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6, 2015

旅遊與閒暇 _ 徐少驊 _ 主場新聞

徐少驊

網名老徐,早年從事媒體工作,記者、編輯、出版人、專欄作家、電台主持、書籍作者。於2003年始從商,專營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系统及方案業務,繼續關心社會時事,不時在網絡月旦時人時事,其博客名命為「一名儒商的百寶箱」,是為自我之定位,即一名關心社會及文化之小商人。

2012-10-16 13:12:08

新聞報道,內地「十一」黃金周的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發生逾6.8萬宗車禍,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傷。死亡人數雖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但數字仍然令網民直呼「恐怖」。

旅遊中國搵命搏
老徐二十年前當周刊編輯時,已不止一次拿「內地旅遊搵命搏」作為報道題材,原因主要來自司機編更制度和駕駛文化。一年前,老徐跟隨《以諾遊蹤》出訪德國,旅遊巴士公司按法例嚴格規定司機的工時和行車途中停車休息之時間,長途旅遊巴走至中途,公司會派出另一位司機在中轉站接班,絕對不是像中國般一名司機由頭揸到尾。當然,國內旅遊意外的成因還有駕駛及輕視別人生命等文化問題。不改變制度與文化,「旅遊中國搵命搏」是中港傳媒永恆之主題。再擴大一點看這個問題,貪污腐敗盛行的社會,人命之價值亦只會隨之下降。說到底,民主、自由、人權、法治這些普世價值才是社會的最有效防腐劑。故此,旅行安全跟政治制度其實是有直接關係的。

長假遊中國,貼錢買難受
十一黃金周,中國媒體大幅報道內地旅遊之「盛況」,網民也在博客上湊趣,將十一黃金周各旅遊景點的震撼圖片上載,附上醒神題目:「中國十一國慶大片,全國山河一片亂」,圖片盡是遊客像沙丁魚般緊緊地聚於一起,汗水分沾。這樣的景象果真是中國僅有,全球獨家,別無分店。至於所謂的眾聲喧鬧和垃圾滿眼就不在話下了。在如此中國盛世之下,什麼叫「貼錢買難受」?在中國的長假期往中國旅遊就是了!

中國人欠缺「閒暇文化」
這令老徐想到「閒暇」這兩個字的意義,放假了!去旅遊,就必然是一件屬於閒暇的事情麼?看着「中國十一國慶大片,全國山河一片亂」這篇博文的圖片,我無法把這伙中國「暴遊客」跟「閒暇」兩個字拉上任何關係。怎麼一件原本優雅的事情,一旦有中國人牽涉其中,就變得失去原味?我知道這種說法有「種族歧視」之嫌,但難道我的說法偏離了事實?當然,又要加上一句,不能一竹竿打整船人囉!中國人也是有優雅之士的,只是需要一點努力才能找得到。事實上,一說到「中國人」或「中國文化」,就有令文章累贅的危機,你說的是南方人、北方人、台灣人、香港人,還是包括了全球華人呢?你說的是中國橫跨五千年的中國民間文化,還是儒家的統治文化還是中共治下的近六十年泯滅人性、道德的「唯利是圖」文化?老徐寫中國人,不是嚴謹學術論文,拋磚引玉,大家讀後歡迎各自加入高論補充就是了!

說到旅遊和閒暇這個題目,我的悲觀主義精神又作祟了!中國旅遊業要追上歐洲的水平,只怕即使不能斷言「沒這個可能」,卻沒有一百年不行!換言之,就算中國果真追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只怕到時更加財大氣粗的中國人仍然與「閒暇」無涉,因為「閒暇」跟中國一向引以為傲的「最高」、「最長」、「最大」等之「硬件」關係甚微,而是跟人的精神面貌關係密切。有關「閒暇文化」,不但內地沒有,香港亦欠缺,台灣較優,沒有這種文化,本土旅遊業無論也是做不起來的。中國人就算是旅遊也是一窩蜂的,追趕時髦,參加鴨仔團。台灣誠品的定位,跟「閒暇」密不可分,但香港的誠品一開幕,就完全走了樣,都是拜中國遊客所賜。我望穿秋水,盼了多年,誠品來了!去過一次,就不欲再去了。

