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香港」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香港」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1月 21, 2023

兔年求其講兩句

我又裝模作樣※,講兩句生肖賀詞。

你可以說兔是靈活。但通常講靈巧會講猴。兔係多變,難以捉摸。

《木蘭辭》有云:「雄兔眼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連兔仔的性別都可愚弄你一番,可知真相難尋。

更不用提「狡兔三窟」,諸君還不諗定後路?

又別以為做奸狡之徒出賣同胞有著數,「狡兔死,走狗烹」!

其實養兔仔好麻煩,你一不小心,牠就疴稀爛。※※

兔可以話生機蓬勃,但隨時係斐波那契兔子 (Fibonacci rabbits) ,尾大不掉,難以善後!

//第1点,兔子的繁殖速度过快,新人没有应激期。

其实这才是所有原因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很少有人在意到,因为有的时候优点也就是缺点。

一些人说了养兔子,他的繁殖周期特别快,可能需要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时间,马上就能够有数不清的兔子了。

话是这么说的,兔子繁殖这块本身就是好事。

但是对于新人养兔子来说这不是好事,因为突然之间有了这么多的兔子,压根不知道该怎样养殖了,也不知道在养殖兔子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了,整个人都蒙圈了,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指望着继续养兔子,能够赚钱,纯属是痴人说梦,一定会出乱子的。

……

兔子一旦密度养殖,再加上兔子本身的体格又比较差,只要进行一交替天气突然变冷或者突然变热,兔子马上就生病。

如果有经验的老人还好,有经验的老人知道对症下药,尽可能减少损失,但一些人压根就没有经验,凭借着自己一腔热血投资个3万、2万的,结果钱砸进去了,最终却没有收益,最终赔了个底掉,一来二去也就不愿意养兔子了。// ※※※

總之,行善積德,戒慎恐懼,別再心存僥倖,希望諸位兔年安康順遂!


***********

※ 李家超新年賀辭稱兔子象徵無限生機: 預示港今年有新開始新希望https://channelchk.com/%E5%8D%B3%E6%99%82%E7%86%B1%E8%A9%B1/%E6%9D%8E%E5%AE%B6%E8%B6%85%E6%96%B0%E5%B9%B4%E8%B3%80%E8%BE%AD%E7%A8%B1%E5%85%94%E5%AD%90%E8%B1%A1%E5%BE%B5%E7%84%A1%E9%99%90%E7%94%9F%E6%A9%9F--%E9%A0%90%E7%A4%BA%E6%B8%AF%E4%BB%8A%E5%B9%B4%E6%9C%89%E6%96%B0%E9%96%8B%E5%A7%8B%E6%96%B0%E5%B8%8C%E6%9C%9B

※※ 兔子不能常吃紅蘿蔔? 養兔前要認識飲食常規http://www.hkrabbit.org/?p=14162

//唐雅賢表示,不當的飲食會令兔仔腸道內益菌和壞菌的數值不平衡,有機會導致腸胃失常「痾爛屎」。「養兔仔是不臭的,因為牠們只食蔬菜和草,產生的便便是經腸道蠕動排出的纖維碎,外觀是小小一顆乾身綠色小球,可以用手撿起來,沒有異味。」

她表示,協會接收的不少棄兔都有腸道問題,相信是飼主缺乏飲食知識,照顧不當所致,她呼籲大眾養兔前多了解兔仔習性。

「兔是很敏感的動物,吃錯東西或情緒困擾、受驚及不適應天氣,便會出現腸胃問題。但牠們不像貓、狗等寵物會發聲,當牠們患病或感到痛楚時,不懂表達,主人要細心觀察才會發現。」

料今年棄兔會比往年多

「今年至今我們已接收到53隻遺棄兔,比往年要多。」唐雅賢預期,到今年底將或會有逾200隻棄兔,較往年的180隻為多。她指出,不少家長喜歡送兔仔給子女做禮物,作為學業進步的獎勵,但養之前沒有未有經過深思熟慮,「兔仔換毛季節會掉落很多毛,這些細毛容易造成呼吸道不適,很多人養兔前沒有意識到自己會否對兔毛敏感,當出現不適便隨便棄養。」唐雅賢強烈呼籲,大眾養兔前應深思熟慮,而且以領養代替購買,「一隻兔的平均壽命有7至10年,養之前要衡量自己能否堅守這個生命承諾。」//

