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常識」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常識」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10月 01, 2022

國慶日閒聊「軍政、訓政、憲政」謬誤

二十世紀初辛亥革命成功,亞洲首個共和國旋即誕生,無奈命途多舛,袁世凱稱帝失敗後,中國即陷於四分五裂。

是時孫文復出,在廣州組織政府,任「臨時大總統」,鼓吹三民主義,後得蘇聯援助成立黃埔軍校,積極籌備北伐。

他聲稱要以「軍政、訓政、憲政」三階段落實民主。

他的想法是,既然中國陷於四分五裂,地方軍閥又與列強勾結,以此談民主權利實屬徒然。必先待中國富起來、強起來,教育已興旺、民智已啓發,則民主選舉、開明政治可期。

國人是如此深信「未富強緣何談民主?」、「落後便捱打!」

無奈這想法陷入難解的矛盾:假使專制真的如此成功,誰又願行民主制呢?即使能夠做「國家的主人翁」?

另一個難題是「國富民強」難有客觀標準,何時才是「訓政」邁向「憲政」的恰當時機?

好像八、九十年代仍是鄧小平掌權,就說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容許市場經濟,以至後來的金融投資活動。那何時才是「高級階段」呢?似乎之後就不提了,只說「小康社會」、「民族復興」、「中國夢」了。

而最難堪的是,假如自始至終無法富強,那所謂憲政豈不永為空中樓閣?

事實上整個二十世紀中國都算民不聊生,陷於內憂外患。甚至中共奪得政權以後,大部分日子也都是艱難的,就只2000年頭十年,成功接收香港也加入了世貿,擴大了出口和外來投資,才稍稍改善狀況。

時至今日,中共政權仍要面對民怨沸騰、經濟崩潰、疫病肆虐、水旱地震、糧食短缺、列國抵制等眾多挑戰。

「家有倔子,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願政權早日學懂包容、珍惜異見,則尚有挽回希望,否則禍在眉睫矣。






星期日, 9月 11, 2022

以分體冷氣滴水來論政係佮佮冚

本來只是分體冷氣滴水,待弄清問題後,其實和金權政治極為相似,直頭佮佮冚,細思極恐!

話說部冷氣買咗一年多啲,一個月前起,忽然有時室內滴水。雖則真係現在勁熱係由朝開到晚無停。

咁我哋停佢幾個鐘,再開返就唔滴。

我哋打去安裝冷氣嘅公司問,個師傅都好好心機答。佢話依家温差大,即是由百年一遇嘅酷熱天氣,個冷氣要制冷到舒適温度 (通常政府叫你校到 25 度)

咁佢話太大地方個 engine 做唔嚟,而解決方法係,校到極低目標温度,去到16度、18度!因為咁樣個 engine 可以盡情奔馳,就唔會在一冷一熱間凝結出倒汗水。

我哋將信將疑,但照跟佢做,又得得地。不過,過得一排,又係忽然會滴。

咁我哋都醒起佢話「應該每兩個月清下隔塵網」。無計可施之下,諗住即管洗下,就算唔得,乾淨啲也是好的。

點知拆塊隔塵網,點解咁實呢?先至發現怪事:個冷氣隔塵網入風位,同出風位之間竟然結晒冰。

雖然之前都有細細塊結霜咁跌落嚟 (大暑天飛霜呀!),但家陣個感覺係冰川溶化!

連隨攞個風筒吹溶啲冰,抹乾後再開機,好似解決咗問題。

***

老婆問點解大熱天會結冰咁奇?我大概咁理解。

隔塵網確係「藏污納垢」,令到入氣受阻,咁近出風位嗰部份,就有機會由出風位「過水濕腳」,驟然受冷。受冷又長期停留在有利位置,於是「凍者愈凍」,凍到結冰。

而這在外觀上仍看不出。

到冰川滿到無法掩藏,水就從不正常渠道流走。

與此同時,冷氣機本來是由吸入室內空氣的温度,感應當時室温,但這些「既得利益」的冰川「蒙蔽」了温度感應器,以為全天下都豐衣足食,實際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所以後來聽個師傅講開大冷氣,反而覺得目標温度為18度時,涼快程度還不及之前校到23、24度時。

