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04, 2023

穿越小說之葉定仕故居

我們這次穿越回到的地點是蓮麻坑村,歷史記載不多。

意外的是居然我們在這裡見到孫文!還要他是在躲避清朝間諜追殺!

「這東躲西藏的日子,何日才完?革命何時才能成功?」

他忍不住垂下兩行清淚。

正當隊友在查閱校對時空數據,我忍不住開口:「別這樣灰心!提起精神,繼續奮鬥!」

孫怔怔看着我同伴腕上儀錶,忽道:「你們不是普通人,告訴我,革命能否成功?」

我回答他:「這一定成功!一定成功!……」我不知怎的激動起來,一叠聲的說,到後來簡直是怒吼,不自覺地抓著孫文兩膊在搖晃,同伴連忙拍背提示。

我望見孫文在哆嗦著,不知是凍壞了還是給我嚇怕了。

我冷靜下來後,對他說:「總之,要對自己有信心,堅定意志,勇往直前!你們在做正確的事,大夥兒指望著你!」

孫文又追問:「那革命成功後,中國人能過上好日子,不再受欺凌壓迫嗎?」

我面有難色,你叫我怎說呢?同伴忙打眼色,叫我收口。

「你別再問了!天機不可洩漏!這裡是蓮麻坑,對吧?葉定仕你認識吧?」

孫點頭道:「泰國華僑,都是革命同志。」

我告訴他:「日後葉定仕會在這裡建屋,仿照你翠亨村故居格局,你現在站立之處會矗立一孫中山銅像。」

孫文將信將疑,但見他眼神又逐漸回復堅定。

後記

「你知道你剛才咆哮了多少次‘一定成功’?」

「大概五、六次總有吧?」

「十次,總共十次。」

「那又如何?」

「孫文革命失敗十次,才迎來武昌起義成功!」

「唉,你為何不制止我!」

「我已經拼命阻止你了!又拉衫尾,又拍背!看來都是定數!」

我不禁跺腳連連,在滿腔惆悵間回去,完成這次任務。

* 按:孫文躲到蓮麻坑一事,純屬虛構,但有關葉定仕故居那些細節是真實的,可詳見 youtube 視頻說明。


延伸文章及視頻

1)《香港歷史古蹟🏞 葉定仕故居》蓮麻坑村 花樹下的孫中山銅像|二級歷史建築 Grade II historic building|(4K60fps) - Mitch Lam

https://youtu.be/F9jAKnN5wBs

2) 葉定仕故居 - 維基百科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8%91%89%E5%AE%9A%E4%BB%95%E6%95%85%E5%B1%85

//葉定仕故居位於香港沙頭角蓮麻坑,建於約1907年,由蓮麻坑村葉氏第八代葉定仕出資興建。葉定仕於19世紀90年代初加入同盟會,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因此葉氏建屋時仿照孫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葉定仕故居的歷史背景及建築風格甚具價值,葉定仕故居曾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二級歷史建築,而政府於2009年11月刊憲,將故居提升為香港法定古蹟。

葉定仕生平

葉定仕生於1882年(有說1879年),乃蓮麻坑葉氏的第8世祖。葉定仕年少時曾到泰國當裁縫,承包軍服製作,並累積了一定財富。1908年孫中山到訪泰國尋求海外華僑支援其革命事業,葉定仕因此成為同盟會的活躍份子,主持客家人加盟工作,並曾參與數次反清起義,辛亥革命後也曾參與反軍閥運動。1936年,葉定仕於泰國的物業在當地的排華運動中被土匪霸佔,葉定仕遂與家人回港定居於蓮麻坑的住所。1943年,葉定仕在日本佔領香港期間逝世。

建築特色

葉定仕故居混合中西建築風格,使用木材及青磚建造。房屋外觀為意大利式建築風格,設計簡約對稱。整棟建築樓高兩層,每層各有3個房間,正立面設有門廊,並以方柱支撐著上層的陽台,而陽台的欄桿則以琉璃花瓶作裝飾。屋頂採用中式金字瓦頂,而外牆則繪上吉祥圖案的壁畫。

故居自1967年後丟空,屋內物品被人搜掠後大多已散失,連葉定仕的個人資料也消失無蹤,包括他當年參與同盟會的文件。現時大屋日久失修,屋外雜草叢生,露台走廊木板破爛不堪,連外牆也需要木條固定支撐,以免倒塌。

未來發展

政府於2008年發表「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建議將蓮麻坑剔出禁區範圍之外,並活化區內包括葉定仕故居的古蹟,冀以點、線、面方式,把具文化遺產價值的建築物串連發展生態旅遊,鼓勵非政府組織把空置屋宇及已荒廢學校發展作度假營,並設立文物徑,將附近的古蹟連接起來,促進旅遊。//

