣揚愛國教育吧!

經歷反對23條及爭取普選事件,以及七一遊行的社會總動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叫人避免紛爭,其政治意圖明眼人都心知肚明,它指桑罵槐,短片中搬出一位佛教僧人與教會牧師並肩而行,雖然不倫不類,卻也成功偷用了「包容」這個當代關鍵詞。

「包容」似成為普世真理,但它作為自由主義的概念,在戰後西方國家其實也受過不少人挑戰,這裏試舉兩位人兄,看看他對香港有什麼啟示。

…他 (指已故學者馬庫色,Herbert Marcuse) 批評美國這種自命自由的社會,表面包容一切,其實是「壓抑性包容」(repressive tolerance)。

什麼是「壓抑性包容」?我這裏不用馬庫色的理論語言解釋,不妨用香港的現狀來說明:政府勉強可以包容你每年七一遊行人士,但你們也應包容那800人選特首,也應包容曾蔭權的管治班子,包容影響力強大的商人勢力,以及包容人大常委對07、08選舉的限制。換言之,原來是人民要求強權及特權包容異見,但不知不覺變成,人民要包容有權有勢者,不要挑起紛爭。

馬庫色在六七十年代追求一種具有解放意味的包容,對21世紀的香港,更是遙遠。

廣告短片鼓吹尊重、溝通與和諧,但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日常談話時,當說到「尊重」時,我們其實是想結束溝通,或不想了解對方,例如,你跟人吵架,最後你不想糾纏下去,你會說:「好了,我尊重你意見,你也最好尊重我的。」然後當然是各行各路,這跟政府官員說話一樣,他/她說「尊重」遊行人士的權利,但你根本不會知道他/她會如何「尊重」你。

齊澤克(Slavoj Zizek)…十分留意我們身邊慢慢出現的這種「你尊重我,我尊你」的文化,他稱之為去除咖啡因(de-caffeinated)的世界.

他說,任何人的信念、立場及價值,其實都具有激情與動力,互相碰撞雖不必你死我亡,但造成各種文化震盪與衝突其實是無可避免,當代社會發展出一種逃避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及別人的所思所想,化成一種「觀點」,一種「見解」,或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別人便變成於己無關的他者(other),自己則自以為很理性與冷靜;所以,不同意見的人最好不要太有激情,支持民主也好,支持穩定也好,基督徒也好,回教徒也好,法輪功也好,只要不太激動,便可共享太平。

齊澤克反對這種多元文化主義,鼓吹一種具有激情的鬥爭與結盟,勸自由派知識分子不要空想一個沒有衝突的世界,他的看法是否另一種烏托邦,我們可以再討論,但他對包容尊重的批判,卻值得我們深思。

……

今年七一遊行的民陣以彩虹旗示人,除了爭取普選及反官商勾結外,也強調尊重多元及權利,從這個角度去讀公民教育委員會的短片,可以看出政權如何借取對手「民陣」的措辭,大談尊重包容,由老董及一眾特權階級觸動起的民氣與激情,被化約成「過分執著」與「對人不對事」的噪音,多元民主聲音變成和諧共融的新秩序,遙遙呼應西九龍皇帝曾蔭權的新天下。//

+++

星期三, 8月 24, 2022

日光峽谷──不妥協的風骨

何平的《日光峽谷》在聲勢上似乎沾不到甜頭,皆因大漠刀客,寂寞寡婦等橋段像熟口熟面,加上大陸的製作,一向不被本地觀眾以至發行商看好,而且《炮打雙燈》(1994)在口碑上,皆比《雙旗鎮刀客》(1990)失色,故形成對何平的才能(才華?)有很大的保留。但以戲論戲,《日光峽谷》並沒有異軍突起,卻是何平在繼承草原刀客這主題上,有不可抹殺的成績。

《雙旗鎮刀客》之吸引,無疑是在啟迪刀客這類型上有很本土(中國西北部)的風格,而且在無辜椎子被迫拿起屠刀,村民冷漠地面對山雨欲來的屠城馬賊,營造出「血」的冼禮和螳臂擋車的恐懼等,是破格地回應了「六四」這特殊中國國情。

《日光峽谷》則以復仇者(張豐毅)在大漠等候仇家來臨,卻碰上寡婦紅柳(楊貴媚),還有尋死老者(谷峰)這過氣刀客為主線。「血」的印記於是有了更吊詭的象徵。張因遭仇家滅門而染上恐血症,見血便瘋狂地殺人,矢志復仇成了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谷峰更是在等候仇人到臨,以賠上自己性命來尋求心理上的解脫。

何平在處理這刀客的主題上,明顯地對「血債血償」有自我疏離的反省筆觸。災難性的受害者(滅門屠殺)變成心理上的受害者(見血便瘋狂地殺人),要靠寡婦的愛來紓解心結,巧妙地回應了《雙》片上述的兩層意義。若放在九五年國内作品來看,也是主動地回應了「六四」的後遺症。仇人成了夢魘,復仇無望而著重於自我療程。這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張在首次發瘋,拔刀亂殺人後,來了個民眾皆木訥的荒脊山巒的大遠鏡,對旁觀者的麻木仍是心有戚然,張雖然靠寡婦消除心債,但怎也無法與仇人之妻歡好,悄然而去。

何平此作試圖從寬恕和接納的角度來看歷史,故事結局卻流露了不妥協的風骨和原則。當然,他的技巧和企圖並不匹配。試圖在類型中主動説更多話時,便自暴其短,電影的節奏被拖垮,人物的照顧不周(黑子和瘋爺),皆使到感染力大打折扣。尤其在選角上,楊貴媚是個miscast,不在於她柔弱的本質(並非像鞏俐是欲念化身)和外型,而她根本演不到包容和治療的感性,是為了照顧中港台三地演員大聯合的妄想的犧牲品。

作者: 

登徒

刊物: 

1996香港電影回顧

Year: 

1996年

***

引自香港影評庫

原文連結

https://www.filmcritics.org.hk/film-review/node/2015/06/23/%E6%97%A5%E5%85%89%E5%B3%BD%E8%B0%B7%E2%94%80%E2%94%80%E4%B8%8D%E5%A6%A5%E5%8D%94%E7%9A%84%E9%A2%A8%E9%AA%A8

星期二, 8月 16, 2022

趙恩來:一個街市「被空置」的前世今生

2017-08-18

文︰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

業主丢空舖位、圍封通道裝修、拒開冷氣設備,這都是商場常見逼遷手法,務求令到店舖租戶無法經營,主動放棄租用舖位。別以為這些逼遷手法只在舊區重建、領展出售商場才出現,事實上食環署也會使出這類骯髒手段!

早前,食環署美其名「善用空置攤檔」,出租仍在經營中的荃景圍街市予電影製作公司搭景拍戲(*),但是拍攝期間不僅有大量器材、演員、工作人員等,阻塞街市通道,顧客不得其門而入,就連街市內唯一樓梯也被佈景圍封,居民需繞道街市附近斜路上落,街市檔主無法正常營業,苦不堪言!

荃景圍街市1990年5月2日開幕,當年政府因要安置荃灣區內路邊小販,委託荃威花園發展商「合和實業」興建市政街市,方便荃景圍附近居民購買日常所需,不假外求。街市開業之初,丁財兩旺,更有專線小巴開辦接載顧客前來購物,豬肉檔主梁先生憶述:「當時哪有人落楊屋道買餸?都來這裡!」

可惜,政府當年興建荃景圍街市,攤檔數目是取決於遷置小販需要,而非社區實際需求。假如參考當年《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規劃標準訂明每55至65戶家庭設有一個公眾街市檔位,或每1萬人設有約40至45個檔位。若以毗鄰荃威花園規劃人口約1萬來計劃,荃景圍街市有40至52個檔位便足夠,但實際上卻有241個檔位,確實遠較規劃署的標準多出一大截!

荃景圍街市當年遷置的檔販,本已是年長的路邊小販,加上2003年沙士疫情衝擊,經濟不景生意難做,不少檔主決定退休,攤檔結業交出檔位,街市出租情況每況愈下。

根據食環署提交荃景圍街市實際經營數據,2003年有131檔(出租率54%),2008年有123檔(出租率51%),均是大幅高於規劃標準。

食環署早年為要「做靚盤數」,好向公眾交代,竟把全港多個出租率偏低的公眾街市(包括荃景圍街市)劃作「準備進行攤檔整合或改善工程」,不再招標出租空置攤檔,亦會排除計算整體公眾街市出租率。結果,食環署向立法會提交的報告中,大家會發現公眾街市整體出租率逾九成,卻年年出現巨額經營虧損這樣如此荒謬窘境!

