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6, 2015

旅遊與閒暇 _ 徐少驊 _ 主場新聞

徐少驊

網名老徐,早年從事媒體工作,記者、編輯、出版人、專欄作家、電台主持、書籍作者。於2003年始從商,專營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系统及方案業務,繼續關心社會時事,不時在網絡月旦時人時事,其博客名命為「一名儒商的百寶箱」,是為自我之定位,即一名關心社會及文化之小商人。

2012-10-16 13:12:08

新聞報道,內地「十一」黃金周的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發生逾6.8萬宗車禍,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死亡人數雖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但數字仍然令網民直呼「恐怖」。

旅遊中國搵命搏
老徐二十年前當周刊編輯時,已不止一次拿「內地旅遊搵命搏」作為報道題材,原因主要來自司機編更制度和駕駛文化。一年前,老徐跟隨《以諾遊蹤》出訪德國,旅遊巴士公司按法例嚴格規定司機的工時和行車途中停車休息之時間,長途旅遊巴走至中途,公司會派出另一位司機在中轉站接班,絕對不是像中國般一名司機由頭揸到尾。當然,國內旅遊意外的成因還有駕駛及輕視別人生命等文化問題。不改變制度與文化,「旅遊中國搵命搏」是中港傳媒永恆之主題。再擴大一點看這個問題,貪污腐敗盛行的社會,人命之價值亦只會隨之下降。說到底,民主、自由、人權、法治這些普世價值才是社會的最有效防腐劑。故此,旅行安全跟政治制度其實是有直接關係的。

長假遊中國,貼錢買難受
十一黃金周,中國媒體大幅報道內地旅遊之「盛況」,網民也在博客上湊趣,將十一黃金周各旅遊景點的震撼圖片上載,附上醒神題目:「中國十一國慶大片,全國山河一片亂」,圖片盡是遊客像沙丁魚般緊緊地聚於一起,汗水分沾。這樣的景象果真是中國僅有,全球獨家,別無分店。至於所謂的眾聲喧鬧和垃圾滿眼就不在話下了。在如此中國盛世之下,什麼叫「貼錢買難受」?在中國的長假期往中國旅遊就是了!

中國人欠缺「閒暇文化」
這令老徐想到「閒暇」這兩個字的意義,放假了!去旅遊,就必然是一件屬於閒暇的事情麼?看着「中國十一國慶大片,全國山河一片亂」這篇博文的圖片,我無法把這伙中國「暴遊客」跟「閒暇」兩個字拉上任何關係。怎麼一件原本優雅的事情,一旦有中國人牽涉其中,就變得失去原味?我知道這種說法有「種族歧視」之嫌,但難道我的說法偏離了事實?當然,又要加上一句,不能一竹竿打整船人囉!中國人也是有優雅之士的,只是需要一點努力才能找得到。事實上,一說到「中國人」或「中國文化」,就有令文章累贅的危機,你說的是南方人、北方人、台灣人、香港人,還是包括了全球華人呢?你說的是中國橫跨五千年的中國民間文化,還是儒家的統治文化還是中共治下的近六十年泯滅人性、道德的「唯利是圖」文化?老徐寫中國人,不是嚴謹學術論文,拋磚引玉,大家讀後歡迎各自加入高論補充就是了!

說到旅遊和閒暇這個題目,我的悲觀主義精神又作祟了!中國旅遊業要追上歐洲的水平,只怕即使不能斷言「沒這個可能」,卻沒有一百年不行!換言之,就算中國果真追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只怕到時更加財大氣粗的中國人仍然與「閒暇」無涉,因為「閒暇」跟中國一向引以為傲的「最高」、「最長」、「最大」等之「硬件」關係甚微,而是跟人的精神面貌關係密切。有關「閒暇文化」,不但內地沒有,香港亦欠缺,台灣較優,沒有這種文化,本土旅遊業無論也是做不起來的。中國人就算是旅遊也是一窩蜂的,追趕時髦,參加鴨仔團。台灣誠品的定位,跟「閒暇」密不可分,但香港的誠品一開幕,就完全走了樣,都是拜中國遊客所賜。我望穿秋水,盼了多年,誠品來了!去過一次,就不欲再去了。

閒暇:文化的基礎
究竟什麼是「閒暇文化」?二十世紀德國著名的天主教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於1947年寫了一本叫《閒暇:文化的基礎》(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的哲學書,他認為「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作者引用了一系列哲學、宗教和歷史上例證,去證明無論是古希臘人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都深知閒暇的重要性,並深為珍惜。他指出,宗教只能產生在閒暇之中:因為只有身在閒暇之中,我們才會有時間去沉思上帝的本質。閒暇曾經是任何文化的首要基礎,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譯者劉森堯)

換言之,閒暇是哲思的基礎條件。欠缺閒暇和閒暇精神的國家和地方,那裡的人就很難建立起心靈、思考、道德等重要的人生向度。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體會到,「閒暇」不等於「旅遊」和「遊戲」,「閒暇」應該是一種常存的心境,一種人生觀,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種物質或說生理和心靈滿足的均衡狀態。當然,旅遊和遊戲有利於達致這種均衡的方式。

中國本土旅遊業振興不來
但看看中國人的旅遊,匆匆忙忙的在旅遊景點拍照、購物、飲食和拉屎,其匆忙程度跟在工作時不遑多讓,更遑論要他們去欣賞一下文化、藝術的東西了。中國人就連旅遊都是「功利計算」,可想而知,這個民族的心靈是處於何等的低級狀態!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對中國的旅遊業不寄厚望。

see also:
夢碎黃金周 林藹雲 香港獨立媒體
2012-10-07
//這是一場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意外,但為了避免意外再次發生,我們傷痛地敲問,為什麼這場意外會在那時那地發生?為什麼十一黃金周內,特別多混亂與意外?這些意外又是否可以避免?

南丫島的意外發生後,已有島民提出,當天前往該島的旅客前所未有之多,小輪從早到晚,不斷加班往返以疏散旅客,遇事的船長是否太過倦怠以致判斷失準?遇事的航道雖然船隻不多,但因維港列為禁區,很多游艇均停泊在榕樹灣附近,這會否阻礙了船長的視線?

很多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一套旅遊環境承載力或稱旅遊容量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的管理,以減低因為游客過量而造成的環境破壞和意外。在國內,也有最佳遊客接待量的估算,理論上景點應該在超過容量時發出預警,停止售票,進行人潮疏導,然而這措施卻一直沒有落實執行。過去多年,在十一黃金周,各地比較熱門的旅遊點,客容量都超標三倍到十倍不等。當客量出現超負荷,旅遊區的交通、設施、人手均無力應付需求,就很容易出現混亂與意外。

面對著旅遊容量的失控,有國內的專家指出,旅遊區超負荷的最根本的問題,是黃金周「集中旅遊」所帶來的苦果。

但打破黃金夢的意見,不斷在網上被攻擊,有的認為勞工議價能力弱,難以爭取自定長假,有的則以地方旅遊業界的利益為考慮,認為「集中」旅遊會帶來更多好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