但又極不穩定,開一輪後又凍返,以至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又調校至21度。

後來我們明白了,因為中途有熄冷氣,那麼冰川稍溶,就好像權貴們「手指罅漏啲出嚟」,咁係會好過一些,但效果很短暫。

如果沒搞清問題,那麼系統仍然是極不穩定,不能長遠維持,遲早拉柴。

到我發現了,用風筒將冰川溶走,再沒特權階級,又沒傷及機件,此為「和平演變」。

如果心急要揾鑼絲批鑿走撬走冰川,會有傷及裡邊機件的可能,那時就是武力革命!如果傷到無法修理,要換部新機,那就是改換國體了!

星期五, 7月 15, 2022

波叔消費劵必敗之謎

政府決定「那些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的人」不獲派消費券。

結果發現 dq 了24萬人。正是大陸形容抓貪的順口溜「十個抓一個,肯定有冤枉;兩個抓一個,一定有漏網」

根本其實沒有很輕易的辦法,從強積金資料庫做簡單查考 (query),就知道某人是否已「移居」。

反而叫人登門自證沒離去才再予發放。

更為複雜的是,政府在發放生果金等事務上,便利老人家回粵回閩養老。這些是否也要被 dq?

程序上,其實有較好方法。

如果你用八達通領取,你先在5月30日前用完了4000元,才可在6月16日領取第一階段第2期的1000元。若在6月30日前才花光,則要待7月16日才可領取。

那麼,與其先 dq 疑案,不如發短訊給他們,說要先多待一個月核實,而假若他們可提供資料,便可加快核實過程,早點領取。

那麼觀感上會好些,也不致於造成困擾、難堪。

其實香港的制度上,只有是否永久性居民,才會在福利上有不同。至於你是否打算移民,根本從來不予分別對待。

現在這種做法,根本是和疫苗通行證一樣,先予以不合理地剝奪,然後你屈從了才還給你。而「壞分子」則被懲戒。

其實已離開的,又怎會花工夫,專程為消費券訂機票和隔離酒店回港?

如果他已回港,那麼他有無外地居留權,對香港又有何關係?

所以其實面對建制派質詢,茂波可以大方回應,作為尊重所有香港人,這應該不作區別,而實際上很多離開了的人都會放棄領取。

當然也有人會說,他們可叫人代領呀!

這就去到基本問題,其實消費券為了甚麼才做?

還不是為了提振經濟,令消費引擎不致死火?

那麼給誰用有何關係?

所以就算波叔學安倍晉三,非本地人一樣照派十足,我也贊成,雖則現在是派一半。

因為波叔既想振興經濟,又想政治正確,搞不清是基於身份、基於貢獻,還是出於政治而派,結果唔湯唔水。

***

被DQ消費券市民迫爆辦事處 斥陳茂波「根本煽動啲人反政府」 - 獨立媒體

//第二階段$5000消費券將於下月7日派發,政府新設門檻,永久離港或有意圖永久離港不再符合領取資格。大批曾提取強積金、但已回流香港的市民陸續收到DQ通知。今午旺角的消費券辦事處人山人海,有伯伯激動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你陳茂波都唔知有咩企圖,根本煽動啲人反政府!」//

全文:https://bit.ly/3IzQjmZ

+++

星期四, 3月 24, 2022

二錯不成一對 蠻幹各方皆輸

2022年2月26日

(上)

見到新世界話願出更多地起方艙醫院,「響應習主席號召抗疫壓倒一切」。請問這還算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嗎?

香港經濟出弊病由來已久。自後過渡期開始,中英雙方為求社會穩定,都要借助財閥。

任由其壟斷坐大,完成由天然壟斷到法規壟斷過程。

本來你在投地時,地越賣越貴,小型發展商很難參與。

政府還要不肯發展小型土地拍賣巿場。無他,他大片土地由大發展商包攬,官僚「行之有效」,少做少錯,太平日子錢照收,何樂不為?