然而,荃景圍街市「準備進行攤檔整合」的計劃,一等便等了超過8年。翻查食環署資料文件,荃景圍街市對上一次公開招標空置檔位已是2009年的事!由此可見,荃景圍街市如今境況,與當年規劃不當、食環署政績考量,不無關係!

時至今日,不少人可能還在質疑出租率低,是由於荃景圍街市位置偏僻、人口老化所致。事實上,當我們嘗試翻查人口普查報告,荃威花園65歲以上長者佔13.4%,與全港長者比例(13.6%)相約。再者,長者居民較多行動不便,更加不願山長水遠、動輒半句鐘乘車往返荃灣市中心買餸購物。

與此同時,食環署管理僵化,不斷扼殺小檔主的生存空間。荃景圍街市燒味檔主眼見生意難做,曾經有意售賣燒味飯,幫補生計,但食環署回覆表示,租約訂明只准賣燒味,飯盒等熟食須在熟食檔售賣,結果居民到街市對面的超市購買燒味飯盒,不久街市內唯一的燒味檔也告結業。又有售賣有機蔬菜的檔主,食環署不讓其售賣乾貨,理由是乾貨必須在不同區域擺賣,但荃景圍街市是不會出租空置攤檔。故此,荃景圍街市門庭冷清,根本是食環署一手造成!

眼見生意一落千丈,街市檔戶選擇團結自救,可惜也敵不過食環署的官僚!荃景圍街市早於2004年開始討論重整活化計劃,主張把不同樓層攤檔遷至地下,騰空其餘兩層用作其他社區服務用途。經過8年拉鋸爭論,街市檔主、居民組織雖已達成共識,但食環署最終拒絕協助搬遷檔戶重新安裝鐵閘、水錶,活化計劃亦告吹。

翻查食環署資料,荃景圍街市管理諮詢委員會2012年6月開會通過擱置重整方案,當時參與決定的委員只有兩位隱形建制議員(包括林婉濱、黃偉傑)。得到當區議員支持,食環署便可理直氣壯,繼續丢空街市檔位,用時間逼使現有檔戶離開!

時至今日,荃景圍街市出租率由2008年的 51%,銳減至不足兩成。食環署更借政府顧問報告之名,決定永久關閉荃景圍街市。

根據食環署2017年4月向荃灣區議會提交的文件,聲稱顧問報告指「荃景圍街市出租率偏低是由於區內人口變化、街市位置不理想及交通不便、區內有多個街市及很多售賣同類貨品的零售店舖,對街市造成強烈競爭」。

不過,該顧問報告從未研究過荃景圍街市出租率偏低原因,且說「政府應檢視出租率低的公眾街市,例如荃景圍街市及筲箕灣街市等,評估問題的成因,以了解是因為區內街市設施供過於求、街舖競爭激烈、位置不便,還是區內發展變遷導致消費群轉變」。這樣看來,食環署確實有「講大話」之嫌,為要關閉荃景圍街市,胡亂堆砌數據!

荃景圍街市將於2018年3月1日正式關閉,檔主能夠自主決定的,只有是否接受食環署兩萬多元賠償,離開養活過無數家庭、滿載回憶的街市。當我們義正詞嚴斥責食環署堅拒招標逼死街市,我們不能忘卻地區議會早已淪陷,保皇政黨橫行無忌,不時會於關鍵時刻表態,出賣居民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www.inmediahk.net/%E6%94%BF%E7%B6%93/%E8%B6%99%E6%81%A9%E4%BE%86%EF%BC%9A%E4%B8%80%E5%80%8B%E8%A1%97%E5%B8%82%E3%80%8C%E8%A2%AB%E7%A9%BA%E7%BD%AE%E3%80%8D%E7%9A%84%E5%89%8D%E4%B8%96%E4%BB%8A%E7%94%9F

***

* 按:根據維基百科,《智齒》籌備5年,在2017年開機,拍攝3個月。

星期日文學‧《智齒》:從雷米小說到鄭保瑞電影

//鄭保瑞相當用心思的影像處理,呈現出冷酷異域的香港,其中有觀塘舊區、土瓜灣美景樓的後巷,以及由荃景圍街市改裝而成的警局等等,處處都見美術指導麥國強、王慧茵的能耐。//

https://m.mingpao.com/ldy/cultureleisure/culture/20220724/1658600006357/%E6%98%9F%E6%9C%9F%E6%97%A5%E6%96%87%E5%AD%B8-%E3%80%8A%E6%99%BA%E9%BD%92%E3%80%8B-%E5%BE%9E%E9%9B%B7%E7%B1%B3%E5%B0%8F%E8%AA%AA%E5%88%B0%E9%84%AD%E4%BF%9D%E7%91%9E%E9%9B%BB%E5%BD%B1

星期六, 7月 30, 2022

【每當變硬時】幫女優捽乳 為夜總會宣傳 奇女子見盡港色情業演變 (蘋果日報)

摘要:

勿為自己設限 王火火評港女太保守:慌死人哋強姦你


王火火之前替別人拍攝AV,一九九五年廿七歲去法國讀書,成為藝術家,從這裡開始她做主角。 


「在法國行行吓街都會有男仔截停你,一齊去飲嘢,一齊去食飯,完全唔識,我唔係話我即刻同佢跳上床,很多時衝擊了我的傳統概念,當時我已經廿八歲,會有個十七歲男仔好鍾意我。就算到我四十七、八歲的時候,都有廿四歲男仔追我。」

 

法國生活多姿彩,包括床上床下,「在我來講沒有這些分野,生活與性生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本與初戀男友同赴法蘭西,衰佬見異思遷走佬,老娘報仇咁報,同時跟兩三個男朋友來往,見蕉拆蕉(鹹片名)。 


老娘教落,亞洲女性之中香港女子最保守,「在法國讀書以外我有很多奇遇,即是艷遇,adventure,這是大學生生活一部分。我不是要鼓吹什麼,事實上我在大學宿舍和隔籬房的人執一劑,事後大家都是朋友,沒有事,不會執過一劑你要娶我,或者我要嫁給他。」 


香港女子也最多計算,「譬如在cafe隔籬有個人同你傾兩句已經黑起塊面,慌死即刻在cafe強姦你,我話光天化日佢對你做得乜嘢?她們損失好多人生樂趣,這是我多年讀書的體驗。」 


碩士最後一年相約教授搞項目,自己當裸體模特兒讓他繪畫,而她也反過來畫對方打量她的雙眼──法國藝術你識條鐵咩──未料教授害羞爽約,她跑出教室,走廊只有一個男人,二話不說抓他進來,自己脫個精光,說:「你畫我吧!」 


臨別法國,在散水派對看見那男孩在洗碗,王火火暗忖:「咦,洗碗喎,幾好喎!我的大學生活真的很多男朋友,還有十日,我砌足你十日就走,結果真係砌咗佢十日。」原本打算危情十日漁翁撒網,結果洗碗男獨家試唱。「別人嚮往韓劇的point我做晒,半夜巴黎鐵塔下跳舞到天光,塞納河畔擁吻,第十日哭着上飛機,諗住今世唔見。」 


其後當上中國某間國立美術學院系主任,從自由的法國來到中國官僚系統,學校嚴密監控老師,而且利益輸送問題嚴重,有同事受人身傷害,她教了兩個學期便不辭而別,「以前拍色情片或者廣告公司的同事,比起中國學術界簡單得多。」 


幾個法國舊愛老遠跑到中國找她重溫好夢,包括洗碗男,漸而在他身上找到家人的感覺,二○○七年結婚。對方來自法國望族,近親是駐越南總領事,經濟學教授,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家姑則是控制狂,跟媳婦說:「我個仔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會跟你去中國,你離開他吧!」「我們的房產未寫他名,你離婚不會得到任何東西!」 


丈夫少爺出身,不懂工作,婚後王火火養家,奶奶又有話說:「你要我兒子工作,他怎樣追尋自己夢想?」法國家嫂婚後修心養性,丈夫卻愈見迷失,搞婚外情,終於一三年離異。 


婚前認識斯特拉斯堡一名人類學教授,據說是第一個徒步橫跨撒哈拉沙漠的人,在她失婚後再出現,每當變硬時,便知卜卜脆,她宣布重出江湖,「 他帶我去戈壁沙漠,在戈壁沙漠十多天砌到天昏地暗。」 


她說人生有太多可能性,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我想不到一個拍鹹片的人在中國做教授、系主任,當時不知道原來這份工作是做官。我在屋邨(葵盛)長大,九十年代拍鹹片的人做了法國少奶奶。根本我想不到我會拍鹹片,為什麼要設限?」 


撰文:陳勝藍 


***

全文:

【每當變硬時】幫女優捽乳 為夜總會宣傳 奇女子見盡港色情業演變 (蘋果日報)