閒暇:文化的基礎
究竟什麼是「閒暇文化」?二十世紀德國著名的天主教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於1947年寫了一本叫《閒暇:文化的基礎》(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的哲學書,他認為「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作者引用了一系列哲學、宗教和歷史上例證,去證明無論是古希臘人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都深知閒暇的重要性,並深為珍惜。他指出,宗教只能產生在閒暇之中:因為只有身在閒暇之中,我們才會有時間去沉思上帝的本質。閒暇曾經是任何文化的首要基礎,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譯者劉森堯)

換言之,閒暇是哲思的基礎條件。欠缺閒暇和閒暇精神的國家和地方,那裡的人就很難建立起心靈、思考、道德等重要的人生向度。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體會到,「閒暇」不等於「旅遊」和「遊戲」,「閒暇」應該是一種常存的心境,一種人生觀,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種物質或說生理和心靈滿足的均衡狀態。當然,旅遊和遊戲有利於達致這種均衡的方式。

中國本土旅遊業振興不來
但看看中國人的旅遊,匆匆忙忙的在旅遊景點拍照、購物、飲食和拉屎,其匆忙程度跟在工作時不遑多讓,更遑論要他們去欣賞一下文化、藝術的東西了。中國人就連旅遊都是「功利計算」,可想而知,這個民族的心靈是處於何等的低級狀態!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對中國的旅遊業不寄厚望。

see also:
夢碎黃金周 林藹雲 香港獨立媒體
2012-10-07
//這是一場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意外,但為了避免意外再次發生,我們傷痛地敲問,為什麼這場意外會在那時那地發生?為什麼十一黃金周內,特別多混亂與意外?這些意外又是否可以避免?

南丫島的意外發生後,已有島民提出,當天前往該島的旅客前所未有之多,小輪從早到晚,不斷加班往返以疏散旅客,遇事的船長是否太過倦怠以致判斷失準?遇事的航道雖然船隻不多,但因維港列為禁區,很多游艇均停泊在榕樹灣附近,這會否阻礙了船長的視線?

很多發達國家已經發展了一套旅遊環境承載力或稱旅遊容量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的管理,以減低因為游客過量而造成的環境破壞和意外。在國內,也有最佳遊客接待量的估算,理論上景點應該在超過容量時發出預警,停止售票,進行人潮疏導,然而這措施卻一直沒有落實執行。過去多年,在十一黃金周,各地比較熱門的旅遊點,客容量都超標三倍到十倍不等。當客量出現超負荷,旅遊區的交通、設施、人手均無力應付需求,就很容易出現混亂與意外。

面對著旅遊容量的失控,有國內的專家指出,旅遊區超負荷的最根本的問題,是黃金周「集中旅遊」所帶來的苦果。

但打破黃金夢的意見,不斷在網上被攻擊,有的認為勞工議價能力弱,難以爭取自定長假,有的則以地方旅遊業界的利益為考慮,認為「集中」旅遊會帶來更多好處。//

星期一, 5月 25, 2015

股市地雷 _ 蔡東豪_主場新聞 House News 及 避開股市的地雷

股市地雷 _ 蔡東豪_主場新聞 House News

蔡東豪

以為自己是文化人的企管人。

2012-10-11 11:05:59

張化橋最近出版了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我向所有人推介。張化橋被譽為「民企之父」,對這稱譽,我多說兩句,民企誕生跟張化橋關係不大,他的最大貢獻是,在十多年前開始,教曉投資者怎分析民企這種身份曖昧的企業。特別是在眾人皆醉時,張化橋總能以最清醒頭腦喚醒公眾,他的鞭策是民企健康發展的重要養分。張化橋不是民企生父,但作為養父之一,他的功勞確實不小。