靠高地價政策賣地去津貼社會福利開支。另一方面財閥透過高租金高樓價向大眾掠奪,完善整個食物鏈。

地鐵、領匯等半官方機構也加入戰圈。

到後來惡客犯主, 倒過來政府招標要迎合巿面上少數有能力參與的營運者。

所以院舍條例要遷就經營者,容許剝削老人。新建公屋出現鉛水,沙中線短樁港鐵還要為外判商「好女兩頭瞞」。

到後來大圍柏傲莊石屎不達標,起到半路新世界寧可拆掉重來,就是必然趨勢。

公屋管理也要對物業管理公司「包容」,常出現清潔工墮垃圾槽身亡,社署監管就如虛設,出現保護兒童會(名字也夠諷刺)長期虐兒。

好了,到現在眼看地產商在董建華任內,原來已惡到可迫政府停建居屋,23條立法觸礁,老董只能攤攤手無能為力。

如果有日考試前先問「重點中學」覺得咁出卷好唔好,仲考嚟做乜?

政府規劃設計都要為財閥地主度身訂造,常常犧牲大眾福祉。

到了大疫橫來就是大清算,屏風樓、劏房都是「病毒友善」,特首下令未打針者不能進商場,升斗小民才赫然發覺,不進商場都出不了地鐵,回不了家門……

------

(下)

講到香港華人財閥的榮枯。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們本是政權寵兒,正如韋小寶說:「皇上叫奴才發,奴才不敢不發。」

但時移世易,所謂「世上優秀的公務員團隊」,大家都見識過。同樣,辦了奧運,上了太空,「大國崛起」也見到反高潮。今上這時搞冬奧也只覺東施效顰而已。

無奈今上實在是異品,這時候此人上場,其偶然實是某種「合該如此」。

他看著前朝不能「令人心回歸」,明明「保障國家安全天經地義」,卻變成「社會未有充分共識」地永久擱置。反而卻是所謂民主派也在老是嚷嚷要党「兌現民主承諾」。

他媽的,老子當年酒後胡塗,一時扮大方而已。辛苦搞來的童養媳,那能真個等你長大了,給你個「自擇去留,不加阻涉」?

大家心裡明白就算啦,老是不識趣,逼俺做醜人挑明?

而今上就如漢武帝,怎能忍受和親屈辱?是故出兵猛揍匈奴。何不想想,和親是你老祖宗劉邦自己親口許下嘛。

老毛對香港來的乒乓球員說,你香港有親人嗎?告訴他們不用擔心,我們會留著香港這扇「南風窗」,斷不會收回。

老鄧對訪京港督麥理浩說,地方我們得收回,可是你叫投資者放心,大可安心掙錢。

而任誰坐大了,當然想著改造政經格局,讓好日子得以延續。

那知卻撞上個秦皇漢武,或是隋煬托世?

正好神州科技巨頭,也同樣在庇蔭下有聲有色,有手握大數據,也有涉足電子金融,勝似銀行。

但是這對人們生活的掌控,對貨幣發行的權力,卻再也不在朝廷手中。

矛盾激化下,巨擘敢以「竹帛煙銷帝業虛」來懟,給党一個軟釘子,倒批龍鱗。

於是旦夕之間,朝廷大加整治。碰上新冠疫情,党又正好「以疫謀霸」,脅迫財閥獻地,復又撞開最棘手的醫生專業大門,容許內地醫務人員「來港援疫」。

在此背景下,港英時期以至特區之初罕見的「官民一心」絡繹不絕。譬如公共交通運輸都「願意」讓巿民免費在選舉日乘搭,以收「鼓勵投票」之效。

譬如地產商「借出」地方興建方艙醫院。

然而, 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二「錯」不成一「對」。商人不應富,然亦已富矣。再出法令挖空心思共同富裕,只是錯上加錯。

在小商戶來講,面對的卻是法規不明確。明明之前政府要求,要添置消毒裝備,又加強店內空氣消毒流轉,又加裝夾板防飛沫。

不管食肆、理髮、美容、健身中心,全都努力不懈,全力配合,望能得到政府認可。

無奈迎來的卻是被政府率先睇死,認定是播疫疑犯,即時飭令停業。不管當初如何努力,也是付諸東流。

多勞多得,能者居之不再成立,資本主義制度出現首條裂紋。

而陳茂波「爛好人」地要求業主三個月內不得迫遷,即是口惠而實不至,冒充和事佬卻更添禍害。

商業投資本來就是講理性,不是講人情。優勝劣敗是大家接受的遊戲規則。政府果真想居間協調,便要做細緻調解工作,撮合雙方彼此期望,令業主和租客對各自的情況由了解而生出信心,然後自願達成協議。