2017年8月26日星期六


九十後、○○後或許看慣日本AV,卻未必知道九十年代初香港盛產鹹片。那年頭經濟蓬勃,男人有錢就身痕,社會有錢就open,色情事業大行其道,除了埋身肉搏,老式電影院也播放鹹片,包括本土派製作。 


一旦身體解放,思想也一樣,創意澎湃,想得出鹹片名《借叔一簫》、《G觸者頻亦樂》、《芥蘭強狂插菠菜蓮》、《大濫交嘢公園》。膽子也跟隨身體解放,梁文道說法國大革命期間人民讀的是色情小說,所以當時行為特別大膽。 


王火火是香江奇女子,當年在AV片場做幕後人員,男優找她抹汗,女優靠她捽硬乳頭。之後她轉投廣告業,宣傳豪華日式夜總會,見證香港紙醉金迷的一頁。每當變硬時(鹹片名),便知人生揭開新一頁,其後到法國讀書,成為藝術家。 


大國崛起,從此不一樣,兩年前封殺《武則天》女角的事業線,確保政權的事業線平平安安,香港也收緊下體取悅老爺,失去創意,丟了膽子。昔年百花齊放,左中右勢力並列共存,今日變成單聲道,當游蕙禎一句扑嘢無地方你也接受不到,抗爭不會有希望。 


九十年代初是卡拉OK輝煌年代,當時王火火在某大製作公司上班,寶麗金等唱片公司都是客戶,張學友《吻別》、《相思風雨中》的MTV她有份炮製。名為助理美術總監,實為跑腿,拍攝黎明《相逢在雨中》的木屋就是她找師傅搭建。 


她也跟劉小慧、湯寶如、黎瑞恩合作過,以及大家未必知道出過唱片的劉嘉玲、溫碧霞。王火火憶述,某導演拍攝教育電視出身,處理MTV不熟手,被溫碧霞訓斥:「除絲襪不是這樣拍的!」 


同一家公司,同一批人手,日間拍完《相思風雨中》,晚上拍《簫塞豐乳中》,她說:「日間拍攝MTV,立即夜晚就拍鹹戲, 兩、三晚拍完一套鹹戲,一個多小時菲林上油麻地戲院。」當時她的日與夜,就是香港的日與夜,光暗晦明並存。 


那時候不少明星演出色情電影,王火火有份製作的卻是山寨貨,女優都來自北方寒苦之地,「據我所知很多持雙程證,本身來香港做妓女,有大佬帶來,有背景的。」無證工作,故此必須夜間閉門拍攝。 


她負責選女角,要求對方脫光驗明正身,確保不是帶病上陣。 


「有些其實幾三尖八角,有些其實幾有病,身體有疤,見到她牙都爛了,或者看見她有吸毒的瘡,身體有損傷,唔得。」即使借位拍攝,嚴禁真做,「入唔入都好,有身體接觸,不想她傳染疾病給其他人。」 


由於女優來自北方,必須測試談吐,「起碼她們要能操廣東話,雖然鹹戲的對白不多, 起碼能夠呀呀呀, 以及看她們在鏡頭面前說話是不是自然。」譬如問:「平時喜歡做什麼?」對方答得天真:「我平時咪鍾意助愛(做愛)囉!」 


除了茶水阿姐,王火火是片場唯一女性,拍攝期間貼身照顧女優,帶她們去洗澡。 


「我的主要工作除了替她找底褲、衣服用來被人撕爛之外,還要噴凍水令她的乳頭變硬,又要撩撩撩,撩到她的乳頭變硬, 透過絲質衣服飛釘。」 


男優


土炮AV男優比女優更難求,多數拍膊頭捱義氣上陣,都是其貌不揚的中佬,王火火說:「他們解釋,拍給男人看的鹹戲一定要找這些,才能夠令人代入,一定是一個中年大叔,大肚腩,又有幾條女俾佢玩。」 


試過拍攝期間一名男優的反應堆起了變化,突然偃旗息鼓勒馬休戰,說:「對唔住,入咗。」都說女優有大佬相伴, 那名男優被人抓到後巷打了一頓,難怪沒人肯拍,王火火自言其實在拍笑片,「有時中年大叔砌完三百六十回合之後叫我替他們抹汗,我又唔肯抹,藉口說我不是做化妝的。」 


每套AV成本兩至三萬元,純利卻高達二十多萬,劇情大同小異,由三場肉搏戲組成。 


「總之鹹戲無論做什麼都被人砌,有一場沖沖吓涼,衝入嚟又砌一餐,上樓梯又砌一餐,無論做什麼女主角都被人砌,搭搭吓𨋢又砌一餐 。 當時我未有任何性經驗,就要在這個環境工作,我都覺得我夠大膽。」 


之後轉投一家廣告公司,負責宣傳集團旗下的夜總會,例如中國城曾經豪擲百萬元購入米格十七型戰機作招徠,她便在報紙登廣告。有次中國城找來四名俄羅斯佳麗助陣,攝影隊一行人「落城」宣傳拍攝,未料俄妞臨陣撒嬌不拍,事後王火火被上司大罵:「 影唔到塊面,影屎忽囉,我哋都係要佢哋屎忽啫!」 


她問過蒼天為何工作總跟色情拉上關係,一名上司說因為她接受得到這些事。二十多年後回望才覺得有趣,認為香港這一段的聲色犬馬需要記載,「我覺得有色情事業的社會,它的創意才會蓬勃,無論香港的九十年代,巴黎的二十年代,都是色情事業非常蓬勃的年代。」 


她說一個社會需要陽光的一面,也需要陰影的一面,兩者必然存在,「即使古代也好,什麼文人吟詩作對都是在妓院。講得再淺白些,人類的性能量是最根本、基本的能量,激發這個能量才會活得快樂。」 


法國 


中學美術老師改變王火火一生,令她打從十六歲起夢想到法國修讀藝術,「但當時法國是什麼我不知道,只是當時亞洲電視有一套卡通片《女強人奧斯卡》,我為了這套卡通片英文會考唔鬼考,仆返去睇大結局。」中國有句何不食肉糜,相傳法國瑪麗女王也有句何不吃蛋糕,片中就是說她事跡。 


終於一九九五年廿七歲夢想成真,在此之前她在香港4As廣告公司出任美術總監,薪高糧準,同事說:「讀咩書,買樓啦!」去到法國,碰到的香港人也說:「在巴黎買樓啦,讀完美術都係失業啦!」她還是在南錫(Nancy)讀了一年法文,再到梅斯(Metz)讀美術,最後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讀到碩士。 


之前替別人拍攝AV,從這裡開始她做主角。 

「在法國行行吓街都會有男仔截停你,一齊去飲嘢,一齊去食飯,完全唔識,我唔係話我即刻同佢跳上床,很多時衝擊了我的傳統概念,當時我已經廿八歲,會有個十七歲男仔好鍾意我。就算到我四十七、八歲的時候,都有廿四歲男仔追我。」 


法國生活多姿彩,包括床上床下,「在我來講沒有這些分野,生活與性生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本與初戀男友同赴法蘭西,衰佬見異思遷走佬,老娘報仇咁報,同時跟兩三個男朋友來往,見蕉拆蕉(鹹片名)。


老娘教落,亞洲女性之中香港女子最保守,「在法國讀書以外我有很多奇遇,即是艷遇, adventure,這是大學生生活一部分。我不是要鼓吹什麼,事實上我在大學宿舍和隔籬房的人執一劑,事後大家都是朋友,沒有事,不會執過一劑你要娶我,或者我要嫁給他。」 


香港女子也最多計算,「譬如在cafe隔籬有個人同你傾兩句已經黑起塊面,慌死即刻在cafe強姦你,我話光天化日佢對你做得乜嘢?她們損失好多人生樂趣,這是我多年讀書的體驗。」 


婚姻 


碩士最後一年相約教授搞項目,自己當裸體模特兒讓他繪畫,而她也反過來畫對方打量她的雙眼──法國藝術你識條鐵咩──未料教授害羞爽約,她跑出教室,走廊只有一個男人,二話不說抓他進來,自己脫個精光,說:「你畫我吧!」 


臨別法國,在散水派對看見那男孩在洗碗,王火火暗忖:「咦,洗碗喎,幾好喎!我的大學生活真的很多男朋友,還有十日,我砌足你十日就走,結果真係砌咗佢十日。」原本打算危情十日漁翁撒網,結果洗碗男獨家試唱。「別人嚮往韓劇的point我做晒,半夜巴黎鐵塔下跳舞到天光,塞納河畔擁吻,第十日哭着上飛機,諗住今世唔見。」 