投資界有料之士不少,願意公開發言寥寥可數,懂得有條理地拆解及表達複雜情況,張化橋是表表者。這幾年張化橋直接參與民企運作,從欄杆另一邊看民企風光,武功更上層樓。張化橋另一稱號,我認為是「過去十五年最出色中國分析員」。

看張化橋新書的一個驚喜,是這本書收錄了祝振駒三篇關於小型股地雷的文章。買張化橋,送祝振駒,抵也!祝振駒是「小型股專家」,這稱號今日已接近絕種,屬稀有動物,因為投行已不大理會小型股。小型股交投疏落,即使分析員有多好意見,投行也做不成生意,付出跟回報不成正比,所以投行近年冷落小型股並不意外。祝振駒可穩坐專家之名,因為後無來者。

小型股地雷多,但玩家仍樂此不疲,因為總有人覺得自己看得通小型股,以為自己做足功課。其實小型股功課做幾多也不夠,我建議大家參考祝振駒列出投資小型股的四個先決條件:

一、「 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這四個字真精警,跟我們熟悉的「疑中留情」( Benefit of the doubt)剛相反,目的是警告投資者不可輕信管理層,反而管理層要證明自己不是騙子。小型股管理層充斥太多騙子,這些人視股東關係為零和遊戲,自己贏即股東輸,以敵我分界。在騙子之地,把管理層先當賊辦是合情合理策略。買小型股不用心急,讓管理層以時間來證明自己無辜。

小型股管理層即使不是故意行騙,也容易無意中行騙,因為他們自視過高,對前景過分樂觀。管理層天性是樂觀,自己也不相信的事情怎會瞓身去做,因此他們必相信明天會更好。存心講大話和因對前景過分樂觀而講大話,對投資者的分別不大,結果同是損手。

二、股價不會騙人。這句話看似是「阿媽是女人」的老生常談,但投資者總想到辦法說服自己,股價下跌是因為這個那個原因,當初買入的原因仍然成立。買入一隻股票後,投資者成為啦啦隊,維護這隻股票的勇猛程度,隨時強過管理層。

股價下跌必有原因,可能全世界都知道原因,除了自己。股價突然下跌,自己不知道原因的話,立即假設最壞事情發生了,不是其他人錯,而是自己中伏了,快快沽貨離場。

三、如果負責投資者關係是受僱者,他多數報喜不報憂。負責投資者關係,衡量表現是股價升跌,要做好呢份工,主觀願望一定是股價上升。除了客觀環境令負責投資關係的人信不過,我相信祝振駒的另一含義,是受害者未必知道真實情況,他們也蒙在鼓裡,在不完全知情下講大話。對投資者來說,大話就是大話,出發點是什麼,已沒關係。

小型股大都聘用不起人全職負責投資者關係,通常由財務總監兼任,因此財務總監不尋常地離職,是很壞信號。連這些大好友也跳船,這條船可能已沉了。

四、資歷少於十年的分析員推介小型股,可以不理。負責小型股的分析員,為投行賺大錢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通常由資歷最淺的分析員負責。這是致命錯配,小型股中騙子最多,最需要被騙次數最多的分析員去上陣。我同意祝振駒的看法,避地雷無得學,自己踩過之後,下次會加倍小心,唯有從踩完一次又一次累積經驗,就是要十年時間。

我的分析員生涯是從分析小型股開始,從踩地雷中練武功,過去幾年我管理小型股,負責埋地雷。踩地雷和埋地雷的經驗也具備,我評小型股,大家不妨留意。

原文刊於《壹週刊


避開股市的地雷_主場新聞 House News

余大千

2012-9-7 7:03:42

很少在這欄推薦財經書,尤其是那些標榜投資心法的書,這些書會令人讀後產生幻覺,以為真的練就了一身武功,可以下山一試身手,結果往往是損手爛腳。不過,張化橋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卻是特例,因為它的目的是警世,用真相教你避開蝕底。