政府又可撥出若干金額成立補助或擔保基金,某程度擔保一些有質素企業,望能災後反彈,重見光明。

畢竟就如03年沙士一樣,疫情若驟然而過,巿面回復正常,企業自可生存創收,逐漸康復。

現在卻是沒來由的打亂制度,讓實力不足的企業把心一橫博一博再試三個月。

這三個月更是  magic number, 憑甚麼相信三個月後疫情就已過去?為甚麼不是兩個月,又不是四個月、六個月?

結果宣佈一日後全城狂罵,茂波再獻新猷,說會資助困難業主十萬貸款,以免被銀行收樓。而且也會指示金管局要求銀行予以寬貸。

這又是好像急就章無通盤考慮的行為,而且又是要業主被動參與貸款三月。萬一三個月後疫情更壞,新舊債項一併臨頭呢?

而政府「救了」租客「又救」業主,沿著這資金鏈條向上移。當業主風險又轉嫁到銀行,政府是否又要「打救」銀行?

這麼就是向党媽事事皆管看齊,社會也向全民國營邁進。

而搞了這麼多,中小企面對的是朝令夕改,充滿不確定性的營商環境。業主面對的,是隨時政府剌斜殺出的「大局為重」道德訴求。

而由於投資殖利和實務營商都禍福難料,自不然政府也難以從百業蕭條的情況下增加收入,日後「托護」經濟的能力和手段必然大減。

是為各方皆輸局面。

------

後記:周圍店考古

我係懷住考古嘅態度,去睇吓樓下已關門的火煱店「遺跡」

價格「瑯」到好高,但其實只是地產租金的泡沫,一旦退潮,其實價格減半都不會吸引「剛性需求」。

而最弊係到時已出現負財富效應,大眾節衣縮食,連「實價」也撐不住,到時一係跳樓貨,一係執笠大平賣。

圖一 食品價錢甚貴

圖一見到,早餐價目表,個特色餐 (你當 brunch, 有司華力腸、火腿、糖心蛋、薯角、雜菜沙律、芝士片、奶醬多、鮮蕃茄)已經賣到 $58, 司腸轉扒去到 $63

腿蛋治餐、熱狗餐 $30, 公司治餐 $35 算抵食

粉麵餐 $36/38, 豬扒包餐都 $42

熱飲 $16,凍飲 $19

你會發覺價上咗好難落番嚟,但實在脫離民情,無客,結果 「早餐暫停」

未發生疫情已經係咁。

圖二 選擇做 B,C 區

圖二 疫情初至,佢係做 B,C 區,打算開到晚上12點

圖三 會員卡折扣

圖三 用會員卡,會有8折(平日)或9折(五六日)

圖四 獨立飲食房

圖四 免費提供獨立飲食房,但需預約

圖五 關了門暫停營業

圖五 獨立冷氣及獨立抽風,等你開心飲食……仍然一早已關門算數

連門口貼張「暫停營業」交代一下都無,應該心情很差。


星期二, 10月 23, 2018

屯門公園的飲水機 _不存在也不在意

有些事物是否存在會引來大迴響,例如「八萬五不存在」。但似乎「屯門公園沒有飲水機」卻不是這類觸目的不存在。

一年前的盛夏,筆者帶着兒子到屯門公園的滾軸溜冰場,才赫然發覺這問題。

還記得問起保安員、清潔工都是一臉愕然,最後辦公室出來一名大姐,禁不起我的吵鬧,就幫我往辦公室取水。

然後保安員說,「舊式公園係咁架啦。」

但其他市鎮公園如元朗、天水圍、荃灣都有。再去遠啲,美孚荔枝角公園、港島香港公園,也有。屯門公園既是市鎮公園,又有運動設施,卻連飲水機都沒有。

公園辦事處職員回應查詢,說飲水機已有計劃安裝,但需要鋪設電線,須等待機電工程署設計,但沒有預計安裝日期。
後來發覺屯門公園有兩部飲品販賣機,卻沒有所謂供電問題。
事隔一年,一切照舊。難道一直無人留意這問題?或者覺得不重要?