※※※  兔子繁殖能力强,为啥农村人不养殖发家致富,这才是真正原因https://www.sohu.com/a/602191419_120680772

//我来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其实养兔子有很多难题,压根无法解决,最后一个难题才是关键。

……

因为我早就知道兔子爱生病,但是我心里想的是咱们一来大门大户,二来的话庭院也足够的大,又不是把兔子一直放在笼子里面养着,怎么可能会生病,就算生病那总归也会有几个健康的,只要这20多只兔子最终能卖出100只兔子的价钱来,咱们不就赚了吗?

怎么能够卖出100只兔子的价钱来呢,就让兔子一直生小兔子呗,而且我旁边就有一个大的休闲游乐场,如果能把这些兔子卖给小朋友的话,又能赚一波。…

兔子怀孕之后,过了没一段时间就直接生出小兔子来了,就这么说,我那20只兔子能给我生出200只小兔子来,每一只基本上就是生下八九只或者10来只小兔子,合计在一块也就是每个兔子均产出将近10只小兔子来。

要不说最开始选择小兔子是对的呢,因为这个小兔子长得特别的猛,大家都知道兔子的生长周期,两个月之后拿出去卖绝对没问题,三个月之后再拿去卖,可能就有点晚了,再等几个月小兔子都能继续生兔子了。

所以当时我拿出其中一半的兔子直接去市场上卖,这一卖就直接收回了成本,也就是当时我买这些兔子的成本给收回来了。

再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兔子吃的草料太多,这一部分成本没有计算在内。

当时我非常开心,甚至都有了萌生辞去本职工作,一心一意在家养兔子的想法,但是我心里想的是,三年时间做大做强保不齐,我就能够成为下一个兔子大王。

但当时我也有一个疑惑,这个疑惑一直围绕着我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对的。

我把这些兔子当中一部分兔子留了下来,让他们继续去生小兔子,其他的兔子才卖掉了,那这个兔子算不算近亲繁殖?

其实这一块我问过一些专家,和我们这个领域的人回答的都是模棱两可,我也不敢打保票。

但是后来兔子的体格的确是不太好了,正好赶上了秋冬交际和季节替换我们这边的秋冬季节,替换天气变化是非常猛的,可能前一天温度还能够达到20度左右,在外面暖洋洋的晒个太阳没问题,第2天一个雨夹雪就能变到零上6度。

再加上那一段时间气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转变得这么快,好像一下子就冷了下来,冷了不要紧,兔子们可就接二连三的生病了,兔子的体质弱的确是超乎了我的想象。

一个是兔子身上可能会有某些炎症,这个炎症就是小兔子在吃奶的时候,你不小心咬到了,再或者就是小兔子在和笼子摩擦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

在最开始那几个月没有这种情况,因为兔子全都是散养的,只不过后来规模上来了。

有人就说了你把笼子和兔子放在一块,这个兔子每天连个活动都没有,能不生病吗?

这个还真没办法,养过兔子的都知道,为了追求经济的最大效益,有的时候就得让兔子在笼子里呆着,而且有的时候甚至是几只兔子在一个笼子里呆着。

再后来这个兔子好像又得了各种各样的鼻炎,还有好多好多的病,有一个叫兔巴氏杆菌病,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但应该差不多。

那个时候我整个脑子都木了,每天麻木到什么程度?只要跑到自己院子里面去,最少得有个100来只兔子去世就这么没了,然后得抓紧时间挖个坑把他们埋起来,还得把其他的兔子做好隔离,每天给兔子不是扎针就是吃药,我简直就成了一个大夫了,天天围绕着兔子打转。

但即便如此一大批的兔子基本上都没了,不能说一夜之间白了头,那可能有点夸张了,但当时的情况就是一下子我就失去了主心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毕竟这些兔子本身不值钱,因为兔子就是兔子生兔子生出来的,然后给兔子看病花了好大笔钱,兔子每天吃的东西,那可不是说随便在马路上薅一把绿菜就给吃了,他还得吃点其他的精细化的食物,天天吃的胡萝卜和偶尔的蔬菜不要钱吗?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为什么养兔子明明很赚钱,可是很少有人在村子里面养兔子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1点,兔子的繁殖速度过快,新人没有应激期。