有留意財經新聞的讀者,對張化橋不會感到陌生,這名民企之父,當年踢爆了幾隻民企造假而聲名大噪,近年新出道的研究機構渾水,也只是沿着張化橋的足印。

張化橋做過分析員及投資銀行家,出任過上市公司 CEO,搞過小額貸款業務。在金融界的深厚歷練,加添了這本書的份量。

全書可觀之處,在於不忌諱投資銀行的運作實況,沒有塗脂抹粉,投行為求成功搶得生意,底線確實可以很低,張化橋提到的不少例子,都是第一身經歷,對象雖然姑隱其名,但其實呼之欲出,其中荒謬之處,頗令人啼笑皆非。

民企之父籲勿沾新股試舉一個教我捧腹的故事,他曾拜訪一家經營食品配送的上市公司,該公司聲稱在內地為上百萬工人提供飯盒,市值一度接近 300 億元。

張化橋到了該公司的總部,看了看廚房的規模、大米的存量及出車的情況,發現根本不足以支持其業務量,於是按 CFO 提供的客戶名單致電查詢,對方卻誓神劈願從來沒有幫襯,回頭質問CFO,才難為情地說記錯了。

這家公司現已長期停牌,但警號其實一早已經出現。我只奇怪,這些隨便打個電話便可以踢爆的事情,輔助公司上市的大量專業人士,卻連這些門面功夫也懶得做,僅捧着公司提供的材料,便向客戶力銷,可見利益當前,種種防犯利益衝突的手段,是如何的軟弱無力。

正正因為江湖險惡,他勸誡投資者不要沾手新股,其觀察也很到位,「在市場氣氛好的時候,IPO價格一般都很高;而當市場氣氛不好的時候,多數公司會選擇等待時機。這就意味着投資者幾乎總是付高價。」

回看近年上市的新股,股價潛水有之,業績走樣有之,便會發現將資金花費在這些沒有往績的新股上,是如何古怪的事情。

書內不會教你發達錦囊,他的投資建議,其實頗為樸實:「如果沒有把握,盡量往壞處想。」

他會叫你投資在自己真正清楚了解的公司,盡量揀選一些競爭者不易進場挑戰的股份,他會推薦領匯(823)及粵海投資(270)。你可以說張化橋的投資策略保守,不過要長期與股市共舞,只有保守才能命長久。

金融業與政界有其相似之處,就是坦白的人太少,所以對於直認自己薪酬太高、不斷批評自己的預測沒有準確性可言的張化橋,其清心直說尤其可貴。

刊於蘋果日報,金融中心版:http://hk.apple.nextmedia.com/apple/index/15537405

星期三, 5月 13, 2015

國民教育之月光寶盒 _ 主場新聞 House News

李以進

老實社團主腦,大學主修經濟,畢業後轉軚修讀文化研究,目前留學歐洲。

2012-9-11 19:14:43

《西遊記一百零回之月光寶盒》開場,羅家英飾演的唐三藏有這樣一句對白,弄得悟空煩躁至極: 「做咩呀? 你愛呀? 你愛要出聲先得架,你愛我比你,你唔愛我當然唔會比你啦!無理由你話愛我唔比你,你唔愛我比你架嘛!大家講道理丫嘛!拿,我數三聲,你話愛唔愛喇喎。」這種九唔搭八的對白,搞笑之處當然在於悟空丟開月光寶盒,其實只是跟觀音開打前的小小姿態,本跟劇情無關,但「煩膠」唐三藏卻硬要把一大輪「道理」,煞有介事的套在悟空身上之上。偏偏這些偏離劇情的「道理」,因為塑造了唐三藏的性格而成為劇情的一部份:唐三藏要悟空跟他去取西經,靠的當然是他背後的觀音,和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但為了令權力不那麼赤裸,他必須要加上一層可有可無的「道理」,令過程獲得正當性。而《月光寶盒》巧妙之處,就在於把這些「道理」呈現得荒謬非常。

明明可有可無的東西,卻硬要表現得像劇情自然的一部份,可說是「抽水」的原型。它首先叫人想起的,當然是特區政府強行推展的愛國主義課程。一直以來,香港都有清晰的國史和公民教育,政府卻捨近圖遠,藉新課程強迫學生回答一條主觀的是非題:你究竟愛不愛國? 正如一直惹人垢病的教育制度,這條問題一樣潛在著標準答案 —— 它不單止要學生和學校愛國,更要愛出聲,並且數三年之後就要話愛唔愛。當中的政治任務、歪曲事實和黨國不分的弊病,早已經清清楚楚,毋須多講;本文想質問的,反而是其操作方式:明明是主觀的愛國主義,為甚麼要扮作「大家講道理」,包裝成客觀事實般傳授和考核?