遊人反應不一

訪問公園遊人,因為很多是住在附近,確實可以接受這問題。

中年人一夥在公園踢毽,每人帶一大支水。有個媽媽帶兒子溜冰,也是自備水壺喝完便回家。在公園獻唱的大媽也如是。

問到是否贊成裝一台飲水機,又多數表示歡迎的,因為覺得飲水機更健康。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飲料售賣機更好,因為覺得人們缺公德心,導致飲水機污糟,膠樽水更衛生可靠。只是覺得販賣機和小食亭距離多用途球場太遠,甚至因為那裡雲集唱歌大媽,有媽媽覺得「烏煙瘴氣」,不欲帶子女過去買飲品。

屯門公園地圖



而帶着兒子溜冰的媽媽,則說那邊太嘈吵,都不願去到涼亭和人工湖一帶。

快餐店斟水機
當中卻沒有人從環保減廢的角度考慮問題。

近年可見連鎖快餐集團也會推出斟水機,方便顧客取水。

拒裝原因五花八門

飲水機由於所在場地的不同,可以是由房屋署、地政署、康文署、民政事務署等多個不同政府部門提供。而安裝涉及的部門,可以包括機電工程署、水務署,甚至衛生署。

友愛區議員譚駿賢表示,曾經向房署申請在友愛邨裝設飲水機,但衛生署反對,認為容易傳播疾病。「這是荒謬的,這樣說這麼多球場運動場的飲水機又可安裝?又不怕傳染?」

政府曾經拒絕在青山灣海濱長廊加設飲水機,因為怕被偷竊。譚表示,巡視三聖海鮮街時有地政署官員表示,無必要安裝飲水機,因為「在附近買樽裝水也很方便」。
甚至以往在區議會回覆為何屯門公園沒有飲水機,康文署官員也表示,市民可以買樽裝水。


然而這些是否真正拒裝的原因?筆者提出安裝售賣機可令政府有收入,而且不須負擔維修成本。

譚卻不認同,反而估計這是由於守舊思維。
「售賣機有多少錢呢?而說飲水機的保養,你看維園只得那三幾部,但也經常污糟得可以,又誰去理呢?根本官方仍是停留在這種階段,除非公眾形成足夠壓力,他們不願主動做甚麼。」

飲啖水有幾難?現況是….

201612月,在各公共設施的飲水機和自動售賣機︰

場地
飲水機
飲品售賣機
康文署轄下場地
1819
691
公立醫院及診所
492
263
渡輪碼頭
9
105
公共交通交匯處
0
16
社區會堂/社區中心
16
52
其他(街市、政府合署)
20
4
合共︰
2356
1131

 (資料來源︰郭家麒議員提問- 立法會十四題:政府場地飲水機 20161214

據蘋果日報201711月報導,政府場地自動飲品售賣機已增至1,540部。
據東方日報20183月報導,康文署轄下場地有飲水機1800部,飲品售賣機800部。即是飲水機數量不變,但飲品售賣機增加100 部。
至於社區會堂/中心的情況,飲水機數量不變,而飲品售賣機多了一部。

政府既無公佈已安裝飲水機場地的比率,在各區的分區情況也沒有公開。令人奇怪的是,飲品售賣機的數量在2017年增加近三分之一,而飲水機並無大幅增加。

但政府卻公佈新的環保政策,在今年220日起政府場地飲品售賣機停售一公升或以下的樽裝水。

說好的環保呢?

飲水機如果很易找到,人們樂於自備水樽盛水,是可以減少膠樽造成的廢料。

現實情況是,政府更熱衷加裝飲品售賣機多於飲水機,以至不少場地只有飲品售賣機,市民口渴只得花錢買樽裝或罐裝飲品,有違減廢目標。而新政策只針對細支樽裝水,對大支樽裝水以至其他飲品不作限制。結果飲品供應商會以其他產品代替。

場地何時裝飲水機有無標準?

