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武漢肺炎」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武漢肺炎」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7月 21, 2022

【華府看天下】「放長雙眼」,時間總在爭取自由的年輕人一邊 - 孔誥烽

 「反送中」抗爭至今已經三年,香港已經變得面目全非。離散和留港朋友感到悲觀,十分自然。但只要我們放長雙眼,我們仍是可以找到樂觀的理由。

一直以來,香港買賣投機股票,一個下午便轉手幾次。炒賣房產,很多時候一個物業還未完成交易便被轉手套利。很多香港人思考問題的時間參照都不會太長,浮躁短視。但世界各國爭取自由的事業,都是漫長的起伏,缺少一點耐性也不行。1956年布達佩斯反蘇起義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被鎮壓後,到了1989年,施害者才需要面對轉型正義。1947年「二二八」之後四十年,台灣才開始走出恐怖與壓制。

而當台灣、匈牙利、捷克等地天亮之後回頭,我們都發現在那些高壓年代,總有內斂沉著的人們,在各種不被察覺的角落追求自由。不論是隱蔽的讀書會、偷聽自由世界的電台廣播、抑或是地下搖滾,都讓大家能在思想和意志上準備轉變機遇來臨的一天。

中共進入習近平體制之後,權力高度集中於最高領袖一人。集體領導與培養接班的黨內機制消失。歷史上的終身領袖個人獨裁體制,都會在獨裁者壽終正寢時出現危機,危機最後會帶來更大的自由,還是更大的壓制,難以事先預測。但為改變的機遇忽然來臨時作好準備,卻是必須。

很多人說「唔好死」、要同獨裁者「鬥長命」,這不是被動地不作為。在這或長或短的等待之中,保持清醒頭腦、磨練觸覺增長知識、鞏固主體意識,不消沉不投降,十分重要。在香港內外的朋友,現在要追求的,恐怕不是消耗最後一分精力的冒險硬碰,或只能帶來一刻滿足的鎂光燈,而是電影《十年,本地蛋》那個不幸言中的荒誕極權社會裡,隱蔽地發亮的地下圖書館。

北京近年重手打壓私企,不惜讓本來已經減速的經濟進入更大險境。但就算在《國安法》訂立之後,北京仍未能下定決心為堵死香港的「國安漏洞」而犧牲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例如在2021年初,北京輿論,都將中國《反外國制裁法》延伸到香港,說成是定局。該法一旦在香港實施,香港的跨國公司便要在遵守美國等地法律制裁港中官員,和遵守中國法律無視西方制裁之間作出不可能的選擇。最後中國政府在香港金融界的遊說下,於去年夏天宣布暫時擱置伸延到香港。

在2022年初,中共喉舌強調香港在應對疫情時,一定要實施中國大陸式的強硬清零。一時全民強檢、封城好像不可避免。一些中共官員學者,甚至將香港是否進行大陸式封城,說成是香港官員是否願意走中國道路,是否仍懷戀西方殖民主義的指標。但最後上海進入長達兩個月的極端封閉管理,香港的封城卻不了了之。特區政府還在商界壓力下,縮短旅客從外地到港強制隔離的時間。2019年有論者認為習近平將把香港新疆化。但當外媒說上海在封城時已經「被新疆」時,北京連在香港強推封城的決心也沒有。

《國安法》之下,香港失去的自由,比所有人原先想像都多。但香港相對於其他被中國強行同化的邊區,甚至中國大陸,都因為北京還沒下決心完全摧毀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充滿變數。

經歷過自由的年輕人,忽然要潛藏低調甚至身陷囹圄,是痛苦和壓抑的。但肯定的是,時間在他們一邊,他們都能活得比獨裁者長,只要不自殘自棄,保持健康,終會迎來轉機出現的一天。確保清算施害者的一天到臨時自己仍能精力旺盛,乃是我們的集體責任。

- 孔誥烽

原文連結: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dcwatcher/dcwatcher-07062022122150.html

+++

星期五, 7月 15, 2022

波叔消費劵必敗之謎

政府決定「那些有意圖永久離開香港的人」不獲派消費券。

結果發現 dq 了24萬人。正是大陸形容抓貪的順口溜「十個抓一個,肯定有冤枉;兩個抓一個,一定有漏網」

根本其實沒有很輕易的辦法,從強積金資料庫做簡單查考 (query),就知道某人是否已「移居」。

反而叫人登門自證沒離去才再予發放。

更為複雜的是,政府在發放生果金等事務上,便利老人家回粵回閩養老。這些是否也要被 dq?

程序上,其實有較好方法。

如果你用八達通領取,你先在5月30日前用完了4000元,才可在6月16日領取第一階段第2期的1000元。若在6月30日前才花光,則要待7月16日才可領取。

那麼,與其先 dq 疑案,不如發短訊給他們,說要先多待一個月核實,而假若他們可提供資料,便可加快核實過程,早點領取。

那麼觀感上會好些,也不致於造成困擾、難堪。

其實香港的制度上,只有是否永久性居民,才會在福利上有不同。至於你是否打算移民,根本從來不予分別對待。

現在這種做法,根本是和疫苗通行證一樣,先予以不合理地剝奪,然後你屈從了才還給你。而「壞分子」則被懲戒。

其實已離開的,又怎會花工夫,專程為消費券訂機票和隔離酒店回港?

