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憲章》其實不是什麼保障人權的文件,甚至嚴格而言不是法例、或憲法,而是一份和約,甚至在其產生之時已是一份失敗的和約。
然而,它在兩大歷史關鍵時刻─包括英國的光榮革命和美國的獨立運動─發揮作用,塑造出人類歷史新進程。
這本是設計來保障封建貴族的權利,但卻輾轉被激進分子用來作幌子,粉飾成保守分子,以便推翻原有制度。
君王本是自詡君權神授,無任何自尊自大的君王會守此約。英王約翰一開始便無意守諾,只是以此權宜去平息叛亂。
約翰王食言自肥,貴族復叛,更邀來法國國王的長子路易王子(Prince Louis)擔任英國國王,路易王子翌年(1216年)攻陷倫敦。處於劣勢的約翰王染病逝世(後世文豪莎士比亞猜想他是被毒死),其9歲兒子亨利登基,攝政王烕廉‧馬歇爾 (William Marshal)以年近七十高齡披甲上陣,復勝而求和,拋出承認《大憲章》作為條件,分化叛亂貴族,於是這些貴族支持約翰的兒子,把路易趕走。
至17世紀光榮革命時期,法學家愛德華·柯克 (Edward Coke),論述《大憲章》作為以立法限制君權的先例。
到美國獨立運動時期,美洲大陸東北殖民地的居民就是以《大憲章》來強調自己的權利,對抗英國國會,就如當初17世紀的議會派以此為號召來對付君王。
少年輕狂的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本來對柯克多所貶抑。柯克著作是修讀法律科目的指定教材,傑弗遜讀來不住咒罵,說柯克是悶蛋流氓。然而成熟後的傑弗遜卻挖苦地說︰「頭腦清晰的輝格黨人從不寫作,...對英國憲制,即英式公民自由有深刻學養的也不幹」
("Coke Littleton was the universal elementary book of law students, and a sounder Whig never wrote, nor of profounder learning in the orthodox doctrines of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or in what were called English liberties. ")
輝格黨是主張捍衛有限君主制和突顯議會之重要性,正合諸多美國開國元勳所企盼,看來柯克是成了必要之惡了。
正是《大憲章》在英國的圖騰地位,以致每一次時代轉變,新的階級/群體冒起,爭取權利時,都會援引《大憲章》,把原本只適用於貴族的權利擴展到自己。
《大憲章》神話 - 歐洲動態2.0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5.html
法政匯思網誌│記英國《大憲章》(Magna Carta) 香港展覽
http://www.post852.com/%E8%A8%98%E8%8B%B1%E5%9C%8B%E3%80%8A%E5%A4%A7%E6%86%B2%E7%AB%A0%E3%80%8Bmagna-carta-%E9%A6%99%E6%B8%AF%E5%B1%95%E8%A6%BD/
The uses of history - The Economist - How did a failed treaty between medieval combatants come to be seen as the foundation of liberty in the Anglo-Saxon world?
http://www.economist.com/news/christmas-specials/21636510-how-did-failed-treaty-between-medieval-combatants-come-be-seen-foundation
正當法律程序 -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7%95%B6%E6%B3%95%E5%BE%8B%E7%A8%8B%E5%BA%8F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