康文署曾回應傳媒查詢,動態康樂場地設置飲水機,靜態活動場地則一般不會有,而部分會設餐廳和售賣機方便公眾。然而屯門公園明顯有滾軸溜冰場緩跑徑等動態設施,卻未見跟從康文署政策設置飲水機。

Water for free撲水」是一手機程式,收集了各區飲水機的位置,讓市民查閱取水,其創辦人Rachael Pang 表示,康文署安裝飲水機,並沒劃一準則。

「地氣 Earthingfacebook 專頁是一群園境師成立,從而向公眾推廣園境知識,其負責人回覆︰「每個公園均由獨立場主管理,因而設施不盡相同,怎分配也無準則。加水機唔容易,因要攞「水纸」即政府水務署審批,又要鋪水管、加過濾器……未必個個場主想加,而且要有budget康文署內「山頭」林立,分工明確,除非上到地區經理層次,否則很難與場地負責人逐一商量。」他也對康文署會否配合環保署表示懷疑。

屯門人是否無欲無求?

訪問遊人,他們都樂於見到加裝飲水機或飲品售賣機,但他們卻從沒試過向政府投訴。問到他們最想公園改善的設施,他們也說不上來。
譚駿賢覺得運動場地很多時有飲水機,然而普遍來說,相較其他地區,屯門區的飲水機比較少。

譚駿賢︰「最多人投訴的是公園噪音和交通問題」

區議員作為敦促者

就是因為官員「踢一踢,郁一郁」,很多時便由區議員負責踢郁官員。
因為區議員要和不同的官員打交道,累積不少人脈,也熟悉政府編制運作。這有利於就具體問題找適當職位的人員施壓,相互溝通也省卻不少摸底探路。
於是由屋邨光管照明壞了,以至要求調遷,居民也樂於找區議員支援,否則面對複雜的政府人事架構,可能被部門推來推去曠日持久。起碼由他們信任的議員幫忙拆解,當官員說要時間處理的時候,那些是實話,而那些又是官腔托詞。
在現行這種體制下,市民很難可以參與促成改變政府政策,就算小至在公園安裝飲水機,也是如此。




筆者就相關政策,以書面查詢康文署,至截稿前,康文署並未回覆。

查詢康文署事項

飲水機在康樂場地的普及程度,以至公園、體育館、博物館等場地分類安裝百分比
飲水機在各區的分佈情況,及為何沒有在網上發佈相關訊息
為何傾向加裝販賣機多於加裝飲水機,製造更多鋁罐和膠樽廢料?
自動售賣機的收入,以至省卻維修保養,是否令署方更樂於安裝自動販賣機?
屯門公園、屯門大會堂、元朗劇院,多年來都未能安裝飲水機,原因為何?
若未能在短期內加裝飲水機,可否在必要時由場地辦事處提供斟水服務,給市民使用?

「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

假如連基本的飲水需要,也要花錢才可解決,這反映出社會價值觀,是把一切活動都商品化,一切「向錢看」。
飲水不只是市政設施,不只是環保,也關乎公義。

星期一, 9月 24, 2018

南屏晚鐘還是戰地鐘聲?

週四來到屯門公園,單看氣氛來說,超強颱風山竹早已風過無痕--如不是這兒那兒仍有斷枝折樹須封閉。

一出西鐵站耳際已轟入響亮樂聲,那近池邊涼亭拱橋差不多佔公園一半的地方,都是演唱者和「知音人」。那音樂直至去到爬蟲館、辦事處,才稍為緩和,而貼近友愛一邊的滾軸溜冰場才可避開聲浪。

公園模型船池,右側都是曲友聚集處,正面遠方為友愛邨

聽的唱的樂在其中,抑或是怕嘈吵的早已離場?