如果他已回港,那麼他有無外地居留權,對香港又有何關係?

所以其實面對建制派質詢,茂波可以大方回應,作為尊重所有香港人,這應該不作區別,而實際上很多離開了的人都會放棄領取。

當然也有人會說,他們可叫人代領呀!

這就去到基本問題,其實消費券為了甚麼才做?

還不是為了提振經濟,令消費引擎不致死火?

那麼給誰用有何關係?

所以就算波叔學安倍晉三,非本地人一樣照派十足,我也贊成,雖則現在是派一半。

因為波叔既想振興經濟,又想政治正確,搞不清是基於身份、基於貢獻,還是出於政治而派,結果唔湯唔水。

***

被DQ消費券市民迫爆辦事處 斥陳茂波「根本煽動啲人反政府」 - 獨立媒體

//第二階段$5000消費券將於下月7日派發,政府新設門檻,永久離港或有意圖永久離港不再符合領取資格。大批曾提取強積金、但已回流香港的市民陸續收到DQ通知。今午旺角的消費券辦事處人山人海,有伯伯激動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你陳茂波都唔知有咩企圖,根本煽動啲人反政府!」//

全文:https://bit.ly/3IzQjmZ

+++

星期四, 3月 24, 2022

二錯不成一對 蠻幹各方皆輸

2022年2月26日

(上)

見到新世界話願出更多地起方艙醫院,「響應習主席號召抗疫壓倒一切」。請問這還算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嗎?

香港經濟出弊病由來已久。自後過渡期開始,中英雙方為求社會穩定,都要借助財閥。

任由其壟斷坐大,完成由天然壟斷到法規壟斷過程。

本來你在投地時,地越賣越貴,小型發展商很難參與。

政府還要不肯發展小型土地拍賣巿場。無他,他大片土地由大發展商包攬,官僚「行之有效」,少做少錯,太平日子錢照收,何樂不為?

靠高地價政策賣地去津貼社會福利開支。另一方面財閥透過高租金高樓價向大眾掠奪,完善整個食物鏈。

地鐵、領匯等半官方機構也加入戰圈。

到後來惡客犯主, 倒過來政府招標要迎合巿面上少數有能力參與的營運者。

所以院舍條例要遷就經營者,容許剝削老人。新建公屋出現鉛水,沙中線短樁港鐵還要為外判商「好女兩頭瞞」。

到後來大圍柏傲莊石屎不達標,起到半路新世界寧可拆掉重來,就是必然趨勢。

公屋管理也要對物業管理公司「包容」,常出現清潔工墮垃圾槽身亡,社署監管就如虛設,出現保護兒童會(名字也夠諷刺)長期虐兒。

好了,到現在眼看地產商在董建華任內,原來已惡到可迫政府停建居屋,23條立法觸礁,老董只能攤攤手無能為力。

如果有日考試前先問「重點中學」覺得咁出卷好唔好,仲考嚟做乜?

政府規劃設計都要為財閥地主度身訂造,常常犧牲大眾福祉。

到了大疫橫來就是大清算,屏風樓、劏房都是「病毒友善」,特首下令未打針者不能進商場,升斗小民才赫然發覺,不進商場都出不了地鐵,回不了家門……

------

(下)

講到香港華人財閥的榮枯。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們本是政權寵兒,正如韋小寶說:「皇上叫奴才發,奴才不敢不發。」

但時移世易,所謂「世上優秀的公務員團隊」,大家都見識過。同樣,辦了奧運,上了太空,「大國崛起」也見到反高潮。今上這時搞冬奧也只覺東施效顰而已。

無奈今上實在是異品,這時候此人上場,其偶然實是某種「合該如此」。

他看著前朝不能「令人心回歸」,明明「保障國家安全天經地義」,卻變成「社會未有充分共識」地永久擱置。反而卻是所謂民主派也在老是嚷嚷要党「兌現民主承諾」。

他媽的,老子當年酒後胡塗,一時扮大方而已。辛苦搞來的童養媳,那能真個等你長大了,給你個「自擇去留,不加阻涉」?

大家心裡明白就算啦,老是不識趣,逼俺做醜人挑明?

而今上就如漢武帝,怎能忍受和親屈辱?是故出兵猛揍匈奴。何不想想,和親是你老祖宗劉邦自己親口許下嘛。

老毛對香港來的乒乓球員說,你香港有親人嗎?告訴他們不用擔心,我們會留著香港這扇「南風窗」,斷不會收回。

老鄧對訪京港督麥理浩說,地方我們得收回,可是你叫投資者放心,大可安心掙錢。

而任誰坐大了,當然想著改造政經格局,讓好日子得以延續。

那知卻撞上個秦皇漢武,或是隋煬托世?