明顯的原因,當然是政府不但要提倡愛國主義,更要官方版本的愛國主義佔有壟斷地位。但我們可以進一步問:為甚麼一定要包裝得客觀,知識才有正當性? 主觀知識的地位,難道比客觀知識低嗎? 看起來客觀的知識,就比名正言順的主觀知識來得平等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平衡、客觀、中立」成為了我們討論問題的標準。如果我們說的「平衡客觀中立」,是指平衡的傳媒發牌制度、充分的客觀資料流通、中立的司法制度和公務員體制等等,那固然是很重要的社會基礎,有助社會上不同的思想發展和意見表達。但思想和意見本身,卻由人的主觀產生,不可能「平衡客觀中立」,否則就只是一堆資料而已。而政治之可能,更在於一些未獲確認的主觀思想,據理力爭,在現行秩序中打開缺口,令本來處於邊緣的人,成為社會的一部份。譬如說工人、女性主義和本土運動,就不只是爭取工人、女性和本地人的權益,更是要塑造新的工人、性別和本土意識,令社會上更多人能享有同等的尊嚴生活。換句話說,主觀思想是令平等政治變得可能的條件之一。

從殖民地走來的政治討論,卻往往假裝客觀,不敢以主觀的面目示人,彷彿所有問題都可以技術解決,無須多談政治。在這種厭惡政治的氣氛下,政治團體經常忘記發展自己一套政治思想去反饋民眾,反而採取一種跟隨「民意」、爭取既有利益的「分餅仔」策略,而社會就失去了一種主觀思想的力量。久而久之,我們遇到事情,並不首先問自己的理性和良知,而是去問:「其他人會不會認同? 有幾多人會認同? 會不會損害某種利益?」這種自我審查,創造了一種虛幻的客觀—— 不是以客觀事實去驗證自己的思考,而是在思考之前,已經以想像出來的「觀客」將思想否定於萌芽階段。這種「觀客的客觀」,說到底只是主觀的缺席,使人默許著既得利益者的壟斷秩序。

因此,反對官方的愛國主義課程,卻不是因為「愛」很主觀,而反對主觀的教育;我們更不能因為恐共,而希望教育回到「平衡客觀中立」的模式。我們固然要抵抗概念含混、內容虛偽的教育政策,以公權力佔據言論空間;但為了直面文化、身份和政治問題,面對貌似客觀的政治宣傳,我們更應還原其主觀的面貌,並發展另一種主觀與之抗衡。進一步說,民間應該確認主觀作為教育的合理基礎,以家庭、課室、社區為戰場,鼓勵學生以身為人類為出發點,勇敢地以主觀思考愛和國族等問題,不怕分辨善惡美醜。是否愛一個國家,為什麼愛、以哪種方式和身份去愛…… 這些問題,畢竟無法像客觀知識般,給予簡單答案,反而應從文學、歷史、藝術、哲學中深化問題,了解和承認人類的矛盾和錯誤。這些人文科學的教育傳統,正正不在於給定一些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創作、評論的過程,確認人類自己能夠有專注觀察、比較事實、表達真實的能力,毋須依靠權威介入予以解釋。脫離殖民地教育之目的,也是希望人能夠追求屬於自己世界的真、善、美,不再從屬於殖民者及其答案。只要我們不再將知識局限在客觀的範圍內,堂堂正正地以主觀的姿態表達意見、發展主觀的思想,反而能夠不斷爭取更大的平等,不容客觀現狀中的不公延續下去。