其实这才是所有原因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很少有人在意到,因为有的时候优点也就是缺点。

一些人说了养兔子,他的繁殖周期特别快,可能需要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时间,马上就能够有数不清的兔子了。

话是这么说的,兔子繁殖这块本身就是好事。

但是对于新人养兔子来说这不是好事,因为突然之间有了这么多的兔子,压根不知道该怎样养殖了,也不知道在养殖兔子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了,整个人都蒙圈了,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指望着继续养兔子,能够赚钱,纯属是痴人说梦,一定会出乱子的。

第2点,市场虽然充足,但不好出手。

虽然说你在市场上卖兔子的确能够卖出好价格来,就比如之前我们那边卖兔子肉,里外最起码能够有三倍的净利润,当然人家是这么说的,实际情况估计也就有一倍多一点的净利润。

毕竟兔子吃过的一些食物或者吃喝拉撒人工电力成本都要计算在内的话,差不多就是一倍左右的利润。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市面上偶尔买一只兔子,两只兔子尝尝鲜还能够说得过去,一下子买那么多的兔子,要么是大型的加工厂,要么就只能是和一些企业合作把兔子的皮毛加工成一些衣服再或者怎样怎样,一般村子里面压根就没有这样的设施。

如果村子里真有这样的设施的话,那么这个村子也就没有资格去养兔子了,寸土寸金的地方干嘛不搞点其他产业,而且兔子一旦长期运输又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3点,兔子太容易生病了。

兔子本身如果散养的话,倒也没那么容易生病。

比如我小的时候还见过野兔子呢,跑的那叫一个快分分钟就消失了,自己家养的兔子有时候蹦那两下都可能找不到方向。

兔子这种动物怕就怕的是密集养殖,密度是非常大的,之前我养兔子的时候就这样,我也不是说非得让兔子这么遭罪,只不过实在没办法了,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兔子,你如果不搞密度养殖的话,那么这些兔子就没法养了。

可是兔子一旦密度养殖,再加上兔子本身的体格又比较差,只要进行一交替天气突然变冷或者突然变热,兔子马上就生病。

如果有经验的老人还好,有经验的老人知道对症下药,尽可能减少损失,但一些人压根就没有经验,凭借着自己一腔热血投资个3万、2万的,结果钱砸进去了,最终却没有收益,最终赔了个底掉,一来二去也就不愿意养兔子了。

再加上小兔子的味道的确是难以形容,而如此重味道的兔子,只能在村子的边上养。

如果在村子中心养兔子,一到夏天整个村子都是发酵的味道,自然而然也会有人不愿意,有人不愿意了,保不齐人家来个投诉你这个兔子也养不成了。

所以整体来看,养兔子的效益的确不错,但是却不适合每个人都养兔子。//

+++

星期二, 12月 13, 2022

講講 2023年值年卦「家人」

- 來年吉凶就只四字:「煙消雲散」

岑逸飛解說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769815004/posts/478490844286572/

//若就家人卦的卦象來看,上卦巽為風;下卦離為火,《說卦傳》說「風以散之」,巽風可取象為趨散。離為得,上巽下離,為所得被趨散、分散的意思。「散家人」則可解釋為鬆散的家人。難怪家人卦被視為下下卦。

管治過嚴有傷恩慈

家人卦不見得每爻皆吉。若是六四爻的「富家,大吉」和九五爻的「王假有家,勿恤,吉。」都是「家和萬事興」的典範。但若是九三爻「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則是「家衰口不停」的結果。此爻暗喻管治過嚴不免有傷恩慈,過程也難免艱苦,也許對新一屆政府會有所啟示。//

這樣逕直說是「下下卦」未免粗疏,六四、九五爻辭較好就說是「家和萬事興」,九三就當成「家衰口不停」也是過份簡化。

先別心急,由卦象本義說起。

引易學網 https://www.eee-learning.com/book/neweee37

//歸藏作「散家人」,王家台秦簡作「散」。就卦象來看,《說卦》「風以散之」,巽風可取象為趨散。離為得,上巽下離,為所得被趨散、分散的意思。「散家人」則可解釋為鬆散的家人,則此卦名有告戒之義,治家當有方,男女正位可避免家庭之分崩離兮。//

