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25, 2015

股市地雷 _ 蔡東豪_主場新聞 House News 及 避開股市的地雷

股市地雷 _ 蔡東豪_主場新聞 House News

蔡東豪

以為自己是文化人的企管人。

2012-10-11 11:05:59

張化橋最近出版了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我向所有人推介。張化橋被譽為「民企之父」,對這稱譽,我多說兩句,民企誕生跟張化橋關係不大,他的最大貢獻是,在十多年前開始,教曉投資者怎分析民企這種身份曖昧的企業。特別是在眾人皆醉時,張化橋總能以最清醒頭腦喚醒公眾,他的鞭策是民企健康發展的重要養分。張化橋不是民企生父,但作為養父之一,他的功勞確實不小。

投資界有料之士不少,願意公開發言寥寥可數,懂得有條理地拆解及表達複雜情況,張化橋是表表者。這幾年張化橋直接參與民企運作,從欄杆另一邊看民企風光,武功更上層樓。張化橋另一稱號,我認為是「過去十五年最出色中國分析員」。

看張化橋新書的一個驚喜,是這本書收錄了祝振駒三篇關於小型股地雷的文章。買張化橋,送祝振駒,抵也!祝振駒是「小型股專家」,這稱號今日已接近絕種,屬稀有動物,因為投行已不大理會小型股。小型股交投疏落,即使分析員有多好意見,投行也做不成生意,付出跟回報不成正比,所以投行近年冷落小型股並不意外。祝振駒可穩坐專家之名,因為後無來者。

小型股地雷多,但玩家仍樂此不疲,因為總有人覺得自己看得通小型股,以為自己做足功課。其實小型股功課做幾多也不夠,我建議大家參考祝振駒列出投資小型股的四個先決條件:

一、「 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這四個字真精警,跟我們熟悉的「疑中留情」( Benefit of the doubt)剛相反,目的是警告投資者不可輕信管理層,反而管理層要證明自己不是騙子。小型股管理層充斥太多騙子,這些人視股東關係為零和遊戲,自己贏即股東輸,以敵我分界。在騙子之地,把管理層先當賊辦是合情合理策略。買小型股不用心急,讓管理層以時間來證明自己無辜。

小型股管理層即使不是故意行騙,也容易無意中行騙,因為他們自視過高,對前景過分樂觀。管理層天性是樂觀,自己也不相信的事情怎會瞓身去做,因此他們必相信明天會更好。存心講大話和因對前景過分樂觀而講大話,對投資者的分別不大,結果同是損手。

二、股價不會騙人。這句話看似是「阿媽是女人」的老生常談,但投資者總想到辦法說服自己,股價下跌是因為這個那個原因,當初買入的原因仍然成立。買入一隻股票後,投資者成為啦啦隊,維護這隻股票的勇猛程度,隨時強過管理層。

股價下跌必有原因,可能全世界都知道原因,除了自己。股價突然下跌,自己不知道原因的話,立即假設最壞事情發生了,不是其他人錯,而是自己中伏了,快快沽貨離場。

三、如果負責投資者關係是受僱者,他多數報喜不報憂。負責投資者關係,衡量表現是股價升跌,要做好呢份工,主觀願望一定是股價上升。除了客觀環境令負責投資關係的人信不過,我相信祝振駒的另一含義,是受害者未必知道真實情況,他們也蒙在鼓裡,在不完全知情下講大話。對投資者來說,大話就是大話,出發點是什麼,已沒關係。

小型股大都聘用不起人全職負責投資者關係,通常由財務總監兼任,因此財務總監不尋常地離職,是很壞信號。連這些大好友也跳船,這條船可能已沉了。

四、資歷少於十年的分析員推介小型股,可以不理。負責小型股的分析員,為投行賺大錢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通常由資歷最淺的分析員負責。這是致命錯配,小型股中騙子最多,最需要被騙次數最多的分析員去上陣。我同意祝振駒的看法,避地雷無得學,自己踩過之後,下次會加倍小心,唯有從踩完一次又一次累積經驗,就是要十年時間。

我的分析員生涯是從分析小型股開始,從踩地雷中練武功,過去幾年我管理小型股,負責埋地雷。踩地雷和埋地雷的經驗也具備,我評小型股,大家不妨留意。

原文刊於《壹週刊


避開股市的地雷_主場新聞 House News

余大千

2012-9-7 7:03:42

很少在這欄推薦財經書,尤其是那些標榜投資心法的書,這些書會令人讀後產生幻覺,以為真的練就了一身武功,可以下山一試身手,結果往往是損手爛腳。不過,張化橋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卻是特例,因為它的目的是警世,用真相教你避開蝕底。

有留意財經新聞的讀者,對張化橋不會感到陌生,這名民企之父,當年踢爆了幾隻民企造假而聲名大噪,近年新出道的研究機構渾水,也只是沿着張化橋的足印。

張化橋做過分析員及投資銀行家,出任過上市公司 CEO,搞過小額貸款業務。在金融界的深厚歷練,加添了這本書的份量。

全書可觀之處,在於不忌諱投資銀行的運作實況,沒有塗脂抹粉,投行為求成功搶得生意,底線確實可以很低,張化橋提到的不少例子,都是第一身經歷,對象雖然姑隱其名,但其實呼之欲出,其中荒謬之處,頗令人啼笑皆非。

民企之父籲勿沾新股試舉一個教我捧腹的故事,他曾拜訪一家經營食品配送的上市公司,該公司聲稱在內地為上百萬工人提供飯盒,市值一度接近 300 億元。

張化橋到了該公司的總部,看了看廚房的規模、大米的存量及出車的情況,發現根本不足以支持其業務量,於是按 CFO 提供的客戶名單致電查詢,對方卻誓神劈願從來沒有幫襯,回頭質問CFO,才難為情地說記錯了。

這家公司現已長期停牌,但警號其實一早已經出現。我只奇怪,這些隨便打個電話便可以踢爆的事情,輔助公司上市的大量專業人士,卻連這些門面功夫也懶得做,僅捧着公司提供的材料,便向客戶力銷,可見利益當前,種種防犯利益衝突的手段,是如何的軟弱無力。

正正因為江湖險惡,他勸誡投資者不要沾手新股,其觀察也很到位,「在市場氣氛好的時候,IPO價格一般都很高;而當市場氣氛不好的時候,多數公司會選擇等待時機。這就意味着投資者幾乎總是付高價。」

回看近年上市的新股,股價潛水有之,業績走樣有之,便會發現將資金花費在這些沒有往績的新股上,是如何古怪的事情。

書內不會教你發達錦囊,他的投資建議,其實頗為樸實:「如果沒有把握,盡量往壞處想。」

他會叫你投資在自己真正清楚了解的公司,盡量揀選一些競爭者不易進場挑戰的股份,他會推薦領匯(823)及粵海投資(270)。你可以說張化橋的投資策略保守,不過要長期與股市共舞,只有保守才能命長久。

金融業與政界有其相似之處,就是坦白的人太少,所以對於直認自己薪酬太高、不斷批評自己的預測沒有準確性可言的張化橋,其清心直說尤其可貴。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