這時是下午四點多,聽唱或閒坐的多是上了年紀,男仕居多。他們大抵樂在其中,也有零星的一兩對跳起舞來。歌者觀眾打成一片,共尋大眾娛樂。又或者只是「倖存者謬誤」?那不喜歡震耳音樂的,早已離場不再來公園了,而仍來的當然是捧場客。






聽唱或閒坐的多是上了年紀,男仕居多

遇上第一個演唱者,我明明聽那音樂是「千王之王」主題曲,但聽她唱了好一陣,仍聽不出來她是真的唱這個,因為唱來的咬字、風韻完全不同。但這肯定是 hit 歌吧?因為不遠又另有人在唱。我還認到有唱「我有一段情」,再其他的就不識了。

等我還在嘀咕著,會否聽到「南屏晚鐘」或者「月亮代表我的心」,但卻沒有啊。





拱橋的一邊已有四檔唱歌的,保安員也有五、六個。其中一個對我說,他們只負責這一帶附近,言則即是專門來管理這唱歌的熱點。

他們也會拿議器來測音量,但很多時他們走過去,檔口的人就稍作收斂。如是者每日重覆著。

「有時都繃得很緊。」可是我可看不出他講的這種張力。反而間或保安員會和一些觀者聊兩句,問問情況之類。當保安員經過,演唱者也很淡定。

保安員謂工作時有摩擦,關係緊張

「我們只是勸喻,遇有冥頑不靈的,我們也會叫警察。」






問到他們可會有休息喝水時間?正式的可就沒了,只可偷閒喝
一口。那要斟水怎辦?全公園走遍也沒一部飲水機?他說,會集埋幾個人一次過去辦事處斟水。









看見有兩部飲品販賣機,正好各自在拱橋兩邊。
但保安員說多數他們都不會幫襯。












留聲機之間載歌載舞





到了拱橋另一側有個留聲機塑像和小賣部,也有兩檔唱歌的。






露天劇場




露天劇場也有一檔,卻是唯一正式申請場地的。





自娛A區封閉

自娛B區冷清


















本來園內有設立自娛區,但明顯不受歡迎。


場地申請情況


另一邊靠向市中心的沒那麼平坦,也沒有人擺檔。看著唱歌聽歌的也不覺他們有買飲品或帶水樽來。只是小賣部所在的涼亭,人們才會買啤酒和飲品在聊天聽歌。

小賣部所在的涼亭



與主園區「不相往還」的單車徑、緩跑徑






公園有單車徑和緩跑徑,但沒有圍繞公園,只是一條直路沿著河畔,由西鐵站伸延至友愛入口那邊,而中間是沒有出入口可連接主園區。




中秋綵燈會燈飾
這些徑道是狹長的,旁邊栽種樹木,實在沒太多空間,如裝飲水機可能要很窄身,而且就只有緩跑的用得上了。














本來也想看看近友愛一邊的多用途球場和空地有無人用,但這裡是用了來佈置中秋綵燈會的燈飾和攤位。







去到爬蟲館一帶音樂聲才見減弱

滾軸溜冰場被封閉




然後滾軸溜冰場又被封閉,可能擔心附近樹木有倒塌危險。










溜冰場對面是個年尾將開幕的全港首個傷健共融遊樂場。

全港首個傷健共融遊樂場

可是這麼嶄新的意念都可落實,但沒人覺得缺乏飲水機是個問題?

屯門公園全圖 - 偌大地方沒有飲水機


踢毽的大叔大嬸




行到通向市中心的天橋前面,遇上幾個踢毽的大叔大嬸,忍不住叫他們也讓我湊合踢兩腳。我可是全不在行,本應用腳踭踢,變成用小腿擋回。







踢得幾下還是忍不住問大嬸,你們渴了怎辦呢?原來他們是各自帶一大樽茶水。那要斟水怎麼辦呢?

「這兒沒水機的,別的公園會有。你可以到那邊買飲品。」

那沒得斟水不麻煩嗎?她說︰「飲晒就算,索性返屋企。」我問起他們可是都住附近。大嬸說是的,又加多句︰「那邊都沒地方,只剩這近門口一块,仍可玩一下。」

我問他們可是常來玩。大嬸說是的,但一個高廋大叔就說唔一定。我一瞥眼見到足毽都帶備兩個,可見都幾認真。

跟住大叔說要買餸回家煮飯,就匆匆散夥。

屯門大會堂一樣派膠






最後到屯門大會堂轉了一圈,竟然是同樣情況︰有賣汽水機,但無讓人斟水的飲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