巽為趨散是正解,但如何「離為得」?「得」、「德」相通,離為光明、亮麗之象,引申為德行,即以德行維繫家庭。

它提出告誡之義正指出解卦方向。

易經除了判吉凶,更重要的說明吉凶為何出現,當事人又應如何回應。

卦辭為「家人,利女貞。」

這尤其是在說六二,其爻辭為「六二,无攸遂,在中饋,貞吉。」

「無攸遂」是指無所專,也無所成,只一心一意供奉飲食。

這其實是說應當心無旁騖做好份內事,而這多半是一種後勤支援性質。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嗃嗃,嚴厲、嚴酷的樣子。嗃,音鶴。

「悔厲吉」說明「家人嗃嗃」之後的三個階段,首先是讓人後悔,因為家人過於嚴厲不免有失親情,因而心痛後悔。接著又是艱苦,厲可作危險,或艱苦。最後則因為嚴厲讓家風得到端正而得吉。//

既如此,為何又有「終吝」之說?這其實正好是條件式,他的吉與凶,端視乎能否約束家人不致恃寵而驕,能否守住正道,即卦辭講的「利女貞」。

由是方能渡過難關,有六四、九五、上九等吉兆。即是說巽為外卦的三爻之吉是由內卦三爻的努力守正打下基礎。

再引布裕民在【灼見名家】解說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AE%B6%E4%BA%BA%E5%8D%A6%EF%BC%88%E9%A2%A8%E7%81%AB%E5%AE%B6%E4%BA%BA%EF%BC%89%E2%94%80%E2%94%80%E7%94%9F%E7%81%AB%E8%80%8C%E8%87%B4%E7%A9%BA%E6%B0%A3%E4%B8%8A%E5%8D%87%EF%BC%8C%E5%A6%82%E5%AE%B6/

//孔穎達《周易正義‧疏》,揭示出得這卦名的思路。他說:「火出之初,因風方熾;火既炎盛,還復生風。內外相成,有似家人之義。故曰『風自火出,家人』也。」原來火與風,有一種內外的關係。從卦象看,當然是風為外,火為內了。//

即是說火是由風所鼓動而旺起來的,到火旺起來之後再反過來助長風勢。

如以此「內外相成」來理解以往中港那種共生關係豈不貼切?同時也可理解為西方在香港建立基礎制度,爾後香港也為全球經濟繁榮作出貢獻。

//這卦的《大象傳》辭提出的啟示是:「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很多《大象傳》辭是從兩個象的組合而得啟發,但這則《大象傳》辭卻是從卦名「家人」出發。要理好家人,必先要理好家,要理好家,必要理好自身,要理好自身,必先理好自己的言行,理好自己的言行,就要「言有物,而行有恆」了。「君子觀風火之象,知凡事由家而出,而家之本又在乎身也。修身莫大於言行,言必有物,實而不虛。行必有恆,常而不變。則身修而家治矣。」(陳夢雷《周易淺述》)//

「言有物」即說出的話都是有份量的,人們不必擔心真偽而傷神辨識。說穿了,是有一個能互相信任的環境。

「行有恆」,做事有準則有規律,合乎常理。

//《易‧繫辭上》有這一段說話:「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這段話的大意是:一個統治者,在自家的地方說一些話,如果話是好的,遠遠的地方都得到和應,如果話是不好的,千里之外的人都不會依從。說話會影響到民眾,行為會影響到遠近。 說話和行為,在一個統治者來說,好比是門戶的轉軸或弓弩上的機關。轉軸和機關的發動,關係到個人榮辱,關係到天地萬民的福祉,怎可以不謹慎呢?

《易‧繫辭》把言和行放到「榮辱之主」、「動天地」的高度,無怪「家人」卦的《大象傳》辭特別要提出「言有物而行有恆」了。//

那麼你看看港共、中共那群兔崽子,又能否做到「言實行常」呢?