其後當上中國某間國立美術學院系主任,從自由的法國來到中國官僚系統,學校嚴密監控老師,而且利益輸送問題嚴重,有同事受人身傷害,她教了兩個學期便不辭而別,「以前拍色情片或者廣告公司的同事,比起中國學術界簡單得多。」 


幾個法國舊愛老遠跑到中國找她重溫好夢,包括洗碗男,漸而在他身上找到家人的感覺,二○○七年結婚。對方來自法國望族,近親是駐越南總領事,經濟學教授,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家姑則是控制狂,跟媳婦說:「我個仔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會跟你去中國,你離開他吧!」「我們的房產未寫他名,你離婚不會得到任何東西!」 


丈夫少爺出身,不懂工作,婚後王火火養家,奶奶又有話說:「你要我兒子工作,他怎樣追尋自己夢想?」法國家嫂婚後修心養性,丈夫卻愈見迷失,搞婚外情,終於一三年離異。 


婚前認識斯特拉斯堡一名人類學教授,據說是第一個徒步橫跨撒哈拉沙漠的人,在她失婚後再出現,每當變硬時,便知卜卜脆,她宣布重出江湖,「 他帶我去戈壁沙漠,在戈壁沙漠十多天砌到天昏地暗。」 


她說人生有太多可能性,千萬不要自我設限,「我想不到一個拍鹹片的人在中國做教授、系主任,當時不知道原來這份工作是做官。我在屋邨(葵盛)長大,九十年代拍鹹片的人做了法國少奶奶。根本我想不到我會拍鹹片,為什麼要設限?」 


撰文:陳勝藍


***

文章來源

http://icuteee28.blogspot.com/2017/08/blog-post_26.html?m=1


+++

星期五, 7月 29, 2022

撐香港,即係撐自己

Mirror 演唱會昨晚有大型電視屏在高處因吊索斷裂,下砸擊中在表演的兩名舞蹈員。

演唱會在慘劇發生後即時腰斬。

本來在此災劫頻生、動盪不安之時,實不應趁機抽水。

惟實有骨梗之言,有感而發。

河南存戶都會到美使館社交網頁留言求救。即是不管平日如何隨黨國指揮棒起舞,事到臨頭,那一個政府更有擔當,他們心裡明白。

又例如日本人在不同場合以不同語句為二戰侵略道歉 (日本文化真的在表達抽象曖昧時,有不同程度的含畜委婉),就只差未如德國政要,在遇難者紀念碑跪地懺悔。

然而行動上他們不斷在資金、技術協助中國發展,已經顯示他們心中已明白往昔做錯了。

所以撐香港就是撐自己。唯有維護一可靠、最保障大眾權利之制度,才能避免人禍,從而減少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的機會。

星期一, 7月 25, 2022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我把舊日連登 post 有關 19年抗爭警察暴行都留檔存下。

要將事情記下來,日子久了,譬如荃灣大陂坊黑幫斬人手筋腳筋,都會開始唔記得。

香港人實在太善良,共產黨講句同胞,說甚麼血濃於水就被打動。其實一直當香港係外敵,啲軟硬兼施,同滲透海外國家係同一套手法。

香港嘅精英官員一個個整走。

鄺其志個人比較自大,就用細價股改革掘個坑畀佢。

曾蔭權立身不謹,會用許仕仁、湯顯明嗰挺,重才不重德。就用貪腐,先控制後摧毁。

任志剛、雷鼎鳴、梁兆基、湯家驊、劉千石 - 個個走樣變形,內中有幾多人係有把柄在手呢?

當無弱點可利用,就乾脆整走,好似張敏儀,就整個日本「升職位」(藍鴻震講法)調走佢。

一切係有組織有預謀。

譬如廉政行動 2019, 鄭則仕在《黃金枷鎖》這單元扮肥龍許仕仁,講佢點奢華。

Ok 呀,但點解我見唔到任何一部影視,將三劍俠抗擊國際大鱷嘅英雄事蹟搬上銀幕?

而所有王晶、冼國林啲垃圾片,都同你講英治時期貪腐,小人物受洋人和手下嘅華人點樣壓迫欺凌!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好多人仲係戇居居。

星期日, 7月 24, 2022

香港曾經的許多輝煌

見無綫做緊《香港金曲頒獎典禮》,炎明熹唱《愛情陷阱》(佢條裙 ok 嘅)。

我不勝唏噓,容後講。

見 Do 姐鄭裕玲和李志剛同台。原來這是無綫和香港電台首次合辦。那我猜不會再各自搞《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了吧?

希望這只是因為慳錢,而不會有其他。我早前有文章戲稱,港台會和 tvb 合併:

//pk 要多立大功,辦多啲大案,然後以國安名義介入其他範疇…

林鄭嘅重組政府係會做,不過就走樣變形,向半軍政府邁進,讓 pk 之流有名目有機會插手其他如勞工、衛生、經濟、文娛康樂、民政之類。

至簡單,你依家拍戲仲有乜嘢好拍呢?等pk 聯同新港台話你知啦。

然後香港政府出錢買咗 tvb 同港台合併,再搞到好似港鐵咁嘅運作模式。//

(為何一直覺得是比加超會做特首?https://curioushunter.blogspot.com/2022/04/blog-post_7.html

今日鄧炳強在香港書展座談會,由荃灣中槍的健仔着草失敗被捕事件談起,在眾多學生面前借題發揮,大講顏色革命、中國式民主。其躍躍欲試之情,與當初梁振英不遑多讓。

再講為何聽到《愛情陷阱》我會「不勝唏噓」。就算對這是譚詠麟原唱,以至其竄紅的 8、90年代一無所知,單聽旋律就知是日語歌曲改填廣東歌詞。

那個年代這種文化共融創新十分平常。

香港憑藉其特殊地位曾創出許多輝煌,影響了周邊地區,也被周邊影響。

日本在明治維新年間到香港學習鑄幣,連鑄幣機都搜購回去。

日佔時期,日本人把薄扶林牛奶公司的場地佈局、設計規劃、營運方法,全部作系統性記錄研究。他們希望把技術學到,以便普及奶製品來提高國民營養水平,從而長遠改善國民體格。

新加坡政府派員到香港考察公營房屋的做法,並以此為藍本規劃組屋計劃。

97 亞洲金融風暴時,曾蔭權、許仕仁、任志剛這鐵三角,冒自由巿場經濟學之大不韙,悍然以外匯基金直接入巿護盤,和國際炒家索羅斯在香港股巿對撼。

我還記得那日張五常致電商台烽煙節目《風波裡的茶杯》,勸諫港府別擔沙塞海,他認為,和巿場對賭只會徒勞,最後耗盡外匯基金時就萬劫不復。

但香港政府成功了。

後來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也派人到港吸取打大鱷成功經驗。

香港弄到今日這種殘缺不全狀態,再聽到這首《愛情陷阱》,怎能不滿腔惋惜,悼念遠逝的美好?+++

星期五, 7月 22, 2022

話元朗721係白衣人保家衛國嘅,梗係無睇金庸

成班傻人梗係無睇金庸嘅《天龍八部》。

話說蕭遠山帶住一家大細由遼國回宋國探親,但少林玄慈方丈同丐幫汪劍通,就畀慕容博跣一鑊,以為蕭係帶大批契丹武士入嚟對宋國不利,結果在雁門關外伏擊,將蕭遠山冚家剷。

後來玄慈方丈都肯承擔責任,喺天下英雄面前承擔罪責,你班酒囊飯袋二打六,畀中聯辦呢個現代姑蘇慕容跣完,你哋做過乜呢?仲係繼續用「黑暴入侵,保家衛國」呢啲藉口死撐?

你哋係唔係人呀?

