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07, 2015

沈祖堯校長的中國心 _ 姚崢嶸 _ 主場新聞

姚崢嶸

前身是《信報》孔少林之一,起初寫時事評論,後來「被轉型」寫足球。普通人一個,三個孩子之父,既非專業作家,更非運動員。寫體育文章的信念和膽量,來自「食神」的「老竇老母、阿哥細佬、條仔條女,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係食神」,和孔少林的「我們都是原復生,你也可以孔少林」。

2012-10-5 15:23:01

可能有劉遵義「豬肉在前」,中大校長沈祖堯的形象相對討好,無論是對學生罷課反國民教育的態度,或是facebook上的「吶喊」相,都得到好評。

不過,沈校長10月4日的「校長網誌」,看來會引起爭議。

首先是題目:「我的中國心」,剛好是「愛國歌手」張明敏的舊歌歌名,正是如有雷同,實屬不幸。網誌內容大致是:自己起初是殖民地番書仔,對「中國」沒有認同感,但後來覺悟在殖民地是二等公民,漸漸接受及愛上中國人身份。

網上部份評論,集中於沈校長如何從「1988年」一跳就跳到「2008年」,中間忽略了89六四,也沒有了令沈校長一戰成名的2003年沙士。這些都是深深影響香港人對「中國」看法的大事,恐怕很快有人會要求沈校長補充。

作為體育迷,我對沈校長的運動中國心,特別覺得突兀:
1988年。奧運會在漢城舉行。當我在看乒乓球的總決賽:中國對南韓,我為中國隊喝彩歡呼,當中國隊勇奪金牌,我差點兒下淚。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運動員鄒市明成為了首位在男子輕蠅量級拳賽中贏得金牌的健兒。在賽後,他圍上中國國旗並說:「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了。」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既是沈校長的個人感受,旁人無從置喙;我只能說,沈校長的口味很特別。若論中國「重新」參加奧運(即是繼中華民國的紀政、楊傳廣年代之後),是1984年,一般體育迷可能記得「中國第一金」得主許海峰,和體操王子李寧。反而,乒乓球素來是中國隊強項,勝之不武,何以沈校長對1988年決賽情有獨鐘、感受特別深,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而2008年那位拳擊選手說「不再是東亞病夫」,則令我想起孫楊在倫敦奧運贏了南韓朴泰桓後高呼:「證明中國人是可以的!」,好像有點上了頭。假如沈校長有睇過李小龍的電影,類似的情懷應一早宣洩過了。

對我來說,最有「認同感」的體育成就,仍然是1985年,香港足球隊在北京「5-19」之役,憑張志德和顧錦輝入球打敗中國隊出線世界盃外圍賽。我反而有興趣問沈校長,對這場波有無印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