因此,來年吉凶就只四字:「煙消雲散」,細節就不必「畫公仔畫出腸」了。

星期日, 8月 14, 2022

香港城規程序 - 概述規劃署、地政總署、屋宇署等政府部門

 2011年7月7日《東方日報》報導

地政署規劃署各有圖則

【本報訊】據資深地產界人士指,一向以來,負責土地及物業發展的多個部門,包括地政總署、屋宇署及規劃署都曾出現各自為政情況,雖有諮詢溝通機制,但處理工作各有自己一套「規矩」,如不少市區及新界地皮,就只須向屋宇署或地政總署申請重建,而毋須向城規會申請,而是次東涌限呎地出現疑似重疊事件,相信亦與地政總署與規劃署各自有地皮圖則有關。

倡統一免爭拗

該人士表示,是次出售地皮的章程並未有清楚列明地皮周圍的擬建道路及毗鄰地皮用途資料,只列出出售地皮的位置及範圍,與規劃署的區內分區大綱圖表述資料並不相同,由於兩張圖都屬不同的部門制訂,互不通用,故難免有出現爭拗情況。他建議兩部門亦制訂一張統一及通用的地皮圖則,才可避免再次出現類似事件。

韋堅信測量師行估價部董事林晉超表示,政府在出售土地前,一般都會公布地皮的賣地章程,故一般不會出現發展商購入地皮後,地皮發展用途與實際不相符情況;而分區計劃大綱圖只是列明整片土地的規劃用途,而個別地皮如上述東涌限呎地皮,屬住宅(甲類)用地範圍內其中一幅地皮,故地皮地段及位置等詳細資料,就要依據地政總署發出地契為準,故即使分區大綱圖顯示的地皮位置與地政總署公布有出入,相信最終仍以地契為依歸。

原文連結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707/00176_029.html

***

相關報導

東涌賣住宅地重疊道路規劃

政府高調表明每年會推出可提供超過兩萬個住宅單位的土地,以壓抑樓市升溫,包括連環推出多幅限呎地皮招標,其中一幅東涌55A區巨型限呎地,將在本月二十二日截標,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該幅東涌限呎地建屋範圍與計劃興建的道路重疊,相信要釐清才可建樓,反映政府為求達標而倉卒推地,最終可能令發展商擔心承受不必要的風險,而減低入標興趣,增加推地數量政策弄巧反拙。


有業內人士發現,若將地政總署賣地章程內標示的土地範圍,與規劃署法定的東涌市中心分區計劃大綱圖對照,便發現東涌地皮竟佔用了毗連預留作L3道路的部分土地面積,他說:「一睇就知道有極大問題。」購入土地的發展商日後申請在地皮上建屋,若按圖則,可建屋範圍與馬路重疊,將會引發很多爭拗。

規劃署改大綱無期

政府是否會放行,而規劃署又會否反對,便成為發展商在考慮入標時的風險因素。一旦政府或規劃署阻撓,發展商豈不是買回來的土地未能地盡其用,甚至影響全盤發展計劃。在這前提下,發展商怎會放心入標?

該業內人士透露,有發展商曾就此向地政總署查詢,所得的回覆是地政總署知悉有關問題,將於稍後向規劃署提議修改規劃大綱。惟至於何時修改或如何修改,進行修改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署方未有給予一個明確的答案。該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現在距離入標時間很短,除了時間性的不明朗因素外,規劃大綱圖的修改涉及繁複過程,並容許外界提出建議及反對意見,屆時,萬一遇上反對聲音,而未能修改規劃大綱,地皮發展便變得進退維谷,更加影響政府全盤推地計劃。

發展局死撐無問題

該人士指出,是次事件反映當局做事草率馬虎,為了平息房屋供應不足的批評,即使條件未成熟亦倉卒推地,做法有欠妥善,欠專業,亦對有意購入土地者不公平。該業界人士認為,地政總署的做法等同於樓宇「僭建」在馬路上,而購入土地人士就要承受日後未必能開展發展項目風險,等同變相被釘契;近日政府處理僭建問題的一拖再拖作風,難怪令人對這幅「妾身未明」地皮的前景不敢寄予厚望。

