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4, 2023

關於李靖如何做到「功高但不震主」

引金庸解說《三十三劍客圖》,二 虬髯客

https://www.huangdizhijia.com/novel-302-chapter-1.html


//歷史上的名將當然總是勝多敗少,但李靖一生似乎從未打過敗仗,那確是古今中外極罕有的事。可是他一生之中,也遇過二次大險。


第一次,他還在隋朝做小官,發覺李淵有造反的跡象,便要到江都去向隋煬帝告發,因道路不通而止。李淵取得長安後,捉住了李靖要斬。李靖大叫:“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李淵覺得他言詞很有氣概,李世民又代為說項,於是饒了他。這是正史上所記載李靖結識、追隨李世民的開始。


李淵做皇帝後,派李靖攻蕭銑,因兵少而無進展。李淵還記著他當年要告發自己造反的舊怨,暗下命令,叫峽州都督許紹殺了他。許紹知道李靖有才能,極力代為求情。不久,李靖以八百兵大破冉肇則,俘虜五千餘人。李淵大喜,對眾公卿說:“使功不如使過,這一次做對了。”有功的人恃功而驕,往往誤事,而存心贖罪之人,小心謹慎,全力以赴,成功的機會反大,那便是所謂“使功不如使過”。李淵於是親筆寫了一封敕書給李靖,說:“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其實說“久忘之矣”,畢竟還是不忘,只不過鄭重聲明以後不再計較而已,所以在慰勞他的文書中說:“卿竭誠盡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李靖當時是隋朝的官員,他得知李淵想造反,他可以不告發嗎?他只是盡忠職守啊!但李淵依然要殺他,因為帝王家從來當這天下是私有產業,你不單阻老子發財,隨時害我誅九族,豈不該死?但李靖臨危不亂,直斥他是「以私怨斬壯士」,卻不是李淵給他鬧醒了,而是他要顧及形象,也欣賞李靖能指明利害關係,有此識見、膽量,值得留用。


但李淵始終記恨,又愛惜羽毛,還是叫人暗下毒手。李靖就不知是人緣好還是運氣好,有人肯為他求情。不久他立大戰功,李淵一個歡喜便答應前事不計,還說「使功不如使過」!請問站在國家立場,李靖何罪之有呢?而你若認為有過,但立大功就可抵償,那仍是着眼部下的利用價值而已。


以此論之,有日部下沒有利用價值,也逃不過兔死狗烹,就如劉邦對韓信一樣!


//但最危險的一次,還是在他大破突厥之後。突厥是唐朝的大敵,武力十分強盛。李淵初起兵時,不得不向之稱臣,唐朝君臣都引為奇恥大辱。李世民削平群雄,統一天下,突厥卻一再來犯,有一次一直攻到京城之外的渭水邊,李世民只得乾冒大險,親自出馬與之結盟。李靖居然將之打得一蹶不振,全國上下的興奮可想而知。當時太宗大喜之下,大赦天下,下旨遍賜百姓酒肉,全國狂歡五日。(突厥人後來逐漸西遷,在西方建立了土耳其帝國。李靖這一個大勝仗,對於歐洲歷史都有極重大的影響。我在記土耳其之遊的《憂鬱的突厥武士們》一文中曾有提到。)


李靖立下這樣的大功,班師回朝,哪知御史大夫立即就彈劾他,罪名是:“軍無綱紀,致令虜中奇寶,散於亂兵之手。”這實在是個莫名其妙的罪名。太宗卻對李靖大加責備。李靖很是聰明,知道自己立功太大,皇帝內心一定不喜歡,御史大夫的彈劾,不過是揣摩了皇帝的心理來跟自己過不去而已,當下並不聲辯,只是連連磕頭,狠狠的自我批評一番。唐太宗這才高興了,說:“隋將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反而因罪被殺。朕則不然,當致公之罪,錄公之勳。”於是加官頒賞。// [1]


你以為只是李淵差勁?換上李世民登位,唐太宗貞觀之治啊,面對魏徵虛懷納諫,又如何呢?還要李靖低頭服軟請罪,不申辯喊冤,皇帝老兒滿意了,覺得你沒犯顏,你才有冚家富貴呢!


//後來李靖繼續立功,但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從來不敢攬權。《舊唐書》說:“靖性沉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然似不能言。”又說他:“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所以直到七十九歲老死,並沒被皇帝鬥倒鬥垮。《舊唐書》論二李(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勣),贊曰:“功以懋賞,震主則危。辭祿避位,除猜破疑。功定華夷,志懷忠義。白首平戎,賢哉英衛。”


唐人韋端符《衛公故物記》一文,記載在李靖的後裔處見到李靖遺留的一些故物,有李世民的賜書二十通,其中有幾封詔書是李靖病重時的慰問信。一封中說:“有晝夜視公病大老嫗,令一人來,吾欲熟知起居狀。”(派一名日夜照料你病的老看護來,我要親自問她,好詳細知道你病勢如河)可見李世民直到李靖逝世,始終對他極好,詔書中稱之為“公”,甚有禮貌。


研究中國歷史上這些大人物的心理和個性,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千百年來物質生活雖然改變極大,但人的心理、對權力之爭奪和保持的種種方法,還是極少有甚麼改變。//


既然李世民提到隋將史萬歲,又引一引史萬歲被隋文帝冤殺的故事吧!