星期六, 6月 11, 2022

從《五人墓碑記》看蘇州府的官民矛盾

 連明朝時閹黨為患,都仍可為「反賊」收殮

//我們先來看敘事部分。通俗的解釋為:

有那麼五個人,在周順昌被抓的時候,出於道義反對朝廷而被殺。到了今天,蘇州的鄉親們要求執政者,剷平當年給魏忠賢蓋的祠堂,在舊址上安葬這五個人。哇塞,好大的盛況啊。

算起來五個義士從慷慨赴死到入土為安,也過去了十年零一個月了。在這期間,有很多有錢人,當官的,因為疾病而死去,死得無聲無息的也很多。更不要說那些民間得平民了。但是就這五位義士如天上的瓦亮瓦亮明月一般,被大家記住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我就記得當時在丁卯年三月下旬,周順昌被構陷入獄,我們社團裡面很多人都不滿朝廷的錯誤舉動,平民百姓也都為這個清官送行,魏忠賢的爪牙一個姓吳的當官的揮舞長劍大聲問:“誰敢跟朝廷對著幹?”結果被群眾按倒暴打,這個姓吳的官員最後不得已,逃進廁所避難。

事情過後,他上報朝廷說蘇州的民眾暴亂,於是上級下令斬首五個人,也就是如今準備下葬的這五個人啊,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

當日斬首的時候,這五個義士臨危不亂,大義凜然,就算是被砍頭後面色如常,毫無懼色。蘇州當地的有錢人,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頭顱,使得他們五個人能夠全屍下葬。//

傳統德治主義、治亂興衰的敍事角度

//凡是大規模的抗擊性運動,必與廣大群眾的切身利害相關,否則是不易爆發的。毛主席教導我們:“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而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也就是說,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才是科學的做法,才能真正說明問題。假使認為有人稍具清望,一旦遭受迫害,大家便不約而同地攘臂而起,代鳴不平,雖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這是形而上學的邏輯,缺乏有力的依據,實際是站不住腳的。本文一開頭就說:“五人者,蓋當寥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張溥寫《五人墓碑記》顯然是誤沿上述的途徑去行進的。…

老百姓深感切膚之痛,忍無可忍,乃群起與惡勢力周旋,這才是蘇州常常爆發反閹事件的主要原因(當日反閹不止一次,見下文)。象《五人墓碑記》所敘述的蘇州市民痛毆堤騎的事件,周順昌被逮,僅僅是個導火線,張氏竟指認為唯一原因,那就不免落於皮相了。…

從這個作者本身混淆視聽和禍亂朝政的本質來說,出現這樣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但奇怪的是《明史·周順昌傳》裡說:“順昌好為德於鄉,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輒為有司陳說,以故士民德順昌甚。及聞逮者至,眾咸憤怒,號怨者塞道。 至開讀日,不期而集者數万人。”《明史》的這種形而上學的寫法,同張溥走的是一條路。從時間來考慮,《明史》不會把錯誤觀點帶給張溥,張溥的不恰當議論倒能影響《明史》。我想,不論是萬斯同,還是王鴻緒,或是張廷玉,當他們寫到周順昌的傳,都少不得要拿《五人墓碑記》作為參考,所以, 用《明史· 周順昌傳》替張溥作辯解,只能加重張溥的文責, 此外什麼也撈不到的。對異常複雜的事件,不去研究分析,只見現象,不求本質,這不止是寫作的方法問題,主要還是為人的問題。//

由社會狀況剖析

//明代宦官之禍,不下漢唐,逆焰熏天,流毒全國,而蘇州市民敢於同他們搏鬥,這絕不是偶然的。…

根據資料看,蘇州廣大群眾對朱明王朝一向是沒有好感的,其中有歷史關係,也有經濟關係,而歷史關係又增劇了經濟上的矛盾。由於經濟矛盾的加深,必然又導致政治鬥爭的激化。萬曆、天啟之間,宦官竊柄,為所欲為,蘇州素稱富饒之區,到此更成了搜刮的對象。//

//凡是大規模運動的形成,群眾必有共同的矛盾未能得到解決,然後才會遇機觸發。“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周順昌是個廉介正直的人,但在朝不過做了一個文選員外郎,本來就是閒曹,況且業巳致仕退居林下。由於他的被逮,竟掀起蘇州一場轟轟烈烈的反閹運動,若不跟蘇州人反剝削、反壓迫的積恨聯繫起來,便不能看出事情的本質。從寫作來說,那就不能探源立論了。可是,張溥偏偏撇開根本性的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不談,而專門誇大封建士大夫個人的聲望和他在社會上所起的影響作用,這與實際情形是有很大出入的。//

//明王朝剝削蘇州人民最突出的有兩點:(一)田賦之重,甲於全國,(二)於蘇州特設織造官,以太監充任,專掌織造緩增,以供宮廷的服用與賞賜。農民、手工業工人都遭受慘痛的剝削,怎麼能不激起民變呢? 現在先講田賦,早在《大學衍義補》裡說過:考洪武中,天下夏稅秋糧以石計者,總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而浙江布政司二百七十五萬二十餘,蘇州府二百八十萬九千餘,松江府一百二十萬九千餘, 常州府五十五萬二千餘。是一藩三府之地,其民租比天下為重,其糧額比天下為多, … … 自宣德、正統以來, 每擇任有心計重臣孤撫其地, 以司其歲入, 蓋以此地為朝廷國計所資故也。竊以蘇州一府計之,以准其餘,蘇州一府七縣,共墾田九萬六千五百六頃,而居天下八百四十九萬六千餘頃田數之中,而出二百八十萬九千石稅糧於天下二千九百四十餘萬石歲額之內,其科徵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

蘇州一府七縣的墾田約佔當時全國墾田的八十八分之一,而賦稅競居全國的十分之一,蘇州的老百姓怎能負擔得了!由欠租而逃亡,那便是常見的事。據陸世儀《蘇松浮糧考》講, 蘇州一府, 宣德中,“道賦至七百九十餘萬石, 督使相繼,終不能完。”農民完不起租, 官吏則加緊追逼, 追逼不巳,農民只有逃之夭夭了。據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一則講,“每裡有逃去一半上下者。”這簡直是官逼民反,一碰到足以引起群眾義憤的事,如周順昌的被逮,逆閹立時遭到沉重的反擊,不是很自然的麼!//

//蘇、松、常、嘉、湖五郡土地肥沃,復得太湖的水利,農產豐盛, 因而引起明王朝的涎垂三尺, 加重了這些地區的田賦,這只是一個方而。更重要的還有它的歷史原因。元末,群雄並起, 張士誠據蘇州,常、松、嘉、湖都在他的轄境之內,朱元璋派兵爭奪, 士誠得地方人士的撐腰, 朱軍師老無功。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把吳地削平。祝允明《野紀》:太祖憤其城〔指蘇州城)久不下,惡民之附寇, … … 故蘇賦特重”。《續通考》也有類似的記載。明廷既極端仇視蘇州人民,吳民自然也會有一定的反應,替周順昌打不平,乃是舊仇新恨,一時並發,直接打擊魏閹,間接打擊朱明。//

//再講織造,也就是說明廷掠取蘇州絲和絲織品的情形。《蘇州府志》(乾隆時修刻本)卷八謂: “洪武初,夏稅絲二十五萬四千三百二兩九錢三分三厘四毫八絲五忽”。“弘治十六年,夏稅絲三十二萬八千四百六十兩有寄。”每年又增加了蘇州人民七萬四千多兩絲的負擔。這還不算,宮廷衣著又責成蘇州人民供應,而且供應量越來越大。從《明史·食貨志》看,明初,蘇杭織造,間行間止,後來變成固定的歲貢;更後則於定額之外,復加指派。英宗夭順四年強迫增造緣緞七千匹;武宗正德元年增造一萬七千餘匹,到了神宗萬曆年間派造達十五萬匹。不僅如此,還要吹毛求疵,好中求好,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蘇州府志》卷十二有云:“織造府所製上供平花雲蟒諸緞,尤極精巧,幾奪夭工。”絹下有云:“織造府所製上供絹,另置機抒,三人連抒,有闊室二丈者。”一人花團錦簇,千萬人勞瘁艱辛。派往蘇州管織造的太監還節外生枝,苛索無已。孫隆、 李室先後都出過事,孫隆幾乎被蘇州人民打死。蔣瑞藻《 小說考證續編》卷五引《花朝生筆記》雲:明萬曆辛丑,內監孫隆以織造至蘇, ……六門設稅吏, 擔負出入,必稅泉數文,閭閻騷動。吳人葛誠激於義憤,以蕉扇招市人,殺其參隨, 隆走杭得免。……吳人義之, 呼為“葛將軍”,並作《萬民安傳奇》以張之。

《明實錄》裡也記載這回事,說孫隆妄議每機一張,稅銀三錢, 人情洶洶,葛誠乃率眾包圍織造衙門,縛稅官五六人投之於河。

這些事件的發生早為朱明王朝敲起了警鐘。萬曆辛丑,即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葛誠的事發生於周順昌被逮二十五年之前,可見蘇州人民打擊閹人、反抗明廷由來已久了。但葛誠死在顏佩韋、馬文元等五人之後,晚年傍五人墓以居,這是義氣相感的表徵,也顯示反閹、抗明的深刻。//

古文不難,讀不懂時,建議從簡單的開始,推薦《五人墓碑記》 - 道前街木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7399654