3) Declared Monuments in Hong Kong - New Territories - Residence of Ip Ting-sz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https://www.amo.gov.hk/en/important-notices/index.html

//Residence of Ip Ting-sz

The Residence of Ip Ting-sz, built around 1908, is modelled on Dr Sun Yat-sen’s residence in Cuiheng Village, Zhongshan. Ip Ting-sz (1879-1943), alias Tin-fat, also known by his literary name, Kwong-san, was the 8th generation ancestor of the Ip clan in Lin Ma Hang, Sha Tau Kok. He went to Thailand at an early age to work as an apprentice tailor and later set up a garment factory there to manufacture military uniforms.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from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in Thailand, Dr Sun Yat-sen founded the Chinese Club in Thailand (later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in Thailand) in 1907 to rally support among overseas Chinese for hi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p Ting-sz was one of the originators and co-founders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He was later appointed president of the Tong Meng Hui (Chinese Revolutionary Alliance) Siam Branch and a revolutionary newspaper. Ip was activ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ng Meng Hui in the territory and contributed funds for the revolutionary campaign. In 1936, Ip Ting-sz and his family returned to Lin Ma Hang, where he passed away in 1943.

The Residence of Ip Ting-sz is a three-bay, two-storey building fronted by a covered porchway, with columns supporting the balcony. The building is constructed principally of grey bricks and timber, with a traditional pitched roof. Murals of auspicious Chinese motifs are found over the front doors, while the balcony is decorated with ceramic vase-shaped balusters, demonstrating a ble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The Residence of Ip Ting-sz was declared a monument in 2009.//

4) 十次革命起義 - 維基百科

清末由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領導或參與指揮的十次反滿武裝起義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5%8D%81%E6%AC%A1%E9%9D%A9%E5%91%BD%E8%B5%B7%E7%BE%A9

//十次革命起義是指1894年興中會成立之後,至1911年取得最終成功的辛亥革命之前,興中會或中國同盟會直接發動或指揮的10次武裝起義。之後近代史書、中國國民黨黨史,或中華民國的學校教育課本,往往稱「國父革命11次起義,10次失敗,終於建立民國」。不過據統計,自1894年到1911年之間,清末革命团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其實計有29次之多,但其他非國民黨/同盟會體系團體所發動的起義,往往遭到忽略[1],如徐錫麟、秋瑾等人在浙江各地發動的光復軍起義、1903年由興中會二號人物謝贊泰,太平天國僅存的瑛王洪春魁及香港富商李紀堂為首所發動的「大明順天國之役」。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中國同盟會外圍組織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所具體執行。//

然而,到底十次革命包哪些就有不同講法,如照上述維基百科所引,

i) 乙未廣州起義、惠州起義為第一、第二次,

//1895年2月21日,興中會總會在香港成立,同年3月16日,首次幹部會議決定先攻取廣州為根據地,並採用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為起義軍旗,孫中山進入廣州,創農學會為機關,並廣徵同志,定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後因日本官員臨時改變態度而失敗,孫中山亦返回日本,是第二次起義。//

潮州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起義為第三、第四次,防城、鎮南關起義為第五、第六次,欽廉上思之役為第七次,河口起義為第八次,廣州新軍起義為第九次,黃花崗起義為第十次。

「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並不算入十次起義之內。

//3月,孫中山先抵越南河内,繼續策劃革命起義,5月命余丑舉行潮州黃岡起義,歷6日而敗,是第三次起義。6月孫中山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10餘日而敗,是第四次起義。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同年7月,孫中山赴廣西主持鎮南關起義,再告失敗。1908年3月27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是第七次起義。4月,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是第八次起義。1910年2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是第九次起義。……此外又先後發動包括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領導的黃花崗起義在內的多次起義,…//

但十次起義另一講法是:

ii) 徐澤榮:國共兵史尋真索隱系列之一

https://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142039

//武昌新軍起義(1911)之前,由孫黃領導的十次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起義乃有:(一)乙未廣州孫黨起義(1895)、(二)萍瀏醴起義(1906)、(三)湘鄂贛—蘇皖起義(1906)、(四)黃岡起義(1907)、(五)七女湖起義(1907)、(六)防城港—鎮南關起義(1907)、(七)欽廉起義(1908)、(八)河口起義(1908)、(九)庚戍戌廣州新軍起義(1910)、(十)辛亥廣州選鋒起義(1911)。“選鋒”意為敢死隊員,三分之一屬於南洋華僑)。不計第一次(1895),平均半年就有一次起義。//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