【古事今說】隋朝名將史萬歲的受賄與受冤

https://zhuanlan.zhihu.com/p/89113367?utm_id=0


//  史萬歲揮馬追擊百餘里,大破突厥軍,斬殺數千,又繼續跟踪追入沙漠數百里,凱旋而歸。


  楊素方面此役毫無功勞可言,對史萬歲妒忌無比,在隋文帝面前進讒言說:“突厥已經投降了,況且他們本來不是入寇,只是來放牧而已。”他隱瞞了史萬歲及其部下的功勞,導致皇帝未能獎賞出征的將士。


  史萬歲數次上表陳述真實戰況,為將士們請功,隋文帝仍未醒悟。


  此時正值隋文帝從外地初還京師,並剛剛廢掉東宮太子楊勇,正窮追東宮的黨羽。隋文帝問史萬歲現在何處,其實史萬歲就在朝堂上,但楊素卻故意說:“史萬歲正在拜訪東宮。”以此來激怒隋文帝。隋文帝果然信以為真,立即下令召見史萬歲。


  當時隨史萬歲出征的將士數百人正在朝廷上喊冤。史萬歲見不得自己的部下受屈,對他們說:“我今天把你們的功勞極力地陳述給皇上,事情會解決好的。”


見到隋文帝后,史萬歲大講將士如何有功,卻被朝廷所壓制,他語氣激昂憤慨,對隋文帝也不夠恭順。隋文帝越發震怒,當即命令武士將史萬歲棒殺於朝廷之上。


  史萬歲被打死後,隋文帝追悔莫及,但還是下詔,重提史萬歲接受爨翫賄賂的舊賬,來說明史萬歲有罪該殺。這個詔書大意就是,史萬歲因受賄而私放爨翫,導致爨翫又反,朝廷二次發兵平叛,這次抗擊突厥又冒功鬧賞,實屬國賊,必殺無赦。


  “死非其罪,人皆痛惜。”史萬歲身死之日,全國上下得知消息的,都為其感到冤枉和惋惜。《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三卷載,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禦軍無法,突厥珍物,虜掠俱盡。唐太宗召李靖訓責,李靖磕頭謝罪。唐太宗說,隋朝史萬歲打敗達頭可汗,有功勞不加賞賜,因罪遭致殺戮。朕則不這樣處理,記錄下你的功勞,赦免你的過錯。加升李靖為左光祿大夫。唐太宗這樣說,當然是吹捧自己,籠絡臣心,但也反映出對史萬歲被冤殺的氣憤。//


本來朝臣之間因嫉妒而互相中傷,也不足為奇,但皇帝先要自行查清楚嘛,不能只信一面之辭嘛。突厥並非入寇,是楊素說的;史萬歲拜訪東宮,同是出自楊素之口。若楊素有私心或是糊塗,皇帝豈非受累?


史萬歲為部屬爭取獎勵戰功,也是合理的份內事,雖然言語上對皇帝欠恭謹,他仍是一心為國嘛。


可是皇帝最在意的不是你是否對國家忠誠,而是對我本人是否忠心。


而縱使殺錯了,他既不願承認錯誤,又沒怪責楊素,結果只能為自己堆砌下台階,找史萬歲以前的錯處來說事。


你以為這些1400年前的事和你沒影響?你看共產黨在1989北京民運、2019香港抗爭的處置手法,和隋文帝楊堅有差別嗎?



1. 此處金庸引文有誤,「當致公之罪,錄公之勳」實為不通,應為「當舍公之罪,錄公之勳」


參考《大唐新語·卷十五·容恕》

//御史大夫溫彥博害靖之功,劾靖軍無紀綱,突厥寶貨,亂兵所分。太宗舍而不問。及靖凱旋,進見謝罪,太宗曰:「隋將史萬歲破突厥,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當舍公之罪,錄公之勛也。」//

https://zh.m.wikisource.org/wiki/%E5%A4%A7%E5%94%90%E6%96%B0%E8%AA%9E/%E5%8D%B7%E4%B8%83

亦參考《資治通鑑·卷193》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上之中貞觀四年(庚寅,公元六三零年)

//五月,…丁亥,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破頡利牙帳,御軍無法,突厥珍物,虜掠俱盡,請付法司推科。上特敕勿劾。及靖入見,上大加責讓,靖頓首謝。久之,上乃曰:「隋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錄公之功,赦公之罪。」加靖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戶。未幾,上謂靖曰:「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為懷。」復賜絹二千匹。//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E8%B3%87%E6%B2%BB%E9%80%9A%E9%91%91/%E5%8D%B7193#%E5%A4%AA%E5%AE%97%E6%96%87%E6%AD%A6%E5%A4%A7%E8%81%96%E5%A4%A7%E5%BB%A3%E5%AD%9D%E7%9A%87%E5%B8%9D%E4%B8%8A%E4%B9%8B%E4%B8%AD%E8%B2%9E%E8%A7%80%E5%9B%9B%E5%B9%B4%EF%BC%88%E5%BA%9A%E5%AF%85%EF%BC%8C%E5%85%AC%E5%85%83%E5%85%AD%E4%B8%89%E9%9B%B6%E5%B9%B4%EF%BC%89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