正好神州科技巨頭,也同樣在庇蔭下有聲有色,有手握大數據,也有涉足電子金融,勝似銀行。

但是這對人們生活的掌控,對貨幣發行的權力,卻再也不在朝廷手中。

矛盾激化下,巨擘敢以「竹帛煙銷帝業虛」來懟,給党一個軟釘子,倒批龍鱗。

於是旦夕之間,朝廷大加整治。碰上新冠疫情,党又正好「以疫謀霸」,脅迫財閥獻地,復又撞開最棘手的醫生專業大門,容許內地醫務人員「來港援疫」。

在此背景下,港英時期以至特區之初罕見的「官民一心」絡繹不絕。譬如公共交通運輸都「願意」讓巿民免費在選舉日乘搭,以收「鼓勵投票」之效。

譬如地產商「借出」地方興建方艙醫院。

然而, 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二「錯」不成一「對」。商人不應富,然亦已富矣。再出法令挖空心思共同富裕,只是錯上加錯。

在小商戶來講,面對的卻是法規不明確。明明之前政府要求,要添置消毒裝備,又加強店內空氣消毒流轉,又加裝夾板防飛沫。

不管食肆、理髮、美容、健身中心,全都努力不懈,全力配合,望能得到政府認可。

無奈迎來的卻是被政府率先睇死,認定是播疫疑犯,即時飭令停業。不管當初如何努力,也是付諸東流。

多勞多得,能者居之不再成立,資本主義制度出現首條裂紋。

而陳茂波「爛好人」地要求業主三個月內不得迫遷,即是口惠而實不至,冒充和事佬卻更添禍害。

商業投資本來就是講理性,不是講人情。優勝劣敗是大家接受的遊戲規則。政府果真想居間協調,便要做細緻調解工作,撮合雙方彼此期望,令業主和租客對各自的情況由了解而生出信心,然後自願達成協議。

政府又可撥出若干金額成立補助或擔保基金,某程度擔保一些有質素企業,望能災後反彈,重見光明。

畢竟就如03年沙士一樣,疫情若驟然而過,巿面回復正常,企業自可生存創收,逐漸康復。

現在卻是沒來由的打亂制度,讓實力不足的企業把心一橫博一博再試三個月。

這三個月更是  magic number, 憑甚麼相信三個月後疫情就已過去?為甚麼不是兩個月,又不是四個月、六個月?

結果宣佈一日後全城狂罵,茂波再獻新猷,說會資助困難業主十萬貸款,以免被銀行收樓。而且也會指示金管局要求銀行予以寬貸。

這又是好像急就章無通盤考慮的行為,而且又是要業主被動參與貸款三月。萬一三個月後疫情更壞,新舊債項一併臨頭呢?

而政府「救了」租客「又救」業主,沿著這資金鏈條向上移。當業主風險又轉嫁到銀行,政府是否又要「打救」銀行?

這麼就是向党媽事事皆管看齊,社會也向全民國營邁進。

而搞了這麼多,中小企面對的是朝令夕改,充滿不確定性的營商環境。業主面對的,是隨時政府剌斜殺出的「大局為重」道德訴求。

而由於投資殖利和實務營商都禍福難料,自不然政府也難以從百業蕭條的情況下增加收入,日後「托護」經濟的能力和手段必然大減。

是為各方皆輸局面。

------

後記:周圍店考古

我係懷住考古嘅態度,去睇吓樓下已關門的火煱店「遺跡」

價格「瑯」到好高,但其實只是地產租金的泡沫,一旦退潮,其實價格減半都不會吸引「剛性需求」。

而最弊係到時已出現負財富效應,大眾節衣縮食,連「實價」也撐不住,到時一係跳樓貨,一係執笠大平賣。

圖一 食品價錢甚貴

圖一見到,早餐價目表,個特色餐 (你當 brunch, 有司華力腸、火腿、糖心蛋、薯角、雜菜沙律、芝士片、奶醬多、鮮蕃茄)已經賣到 $58, 司腸轉扒去到 $63

腿蛋治餐、熱狗餐 $30, 公司治餐 $35 算抵食

粉麵餐 $36/38, 豬扒包餐都 $42

熱飲 $16,凍飲 $19

你會發覺價上咗好難落番嚟,但實在脫離民情,無客,結果 「早餐暫停」

未發生疫情已經係咁。

圖二 選擇做 B,C 區

圖二 疫情初至,佢係做 B,C 區,打算開到晚上12點

圖三 會員卡折扣

圖三 用會員卡,會有8折(平日)或9折(五六日)

圖四 獨立飲食房

圖四 免費提供獨立飲食房,但需預約

圖五 關了門暫停營業

圖五 獨立冷氣及獨立抽風,等你開心飲食……仍然一早已關門算數

連門口貼張「暫停營業」交代一下都無,應該心情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