該幅東涌限呎地佔地面積約27.3萬方呎,可建面積達約139.4萬方呎,須提供至少2,020伙,市場上限估值約41億元。

發展局發言人否認道路重疊之說,地皮範圍內全都可以建樓,至於規劃署制訂的東涌分區計劃大綱圖亦清楚顯示L3道路及毗鄰東涌限呎地所處的住宅(甲類)用地位置,相信兩地重疊,只是視覺問題,故毋須作出修改。

原文連結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707/00176_028.html

***

2021年8月29日 本土研究社 專題報導

【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進行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星期一, 7月 18, 2022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而權力永遠站在時間一邊 - 書摘

 後六四的下海論述

//由極權政府和失控自由市場組成的「怪胎」

九〇年代的中國經濟高歌猛進,他既不完全是「毛澤東時代那個迷信盲從的瘋狂國度,(又)不再是鄧小平執政早期那個熊貓一般的可愛國度,搖身變成了一個由極權政府和失控自由市場組合而成的怪胎」。這是查建英在其1995年以英文寫成,最近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李家真翻譯的《中國波普》內的形容。

此書描寫「六四」後政治陰影後的中國,怎樣影響到每個文化人的生命,從側面描寫這個半共產中國文化走向商業面向世界的進程,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沒有了「政府/市場」明確的二分對立,中國就變得難以理解,他無法被套進絕對極權或者自由市場去思考,然而這卻為他增添了幾分魔幻的魅力。大家都在那條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界線遊走,想像北京的底線到底在哪,從而思考自己的盈利紅線。在查建英的筆下,那些曾經投身廣場的人,在通過幾年的鬱悶之後,紛紛下海:

「嗨,現在我是個生意人啦!

黨用不著我們去腐蝕,它早就從心子裡爛掉了。我們所裡那些黨的幹部,還不是忙著為自個兒掙錢。我要是執迷不悟的話,那可就真成了傻子。那些雙手沾滿鮮血的流氓,終究會有遭報應的一天。不過,那一天還沒有來的時候,我最好得過且過,給我自個兒攢點兒銀子。我並不喜歡賺錢,我心目中的好日子,無非是下雨天躺在床上,手裡拿本好書。可是,我能有什麼選擇呢?」//

馬嶽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嗎〉

//現在不在權力的人,到 their time has come 然後掌權時,會不會仍然在「我們這邊」?很多人都曾經「進步」過,但當年的激進學生、異議分子掌握了權力後,不見得決策會更民主、更尊重不同意見、或更關顧弱勢社群……上一代不斷透過建制力量模塑一些符合他們價值標準的社會菁英,這些菁英下一代掌握權力後並不一定帶來社會的進步改革。//

「中國商機無限」

//1992年鄧小平南巡…「市場開放」一發不可收拾,很多人都躍躍欲試,希望在這片「什麼都沒有發生」的原始大陸,開展各自的偉大事業。

…這是智才集團的辦公室,在九〇年代的中國,這可以說是北京角落裡的小香港。

智才集團是一家香港的大型投資公司,在北京設立公司,為的就是與中國大陸做生意,而它要想做的,主要是文化生意,牽頭的人,分別是于品海以及陳冠中,前者找來了後者一起打天下。他們放棄了「標準」的海外「搖控」生意模式,即在海外向常駐中國低層員工下達指令;與此相反,于陳二人都親駐大陸辦公室,連住所都安排了在北京。

對當時的人來說,這群香港人來中國做文化的生意,絕對不僅是逐利,還帶來了新的營商手法,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新的文化品味潮流生活方式態度……大家甚至還在想,如果可能,「這群人沒準會幫著改變中國的顏色」。「不管是從經濟上看,還是從文化上看,中國都很像七〇年代的香港。」陳冠中20多年前對查建英說:

「所以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場的走向,看到中國將會走向何方。我們胸有成竹,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幹,什麼事情行得通。這是個巨大的市場,這時候上這兒來,太讓人興奮了。