+++

星期三, 5月 25, 2022

街市人生【施培記食品超級市場】 - 《飲食男女》

倘若紅色塑料燈一關上。

人潮人聲散去,街市沉寂下來。
施培記老闆施培業,便驟然失去一方有血有肉的生活場景。

其半生過去,便只淪為芸芸生意人隨便一則發達故事而已。
是以,已然名成利就、身家幾億的他,還是要繫一條布圍裙,捋高衫袖,在街坊主婦熟客跟前,開爐點火,親手煎幾塊牛扒豬扒,推銷他的肉類商品。

也實在一個人惟有腳踏實地,才最能夠感覺活着的價值。

(門面、招牌俱平實街坊風格。
店子採超市式運作,人人守秩序排隊付款。)

元朗人燒嘢食,必先來這裏。
施培記這個字號,九龍、港島名不經傳,但在新界元朗,是地頭蟲。

70年代,在元朗舊街市賣凍肉起家。 80年代,兼賣自家調味醃肉,大受歡迎起來。 90年代,已有財力置下整棟物業,遷入牡丹街現址,升格當超級市場,兼營糧油雜貨。及後幾度擴展,在天水圍各屋邨,今有三家分店。元朗人,是親眼看着施培業成長發迹的。有了這歷史因素,大家平日買餸煮飯,天時冷燒烤、打邊爐,都喜歡幫襯他,反而未必會去百佳、惠康那些大集團大超市。

(施培業示範烹調,猛地說要先開猛火鎖汁,再轉細火慢煎。)

「後街都有間佳寶,開咗兩、三年左右啦!但你兜過去睇吓,佢價錢仲平過我些少,生意都唔及我!」施培業說時瞇眼帶笑,臉龐爬上幾道皺紋,沒顯霸氣,倒見一份憨直,像農村鄉下人的表情。

(羊架先煎後切,才最原汁原味。$84/磅)

猛虎不及地頭蟲,出面具名氣的超市,入到元朗頓變陪襯,施培業承認,是街坊有情。「我哋呢啲叫街坊生意,入親嚟都係熟人,買完嘢問吓近況,所以我唔恨開店出九龍㗎,出到去冇人識我。」

(洋蔥豬扒滿是肉汁。$34/磅)

無疑這牡丹街老店,於六十三歲的他,已成一面舞台,人生價值都在此。記者來採訪,他自是興高采烈,連珠炮發作介紹。「你咪睇我只係間迷你超市,我哋主打肉類,凍肉、丸類、醃肉咩都有賣,全部自助式,人客鍾意自己嘛,愈佢就愈高興,好似玩遊戲咁,唔覺意又買多啲,大家都開心。」店子中央,整齊排列約三十盆醃肉,是招牌貨,備夾子、膠袋,長期圍滿一群人在選購。

他好生自豪,心血來潮,顧不了恤衫皮鞋襯圍裙異相,忙不迭架一台炊具,手一伸抓幾塊扒類,放平底鑊裏煎,自製宣傳花絮。

隨即惹來一陣起哄,街坊們好奇搭訕,「老闆,你賣廣告呀?」他喜孜孜眉開眼笑,「《飲食男女》嚟訪問我,介紹我呢度呀!」復又引發議論紛紛,一時喧囂嘈閉,鬧如街巷。果然元朗人還是最喜歡這份熱鬧沸騰。

(買餸時間,必定人迫人。)

有個小攤檔,農村孩童當販子。
施培業是在街市混大的。 1970年代,十來歲的他,因家貧輟學擔家,投靠親友來到合益街市,見那裏一片蓬勃繁盛,頓覺前途有所依憑。

早期合益街市所在的五合街

「我攞住三千蚊,就學人創業!幾百蚊俾租,再幾百蚊買部不鏽鋼雪櫃,仲有幾百,置貨源。當時識得人做凍肉批發,咪試吓攞貨賣囉,就係咁簡單。」

(拿個夾子,便可自由選購。)

他是汕尾人,兒時隨父母南來香港,開農場養雞過活,一直是農村孩子頭腦,純樸簡單,一下子轉來街市開檔子做買賣,吃盡苦頭。「畀人蝦梗有。新嚟新豬肉嘛!好似一籠雞咁,你放隻雞仔落去,都會啄你㗎!」他採忍字訣,以和為貴,一條心努力做生意,果真做出成績來,「我唔呃秤吖嘛!因為自己做細路,畀人呃得多,成日買貴嘢畀阿媽鬧,所以到自己賣嘢,一定唔呃人。」赤子之心,換來一群熟客,他檔子日益坐大,久而久之,欺負他的人,皆化敵為友。

(事業、人生建基於此,這棟樓他千金不賣。)

年少的他,如此這般漸次成長,成年後娶妻,再偕妻胼手胝足幹活,仍舊窩在同一檔子內,他極欲尋求掙錢新血路,「元朗有好多丁屋吖,後園、天台都可以燒嘢食,大棠再上,又有個燒烤郊野公園, 80年代啲人開始忙、懶整嘢食,我幫佢哋醃埋肉,點會唔受歡迎?」於是他開始鑽研醃肉,不時往當年胞弟經營的茶餐廳,進廚房偷師。一塊肉如何沖浸解凍,讓肉質暖和軟化,但不致過腍;如何按其品種部位,調香料混醃料,他金睛火眼觀察記牢,回去街市檔照辦煮碗,豬扒牛扒雞翼醃得香氣四溢,當堂大賣。

(切肉時會先剷走粗骨,避免上磅時太重,相當殷實。
凍肉切割好,隨即端出店前發售。)

豬扒、牛扒、雞翼,換來一棟樓。
口碑佳生意好,他開始積到點錢,便傳來清拆合益街市消息。「我住元朗消息好準!呢頭話拆街市,附近合財街嗰頭打樁,我就知係起新街市,但街市位得二百零呎,我呢檔生意起緊,肯定唔夠地方用。」他意屬牡丹街地面鋪,貪隔鄰左右俱濕貨商店,整天匯集買餸人潮。「我日望夜望,真係望到而家呢棟唐樓放售。即刻馬實個經紀,人家畀一個佣我畀兩個佣,志在必得……嗰陣我後生,真係好好膽!」他確實是膽搏膽,該處本不及牡丹街另一端暢旺,人人視之為街尾,惟獨他看好新街市開鑼,人流會逆向,這兒會變街頭,不惜使盡積蓄,借貸置下這當年市值千多萬的物業。時為 1989年,所費實不菲,為幫補供款,樓上幾層先放租,樓下千多尺地鋪,除了賣凍肉、醃肉,還着手兼賣糧油醬醋,圖擴闊收入。

如此一來,一闊三大,聘夥計、置來貨、燈油火蠟,跟往昔那二百尺街市檔,差天共地。他向妻子明言,一是大富大貴,一是賠掉所有。

(醃肉香料採老字號鴻聯,配方是老闆多年秘密,效果香濃。)

自此他愈加緊張出品,彼時大陸已改革開放,來貨質量反倒不穩,他轉向海外,「巴西豬扒,肉厚啲又鬆化啲;阿根廷西冷牛扒,比中國耕田牛嫩滑得多;雞翼我入過美國貨,而家入巴西,貪佢大隻、肉地夠。」採購一環,多年以來他堅持親自擔綱,「我同幾十個入口商熟晒,隨手一比,就知邊間平、邊間靚。

(沙嗲墨魚嘴,爽口煙韌。$40/磅
黑椒西冷牛扒,是老闆成名作。$42/磅)

市場上有咩新興品種,我又即刻知。」做門市須與時並進,近年人們燒烤,流行找特別食材,他亦順應,「豬頸肉、豬串骨、墨魚嘴,連羊架都有,成份包錫紙燒,食西餐咁!肉丸又話要爆漿,我哋搵台灣貨,內藏海膽、蟹子、芝士乜都有。」他選來貨,眼光是放諸全球,「禽流感、瘋牛症,邊個國家出事,馬上要向另一處入貨,仲要快,因佢一定漲價。油價跌,蘇聯盧布貶值,你估又有咩事?蘇聯人平日買好多美國肥牛、巴西雞翼㗎,佢哋撻訂,嗰邊咪有平貨執囉。」密底算盤滴水不漏,難怪賬面滔滔,財源滾滾。然而全盤生意,最令他提起勁的,並非這些。

(夥計們感情投契,開工時都是真心笑。)

挽高衫袖,叫賣聲此起彼落。
其實生意早上軌道,人亦已屆退休年齡。施培業大可撒手不管店務,蹺起二郎腿等收錢。但他顯然不愛此套,店子開晨早七點,他便和妻子每朝準時回來。

「我哋元朗鄉下人,慣咗早起身,人客天光嚟買餸,我咪天朦光開工囉。」

店子樓上有個寫字間,採購單、會計單一大堆,他上去處理完一輪,總愛跑下店面來,亮一亮相。

(醃肉銷情好,工場師傅整日手不停。)