在反國民教育的集會上,學民思潮的黃之鋒拒絕跟行政長官梁振英握手,反而退一步鞠躬行禮。表面看來,主動握手是表示平等友好之意,但另一方面亦只有掌權者,才能決定何時伸手、對誰伸手,因此這種平等,亦只是既定權力結構中一層可有可無的裝飾而已。真正的平等,還須看我們的一念之差,拒絕跟佯裝客觀的當權者握手,卻不否定禮貌本身,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尊嚴和人格。同樣地,公民廣場的人們,以行動確認自己的愛國精神,不但不需要官方認可,其堅忍不屈的意志,更令許多本來冷漠的人動容。無視歪理,直接拾回自己的月光寶盒,悟空才有可能打開新的平行宇宙。不做虛偽的「觀客」,確認一種新的主觀精神,打破客觀的壟斷,談愛的教育才有真正的基礎。


「亞洲最大財富提款機。」 _ 蔡東豪 _ 主場新聞

蔡東豪

精電國際行政總裁,香港出生,畢業於加拿大西安大學商學院,曾任職投資銀行及傳媒。前筆名原復生在《信報》撰寫財經評論專欄,文章結集為《原氏物語》和《香港溫布頓》等著作。新作《我不信中國模式》今年書展推出。

2012-10-5 7:16:36

「亞洲最大財富提款機。」陳佐洱
前港澳辦主任陳佐洱退休後,對英國殖民地統治念念不忘,最近在公開場合,借題鬧英國一直當香港係「提款機」,只識搵着數,其他事就不理。陳佐洱說,七一遊行有市民舉起港英龍獅旗,見到好心痛。

作為退休官員,偶而發洩一下,我不怪陳佐洱。假如現任官員說這番話,則大有問題。如一間公司管理層怪責客戶,買其他公司的次等貨,而不識欣賞自己公司的優質貨,這思路扭曲至難以理解,可推斷這間公司前途似「咁」。

客戶不買閣下公司的產品,錯是公司管理層,不是客戶,管理層應該檢討公司的所作所為,檢討各方面運作,包括改進產品質素、客戶關係等,希望贏回客戶歡心。鬧客戶蠢,唔識貨,從來不是英明營銷策略。

再者,客戶永遠不會是蠢。香港人不是任由英國人魚肉,香港人看通英國人怎爛也不太爛,因為港督上面是英國政府,而英國是民主國家。

刊於《爽報》

梁振英執行力成疑 _ HouseViews _ 主場新聞

HouseViews

由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撰寫的主場觀點

2012-12-23 0:12:22

梁振英北上述職,胡溫公開言論多屬客套話,但溫總公開表示特區政府要特別關注和解決好就業、物價、住房、貧困、環境和老齡化等涉及香港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內容十分具體,以往述職鮮有公開提出如此具體的施政要求。

梁上場後將施政報告押後到2013年1月,表示要廣納民意,將新上任頭三個月的黃金一百日白白浪費掉,令新政府陷入盲頭烏蠅的局面,任由傳統及政黨去設定政治議題,政府全面陷入被動。如果按上屆規矩每年十月發表施政報告,特區政府至少對溫總六大要求巳有具體政策出台,不會變成今日「成熟一項推一項」胡亂出招的困境。

以房屋問題為例,新政府上任以來招數頻出,如置安心當作居屋出售、居屋白表轉售免補地價、港人港地、炒樓稅、可惜愈出招樓價愈升,因為巿民看不到整個房策的圖像。至於提高長者生活津貼,也是忽然出招,沒有檢討整個退休保障政策及現有老人福利,如此粗疏的質素,令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施政成效大受削弱,這並非議會政黨反對梁振英所造成,而是政府決策政出多門,梁粉智囊爭相出謀獻策,未經政務官執行部門深思熟慮,為應付政治危機便倉卒出招,「未成熟一項就推一項」。

如果梁振英繼續以此作風施政,究竟他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會有多少能夠實現,令人懷疑,隨時又變回董建華式假大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