中國可不一樣!在這兒,你花同樣多的錢,能辦成的事情比在香港多得多。而且,你在這兒幹的事情影響更大,意義也更深。」//

北進想像

//在這當中,孔誥烽的〈初探北進殖民主義——從梁鳳儀現象看香港夾縫論〉值得我們拿出來回望。孔誥烽當時批評學界流行的「(香港)夾縫論」,他認為「夾縫論」構作了一個「資本主義、中西渾雜、兼容並包、安定繁榮、有民主、有自由、有法治、有人權的『香港』自我」;同一時間構作了一個「心胸夾窄、驕傲自大、社會主義的『中原文化』他者」。於是,香港與中原大陸被想像成「後者威脅和壓逼前者的關係」,前者就有需要做出必要反抗。

然而孔誥烽認為,這種「夾縫想像」非常危險。孔認為如果僅把過渡時期的香港人描述為受害者,只有被屈辱的份兒,其實忽略了「近年港商大舉北上,大陸的勞工、天然資源、市場甚至女性全成為他們的剝削對象」,這些現象下的港人根本並不冤屈。而且這種鏡象下,大陸中原人被想像成只有「壓迫、歧視港人的醜惡面孔,無視了大陸人對港式生活的追求」。「『夾縫論』視香港為一個絕對的受害者,極容易被有權勢者挪用而成為壓逼他人的藉口。」……

孔誥烽提醒我們:「當然,北進殖民主義還未真正成為霸權,但若果我們不加警惕,不加反省,此論述稱霸天下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這是1995年。//

梁鳳儀現象

//梁鳳儀的小說與散文裡,經常形容大陸人為落後,等待被教化;而香港人則是斯文有禮,懂得現代市場邏輯的教化者,兩者之間通常有不對等的從屬關係。在書寫以外,梁鳳儀的作品得到中國官方的大力加持。

孔誥烽發現,梁的小說最初由明窗出版社出版,主要市場在香港,1990年底,梁與一眾與中國政府關係良好的資本家組成勤+緣出版社,積極北進開拓大陸市場。至1992年,做為中共意識形態機器中重要一環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開始代理梁的小說大陸版。人民文學出版社還為此進行全國新聞發布會,邀請了魯平及陳佐洱等做主禮嘉賓。梁的小說發行未足一年已售出超過200萬冊,若把盜版也計算在內,梁小說的流通量可能達千萬之數。

在這當中,中國官方的推動策劃有著重要影響。據孔誥烽的查考,由於梁的小說經常圍繞著商業世界創作,商場市場的角力是當中重要主題,於是被中國官方及文化買辦「吹捧和分類為財經商業知識的速成祕笈」。

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長陳早春是這麼說:「〔梁鳳儀的〕『財經小說』,故事多涉及工商業及金融業,這對於改革開放時代想參與經濟活動的大陸讀者,也許具有某於知識方面的借鑑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研究所所長張炯這樣說:「〔梁的小說〕對於近來商品經濟,近來改革開放大潮的大陸讀者,無疑相當親切。從中……更會得到許多新鮮的商業知識和生活知識。」

孔誥烽認為梁鳳儀的小說裡經常出現「愛國」、「愛港」、「愛資本」的元素相互勾結。在梁鳳儀的文學作品中,香港既等於中國,又不等於中國,但香港人與中國人血濃於水,所以即便大陸多麼落後,港人依然有責任改善大陸同胞生活,於是大條道理把港式生活輸進大陸,實質上是毫無保留地北進掘金。「愛國」、「愛港」、「愛資本」,三者齊頭並進,毫無衝突,展現了整個港式資產階級北進慾望與大陸官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合謀。//

香港是權宜之計還是橫空出世?

甚麼都是政治,甚麼都不是政治

//如果改寫Ackbar Abbas那句著名的話,所謂香港,其實是一種對策和實踐,而非法律政治契約或歷史意外。權貴常言不談政治,連「一國兩制」也要談河水不犯井水,不要把香港做為顛覆大陸的反共基地。然而什麼是政治,誰也說不清。他們說,搞經濟,搞民生,搞文化,不要搞政治。

結果辦小販墟市,是聚眾滋事;民間辦學,是違法;獨立音樂演出,警察拘捕……政治處處不是,卻也無處不是。一旦你辦的東西挑戰到政權認受性,提供了讓人們喘息反思建制的空間,在環環眾生的國家機器眼裡,事情就忽然變成是政治了。而搞政治的代價,可以相當大。//

※ 本文摘自《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
作者:鍾耀華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2/02

原文連結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64/5241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