街坊也好,街客也好,不論認識與否,一律落力招呼。「呢啲青衣柳,來貨時成米長㗎,我哋要自己切割!」「雞翼有好多款,椒鹽最香口,要辣可以買黑椒,如果細路仔食,就買蒜茸或者香蔥啦!」對方見他講解詳情,如數家珍,通常便會掏腰包購買。

(蜜汁金沙骨香中帶甜,不少人買來加餸。$34/磅)

這便是「叫賣」的威力,「我親口向佢推薦,佢梗心思思想試,第時變咗回頭客,又可以問番意見。」原來門口買賣成功法則,跟古往今來街市販子生存之道無異。

施培業正是享受這份存在感,事事拈手,才覺得是自己的事業。「呢個招牌係我親手湊大嗰喎!我肉赤佢仲多個肉赤我個仔呀!」

這份熱誠,他感染過許多人,第一個是妻子。

其妻名彭興華,比丈夫小八歲,當初嫁人,年僅十八,仍屬黃毛丫頭。「相睇時我淨係知佢賣嘢咋,點知結婚第四日,俾佢拉出嚟開工,咁就做咗三十七年。」彭興華是傳統婦女,嫁雞隨雞,沒吭一聲。養成習慣,如今在店內,她混在夥計堆中,照樣密密手執拾搬貨理貨,從沒擺老闆娘的架子。

(人客挑好貨品,老闆娘彭興華即搶着來招呼。)

店內夥計,都喜歡老闆夫婦,「佢哋對員工好好㗎!從來唔罵人,我哋返工冇氣受。」以為是恭維話,豈料阿清如是說,蠶姐、阿娟、英妹亦然。「我哋唔係叫事頭婆㗎,叫佢阿娘,親切啲;事頭就叫阿爺,跟佢兩個孫嗌!」主僕如家人,工作便投入,夥計之間常互相走位幫忙,做事時都是嘻嘻哈哈的。

(施培業兜轉半生,事業有成,沒辜負奮鬥。)

腳踏實地,便有好風光。
「有呢班夥計我好放心呀,日後我間店要點樣發展,佢哋都能夠配合。」
他此話是有解究的,他兒子施仲珉,三十來歲,正欲在這行業大展拳腳。作為父親者,早有心理準備隨時作後盾支持。

這兒子發展不算順遂,十來歲來施培記幫忙,年少疏懶,跟父親常生齟齬,轉行往外打工,也不如意。至幾年前結婚,施培業心忖兒子終須有份事業,便資助他創業,着他自己辦一家凍肉店。

為父者幾乎是無條件幫忙,出錢資助,張羅來貨,搭通人脈。待至萬事俱備,正式創業,才開出唯一一個條件。「我唔准佢用我施培記個名。要佢自己另開一個字號。」此舉背後有其用心良苦,「如果用我個名,咪等於我施培記開分店,佢生意一定好。但冇意思喎!阿爸畀一百蚊你,都唔夠自己賺到十蚊咁開心吖。」兒子縱然未必同意,亦惟有遵從父訓,自立門戶,取名祥利行。

(兒子施仲珉近年積極找新貨源,想做點成績給父親看。)

店開後父親仍不斷暗中幫忙,提意見、供來貨,只是從不往訪,街坊不知父子關係。祥利行開業頭半年,生意慘淡。兒子急了,問父親意見,「我叫佢執笠算數。」如此反而起了激勵作用,兒子不肯清盤,生意卻逐漸穩定過來。究其原因,當事人亦百思不得其解,「都係聽阿爸講,勤力啲囉,日日返去開檔、睇鋪,守咗一輪,生意就好。」祥利行選址元朗新街,人流比牡丹街旺,但競爭甚烈,同一條街,就有好幾家同類凍肉店。群雄逐鹿,像極他父親少年時代的舊街市。原來處境逼成,人便能激發起一股意志。

(就近一家祥利行,是兒子的努力成果。)

如今仍然年輕的施仲珉,急起發奮,為時未晚,「我舊年去咗德國一個美食展,識咗幾個歐洲肉食商,而家斟緊入黑毛豬、有機農場雞呢啲高級貨源。希望幫自己間店同阿爸間店,拓展一段新里桯。」修橋築路,身邊人做得多了,這次換他來當開拓者,路上光景會是如何?還待實地踏足才可分曉。

施培記食品超級市場
元朗牡丹街 11-13號地下/ 2477 2963/ 7am-8pm

Archived in
https://lihkg.com/thread/636534/page/12

Original source :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etw/magazine/article/20150116/3_17460655/街市人生-施培記食品超級市場-

+++

星期六, 3月 18, 2017

港日物價與薯片指數

在大阪待了幾天,感覺物價真的不貴。然而其一是外人在此消費,其二是日元貶值。

另類的角度是參考薪金和物價。

比如大阪商店街的零售業時薪為900円,而一包65g 的薯片約100円。薪薯比為9倍。

香港時薪很參差,百佳超市仍有$40,但大體$55是有代表性的。百佳一包55g 的薯片是賣$9、10元。俾到盡薪薯比得6倍。

如比較最低工資,香港為$34.5, 大阪為883円,香港就更為明顯生活逼人。

當然也有很多隱性成本,例如逼車返工,社會秩序,人身安全,教育,醫療,安老,但恐怕計入這些香港更為可悲。

日本留學:寫給留學生的「打工三部曲」
https://kknews.cc/education/gaaxme.html

兼職又漲薪水?厲害了我的日本留學!
https://kknews.cc/zh-hk/education/4gyjrx.html

星期五, 1月 06, 2017

霧霾

陰霾壓頂 中共作為令 百姓憤怒(上)
http://www.epochtimes.com/gb/16/12/25/n8630574.htm

自12月16日以来,今年最强的阴霾袭击大陆一周。18日,阴霾影响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19日到21日,多地进入本轮阴霾最严重时段。华北24个城市20日发布了极端阴霾“红色警报”。京津冀地区及周边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其中河北石家庄市PM2.5达到1,015微克/立方米,“爆表”超10小时。
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108个。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东亚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估计,此次阴霾预警范围共影响4.6亿人,其中有2亿大陆民众生活在高出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空污标准10倍以上的地区。
严重的阴霾导致河北、河南等多地的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北京周边1200个工厂暂停或减缓运作,各类交通航班延误、取消及道路限行、封闭。20日,北京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首都机场取消了181架次的航班。
阴霾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给民众出行造成难题,但随之带来的心脏病、肺癌、哮喘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等健康危害是人们更为惶恐不安的问题。
新华网曾在2015年6月报导,至2011年,过去30年中国肺癌死亡率上升465%,发病率每年增长26.9%。
以上数据来自于“2012肺癌关注月全国行—北京站”活动,该活动由中国医疗手牵手工程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联合主办。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引述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已经成为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法新社北京电稿曾提到,一名8岁女孩成为华东地区最小的肺癌患者,医生说污染是她患病的直接原因。报导援引江苏省肿瘤医院医生冯冬杰(音)的话说,由于她长期吸入公路粉尘,才导致癌症的发生。
据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儿童患肺癌的病例非常少见,诊断出肺癌的平均年龄约为70岁。
参考消息报导说,污染致中国肺癌病人猛增,且中国大陆肺癌基因检测治疗方面还很落后。
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大气污染认定为致癌物,严格地讲,大气颗粒物,也就是所谓的PM2.5,是一种确认的人类致癌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道疾病专家锺南山直言不讳地表示:“别拿雾霾开玩笑了,它是一级致癌物质。资料显示:我们一个肺有3亿个肺泡,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我们严重污染的生活环境PM2.5是1155单位,一年堵死3千万个肺泡!三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所以预测几年后中国将会肺癌井喷,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2016年初,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健康指标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的一项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成果显示,全球每年有55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罹患各类疾病死亡;中国和印度是因空气污染而导致非正常死亡的“重灾区”。
在四川成都,当局为掩盖阴霾问题,打压民众要求治理空气污染的行动,甚至要求医生不能对呼吸道疾病患者说出其疾病是由阴霾引发的。
据报导,由四川成都网民发起的“一人一图反雾霾”行动,每人上传一张戴着口罩、在阴霾中拿着标语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抗议政府治霾不力。但大量照片上传到网络上不久后即被删除,有参与活动的摄影师更指被派出所带走,甚至警告他们这类“照片不能拍,拍了也不能发布”。
另外,有医生接到医院高层的通知,称“病人如果是呼吸道疾病,不准说是雾霾引起的”,强调这是“政治任务”,“全市医院都是”。

陰霾壓頂 中共作為令 百姓憤怒(下)
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2/25/n8631137.htm

