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25, 2015

歷史教育的反思─── 與學民思潮張秀賢對談 _ 劉細良 _ 主場新聞

劉細良

跨媒體時事評論員,曾任職香港民主黨的智囊,其後從事傳媒,後加入香港政府屬下的香港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於2012年與蔡東豪、梁文道以及宋漢生創辦主場新聞。

2012-10-3 20:02:24

中秋迎月,我與張秀賢同學舉辦了一場公開對談,題目是「通識、公民及國民教育」。甫開始我們談到最熱門話題,國民教育指引是否已失效?張秀賢認為連胡紅玉督導委員會也失效,因為其他委員各有說法,政府官員又不承認指引失效,我認為整個國民教育已經失效,由於政府處理不當,市民聞「國教」而色變。

今後國教內容將會分拆滲入通識及公民教育之中,而國教所提出的情感評核,恐怕難再實施。我們以男女拍拖為例,說明情感培育貴乎自然,不能盲婚啞嫁,張秀賢認為此舉等如魏晉時代的門第政治。對國族情感,應經歷自由「戀愛」階段,才有真正感情。香港回歸十五年,在政治、經濟上內地影響愈來愈大,當然也希望文化上也有同様影響力,張秀賢認為反國教運動是喚醒了巿民,看清楚正在推行的國教活動,將溫水變了滾水,人人都感受到灼熱。

我認為香港人不會排斥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認同,但政治認同就有抗拒,而政府強行要求政治認同,反會令歷史文化認同也失去。大家都同意應恢復初中必修中史科,但張秀賢提出必須改革該課程,否則一樣無用。在取消必修科之前的課程,如一盤流水帳,由上古史一直殺到1949年中共建政為止,同學根本提不起興趣。在對談中,我們也提到香港歷史教育的盲點,

1)以斷代史及政治史作主軸,斷代史政治史是傳統帝王將相歷史,學生背誦大量資料,但卻無法掌握文化與歷史的趣味性

2)大漢族中心歷史觀,不重視草原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貶低他們建立的政權。

3)視野狹窄,鮮有從世界史及亞洲史角度看中國歷史

4)忽視本土香港歷史

隨着本土意識抬頭,單方面教授國族歷史,已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在中小學歷史教育中,應重視香港本土歷史教育。

是次講座之花絮照片已上載至讀書好 Facebook 專頁,
連結如下︰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1255110511800.523275.198395991799&type=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