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本自發創作的 ZINE ,名字為《 SLOWDOWN TOWN 》。小誌創作理念是熱情地慢條斯理,是有些想法,有些話想說出來。Facebook: http://facebook.com/slowdownzine
2014-6-21 11:30:35
S:可否說說艺鵠名字的由來?
K:我們是先有英文店名-Aco,即 Art and Cultural Outreach ,鵠其實是個古字,是種類似天鵝的大鳥,挑簡體「艺」應該因為像天鵝般,很特別和優美,所以一路沿用至此。
S:為甚麼會辦書店?
K:其實 Aco 本來並非書店。以前有兩家樓上書店曙光和青文,他們是歷史悠久的獨立書店,但於2006年終於結業。而由馬國明主理的曙光,由八十年代開始以在香港推介最先進的英文書為使命,艺鵠創辦人馮美華便向他接手這批書,不希望一下子失傳。直到2008年富德樓業主自願將單位廉價租給藝術工作者,我們便成立了艺鵠書店。
S:選書方向是?
K:我們承接了曙光的精神,按以往分類如哲學、文學,都是質素精細、優質的英文讀物,令老顧客都能找到想要的書。後來新入的書籍範疇很廣,但盡量避開如工具書、流行小說等坊間充斥泛濫的,盡量挑這城市缺乏的書本。也有難在市面找到的漫畫、artbook ,不一定給人印象是艱澀、學術性的,一輩子也不會碰的。你可在這裏找到坊間找不到的好書。
例如這裏有個角落是放旅遊書,當中會有關於城市規劃、城市故事的,以人文角度看城市,在傳統的分類規範上有個小突破。
S:你希望來書店的人有怎樣的感覺?
K:希望到訪的人坐下來,看看書,消磨一個下午。其實這裏室內和室外的氣氛反差很大,外面是繁忙的軒尼詩道,進來這裏是另一個空間。碰上喜歡的書可以坐下來慢慢閱讀,或是遇到其他人一起聊天,所以我們保留很大的空間讓別人坐下。
S:書本的重要性是?
K:如果你參觀朋友的家,書櫃就是那個家的靈魂,反映主人的性格,而每個書櫃的性格也很不同。書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老師,塑造我的性格和待人處事。每個人和書的故事也不一樣,有趣的是,你有人生中甚麼狀態,讀到甚麼書,或者是你現在和以後看同一本書,經驗都不會相同。書和人會產生有趣的互動。
S:你心目中香港是個怎樣的書櫃?
K:香港是個資本主義的極致,書就是象徵,坊間大部分都是工具書,與心靈發展全沒關係,流於表面,譬如說我們有很多置富方法,知道了,但置富是為了甚麼?這種比較知性、以哲學角度思考財富的想法,在這城市內不會被重視,大家先想要達到最表面那層-賺錢,我覺得,背後原因是這城市無法給人們信心,讓大家覺得賺錢並非最重要的。
我希望城市內多點講另類生活的書,例如 DIY ,艺鵠也有售賣關於可持續生活的書,例如怎樣在窗台種植。這些是催化劑,讓人們從城市中欠缺安全感、資本主義的束縛中解放,覺得原來很多事情我不需要靠政府解決,可以 step out of the box 。
S:在艺鵠內發生過令你印象深刻的經歷嗎?
K:我覺得所有事情都講緣份、靈性,書也不例外,所以你進一家獨立書店,會感覺到某種氣氛存在,並非指店內裝修,而是一種氣質。書本營造了獨立書店的性格,而書店往往是店主性格的延伸。好像話題愈扯愈遠(笑),我想說的故事是,這裏有很多人捐書,有次某位定期客人上來挑二手中文書,當時我把部分未標價的中文書就這樣放在桌上,他看到了便兩眼發光,說「這本我找了好久,終於在你這裏找到了!」
書的引力會呼喚屬於它的主人,書並非死物,而是有靈性,會聚集想法相似的人來到同一場所。
S:每天的工作?
K:每天打開門都要清潔,因為這裏是一樓,好多塵,加上我們有養貓,所以我會先掃地和抹走書上的塵。然後我會管理 Facebook ,要知道城市及文化圈子內正在發生甚麼事,提示自己可以購入甚麼樣的書本。還有電郵回覆,陸續有人來買書、聊天、送書、退書處理等,都是日常事務。
S:這裏會舉辦活動嗎?
K:如果只賣書會有點可惜,我們希望這空間是開放式的,所以08年開始一直籌辦不同活動,倒給音樂會、展覽、電影放映會、記者招待會、讀書會等,跟書本有關係或沒關係的,只要是與公民社會有意思,我們也樂意提供場地協助。
原文刊載於2014年春季出版小誌《Slowdown Town》(http://www.faceboook.com/slowdownzin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