中共財政部揭露了最近的一項審查結果,點名批評地方政府騙取、擠占、挪用大氣污染治理的專項資金。這部分獲得專項資金的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北的9個省市,涉及問題資金數以億計。
文化觀察家傅桓認爲,這從財政的角度揭示了治霾不能寸進的原因是腐敗。按照行政的運作慣性,一切資金都會被吞噬,化作政府部門的潤滑劑,但是對真正的陰霾治理會少有幫助。
傅桓說:「霧霾先是被製造出來,而後成為政府出政績、爭財政的一大藉口。這樣的情況下,霧霾的成因源自哪裡,也是被一再忽略。因為如果擺明是工業排放污染造成的,絕非燒秸稈形成,那麼這種公然拿財政補貼的行為就近似於騙了,實際上也確實存在騙取。」
「治霾整個是一筆糊塗帳,財政部點明批評,更像是為節支製造理由,而不是真的要督查錢用到刀刃上。實際上誰都知道,尤其是官場裡的人明白,這個霾是治不好的,因為要保GDP,要保經濟保增長,污染排放不可避免,治霾缺乏行政決心。」
陰霾是「氣象災害」?
對中國人來說,更不幸的消息是陰霾被北京市政府定性成「氣象災害」。
12月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發布的《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修改二稿)》第二款,明確將陰霾列為氣象災害。
部分環境法專家提出了質疑: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污染物是造成霾的根本內因,霾的本質是污染,與自然災害有著根本區別;人類不排放致霾污染物,就不會有霾的現象出現;如果把「霾」作為氣象災害,就會排除人為污染的情形,造成任何人排污無需擔責或「依法脫責」。
《金融時報》報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龔刃韌認為,因為在防止空氣污染方面,政府承擔著監督和管理的首要職責。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一旦把空氣污染的「霾」作為氣象災害即自然災害,不僅會使污染氣體排放者減免責任,而且作為監管者的政府也可以「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減免或推卸責任。
無論是根據國內法規還是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文件的定義,霾都不屬於氣象災害。
不過,將霾列為氣象災害並不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首創」。據《京華時報》報導,目前上海、天津、河北、浙江、山東、遼寧等20餘個省份的氣象災害防禦法規都將霾列為氣象災害。
政策性污染 「低人權」換經濟發展
中國從1978年到2008年連續30年,平均GDP增長將近10個百分點,2009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過日本,2010年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2013年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數十年來,為了增加GDP數據,中共發展經濟,重工業、化工業、製造業、房地產業等等,不計成本代價的上馬,造成環境透支。
時政評論員橫河表示:「中國的環境污染是政策性的。」
「中國的霾,作為海陸空全方位污染的表現之一,其根本的來源是中共的合法性缺失。文革結束以後,中共試圖以經濟發展作為統治合法性的替代品,引進外資成為發展的主要措施,經過20年的發展,終於在本世紀初加入WTO之後發展成為世界加工廠。」
橫河表示,由於對污染企業的管理嚴格,治理費用高,利潤空間減少,資本有向環境治理管理鬆散地區轉移的本能。沒有嚴格管理、污染受害者沒有抗議發聲權力的地方自然就成了高污染企業轉移的最佳地點。「世界上沒有比中共統治的中國更合適的地方了。」
橫河說:「環境污染,不僅僅是治理不力,而是有意設計的結果,歡迎污染企業到中國落戶,打擊一切反對污染的活動,使中國成為全球污染企業避難所。由於低成本(不處理污染源)、低工資吸引來的低端污染企業創造的價值保持了20年的兩位數GDP增長,保住了中共的政權。」
長期致力於環境污染研究的知名作家鄭義表示,「所謂中國經濟起飛,就是利用了低人權的優勢。中共自願接受污染企業。可以給工人極低的工資和勞動保護,成本就特別低。」
體制內治霾不會成功
「不懲治腐敗要亡黨亡國,不消除環境污染,不保護好生態環境,也要亡黨亡國。」被譽為中國「環保之父」、曾擔任國家環保局首任局長的曲格平在北京家中對大陸媒體說。「治理霧霾恰恰是對於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機遇。」
曲格平表示,形勢實際上是非常嚴峻,十分嚴峻,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面臨如此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光是大氣污染,還有水污染、土壤污染、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等,存在的大問題很多,老百姓最起碼、最基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都受到威脅。
工業化國家的霾,即使在最嚴重的時期,也僅僅集中在主要工業大城市,如英國的倫敦、美國的洛杉磯等,從未發展到今天中國大陸這樣涵蓋三分之一國土和人口。
橫河介紹,美國的環境治理始於60年代民間的推動,民間推動立法,依靠民間的壓力,而民間壓力則是由新聞、出版、集會、抗議自由實現的,國會立法和政府執法則保證了治理環境污染可以通過嚴格執法實現。
「法治,尤其是嚴厲的執行,是對付霧霾的根本『良方』。」曲格平說。「改革既得利益集團是治理霧霾的一大關鍵。但是實在是太難了。」「只要牽扯到自身利益,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要難。各級政府眼裡只有GDP,它們和企業都不願損失自身能得到的最大化利益。」
近期,中共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外界評論,儘管習近平上臺後想改變這一切,不斷強調生態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但在體制內的改革,永遠不會成功,治理陰霾就是一個典型實例。

他在40年前就总结了雾霾的成因,还说出了我们现在不便说的话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AxMzY4MQ%3D%3D&mid=2654339291&idx=1&sn=fdd4867af9aa3333cc9b3aff60ad5b38&chksm=bd5f2a058a28a31309ed0015812ea9ed97529bdd8c0400a6692bb5a2d20a4b7ada5866116f7a&mpshare=1&scene=2&srcid=0105uevy1Y5AdBslAwTncRJw&from=timeline&key=63aed5aeb69f225e717a7f2bb4d4618c1982b32b27c05e1446144bf9836651b86a729dd0c9e1f75522657f73f2ea54a5fcd13a949a134dc74da39ab1c36244e9406395ef0c1077a673bc87d36b23810c&ascene=2&uin=MTg4NDYwOTg4Mw%3D%3D&devicetype=android-23&version=26032042&nettype=WIFI&pass_ticket=cgnevegAQvOhkri8r1ssUsbMQwXg%2FUQWIf7Jo32AVW0CSYl8SneHl%2BpULTYEBvxI&wx_header=1

//然而威尔博士坚持说:大雾是冤枉的,因为真正的凶手并不是他!
大法官、警察总监和许多贵族都嚷嚷起来:“究竟是谁,你必须说出来!”
故事的高潮来了:
威尔博士突然以迅速的步伐在审判台前面来回走动,象一头的狮子,挥动着双手,提高了声调说道:
“大家一定知道,我们的首都以多雾出名,并不是今天开始,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父辈并没有因为大雾弥漫而致死呢?相反,大雾是伦敦独特的自然景色,它给诗人和艺术家带来灵感,给伦敦带来诗情更意,许多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我们祖国,目的是观赏雾都——伦敦的美妙景致。
可是,今天的大雾却充满了令人可怕的毒气,它威胁着我们的儿童和老人,它腐蚀坚固的建筑物和广场上的硬化,它甚至威胁着树木、庄稼和野草的生命。这些有毒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是哪个凶手把有毒的气体放到我们清洁的空气中,污染了我们祖国的蓝色的天空呢?”

他抓住了警察总监雪白的制服领子,把他们拉到被告席上:

“阁下,你和你的家族经营的汉弗莱钢铁企业,每天排放几千吨二氧化硫,在你的工厂上空,日月无光,黄烟滚滚,这次受害者的百分之六十,是你的工厂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你们不仅污染了天空,还把大量废水排入泰晤士河,造成了河水的严重污染,水质腐臭,鱼虾绝迹,难道不应该接受审判吗?”

他又从容地走上审判台,扭住了大法官的手臂:

“你也跑不了,法官先生,你和你的太太合股经营的爱登堡煤矿,从来不顾矿工的死活,你们煤矿这次死了一百多名矿工和他们的家属子女,不就是从你们那几个大烟囱里排出来的黄烟致死的吗?矿工们多次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建造离矿区较远的住宅,你用开除威胁他们,派警察镇压,结果矿工的棚户区着矿山,简直和地狱一样,他们成天呼吸有毒的空气,喝着洗煤的脏水,你难道不是杀害他们的凶手?”

同样,威尔博士在支持他的听众帮助下,将十七名大工厂主、大矿山主和公司董事长送上了被告席。他们经营的化学公司、造纸厂、纺织厂、兵工厂、矿山、金属冶炼公司,没有一个不是污染空气与河流的凶犯。

最后,威尔博士松开了大雾手上的绳索,代表人类向它道歉:“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大雾纵身一跳,呼啦一声,卷起一阵旋风,从窗户钻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